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士东  肖秋英 《科技信息》2009,(23):I0309-I0310,I0299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州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州开发建设的的主战场,在整个黄河三角州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东营市中心城现状防洪系统标准偏低,远不能满足中心城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亟需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东营市中心城通过疏挖城区外围河道.将中心城外部洪水绕过城区外排入海,彻底解决了中心城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利用中心城内部水系、湖泊、湿地蓄水、净水,即可削减洪峰、调蓄水量,又可以蓄存淡水,丰蓄枯用,满足中心城水系景观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对合肥市2004年航片进行判读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城市森林景观斑块进行分析,文章得出研究区范围内城市森林景观斑块总体比例不大,且分布不均匀;城市森林景观斑块的数量与面积从中心城区向外递增,但单位土地面积拥有的城市森林斑块数从中心向外递减,旨在为合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紧缺、防洪压力以及水环境的污染对淄博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途径.在调查以往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对淄博市中心城区历年降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且对2007年5-12月每场降雨的降雨强度进行了在线监测;通过取样化验分析,对淄博中心城区的3种径流雨水水质进行了研究;解析了淄博中心城区的径流系数以及多年平均最大可能收集径流雨水量;最后,提出淄博市雨水资源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形理论对合肥市旅游景区系统的研究显示:合肥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呈内紧外松的格局,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景区的密度衰减性在增强,是比较标准的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景区系统空间具有多分形特征,自组织优化功能较弱.合肥市旅游景区系统优化应着力于三点:完善"两核心、四组团"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加强交通体系建设,深化旅游产品规划建设,积极引导旅游流空间流动.  相似文献   

5.
以合肥市城区生活垃圾为例,介绍了生活垃圾年产量和组成成分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合肥市目前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在对合肥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各种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做了对比分析,指出"卫生填埋+焚烧"是适合目前合肥市具体情况的垃圾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可重塑城市职住空间格局,其在承担长距离通勤出行的同时也使得职住空间进一步分离﹒为了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本研究采用宜出行热力数据分析了合肥市中心城区的职住空间分布,并基于职住比将站域划分为职住平衡、就业型和居住型3种职住空间类型,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其建成环境与职住平衡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中心城区已形成以老城区、政务区和滨湖新区为核心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站域的就业密度及其土地利用混合度与密度对职住平衡有显著影响;轨道交通站点有助于就业中心的形成,但对居住型的职住空间影响不大;BRT(bus rapid transit)对职住空间类型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依托轨道交通重塑城市职住格局、改善职住平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青龙县城紧邻南河左岸,左岸防洪堤防洪标准偏低,现状防洪能力与青龙县的发展不相适应,防洪形势严峻,一遇较大洪水,南河河道左岸防洪堤即被淹没,给青龙县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只有尽快完善青龙县城区防洪体系,才能有效应对频发的洪水.近年来,青龙县经济迅速发展,而县城现状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已不能满足青龙县的经济发展需要.随着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周边环境要求也日益增高,合理完善县城防洪体系,加强城区生态建设和濒水景观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规划建设20年一遇堤防3600 m,充水橡胶坝4处,工程实施后,橡胶坝水面梯级相连,在南河城区段能够形成长1262.5 m、水面面积8.3万m^2的连续水面景观,蓄水总库客12万m^2,可使城区面貌得到大大改善.堤防和清淤工程完工后,能够与一期工程相衔接,进一步提高县城的防洪标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福清市东张水库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库洪水调度预泄方案,并作了可行性分析.针对福清城区防洪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东张水库未来防洪调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福清地处沿海,洪涝灾害多因梅雨和台风所造成的,一般发生在3~10月份.并且福清是台风多发地区,在每年的7~10月台风活动期,城区如遇东张水库排洪和海潮顶托,灾情尤为严重.该文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以及福清城区防洪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给宜昌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供依据,在分析宜昌市中心城区1997年~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结果表明,该市中心城区目前用地还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异较大,土地开发利用不足;从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经济条件3个方面对宜昌市中心城区用地变化影响凶素、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规划了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时序安排,提出了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裕溪路是规划的城市快速路,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南部,裕溪路高架东延工程可有效解决周谷堆片区交通拥堵状况,快速疏导一环、二环汇集的区域性交通,大大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地面系统收集沿线中、短距离生活性交通的功能,更好地服务沿线地块、促进沿线开发,提升土地价值.文章以裕溪路高架桥东延工程的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裕溪路高架桥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节点设计、上下匝道及主线出入口设计等总体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州市中心城区公路网数据,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CWD)对福州市中心城区内4A级以上旅游景点进行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交通通达性和红绿灯的情况下,44%的区域景点可达性在60 min内,集中于中心的鼓楼区和晋安区;景点内部差异较明显,中心城区内各点到最近景点的可达性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各景点为核心向外圈...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城市区域的雨洪规律以及城区下垫面透水面积的增加对于雨洪过程的影响,指导城市区域的防洪排涝工作,以山西省孝义市城北区为例,SWMM为工具,经过子汇水区的划分、管网概化、参数选择等过程建立了研究区的雨洪模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重现期为1、3,5、10a以及研究区下垫面不透水率分别为70%、60%、50%时的雨洪过程.结果显示: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城区雨洪径流峰值明显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当下垫面透水面积逐渐增加时,径流峰值逐渐减小,但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其增幅减小.表明增加城区下垫面透水面积比率对于改善城市雨洪过程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公交专用道对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中心城区一般存在人群密集、空间狭窄、车辆混杂等问题,公交运行速度不高,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进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是体现公交优先的最主要的表现,该文结合合肥市长江中路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实践,对老城区设计公交专用道存在的诸如专用道位置、站台选址、站台几何设计、过街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林本荣 《海峡科学》2008,(3):54-55,57
邵武市东关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采用翻板门活动坝进行泄洪的工程,具有闸孔尺寸大、泄洪能力强、对城区防洪影响小的特点.该文介绍了泄水闸布置,坝体构造、坝体断面、翻板闸门等的有关设计内容,以期为今后在城区建设具有发电、改善水环境、美化城市、促进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福清市结合龙江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在城区河道上设置橡胶坝拦河蓄水,既达到了美化城区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目的,又不影响河道的防洪标准,且运行管理方便,社会效益显著,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退二进三”政策背景下的城市内部区位定量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退二进三"等用地政策的背景下,以提高用地效率为目的,梳理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定量化的部分研究。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根据同心圆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理论,构建出城市的用地圈层,通过定性赋值,利用简单的线性插值法将城市内用地的区位量化,为城市用地调整、合理布局探寻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可以减少洪灾损失、改善河道两岸环境、净化河水水质,它是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介绍了蓟运河宁汉交界-宁河城区段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的堤防设计。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05,(12):28-28
日前,合肥市通过了科技部开展的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这是该市连续8年第四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另外,此次合肥市通过考核的城区和县还有蜀山区、包河区、肥西县、肥东县,近一半以上城区和县通过考核是合肥市科技工作的一大跨越。  相似文献   

20.
以合肥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合肥市城区学校"体艺2+1"体育类项目实施现状。通过调查发现:1、合肥市实施"体艺2+1"体育类的项目主要是田径、乒乓球、篮球和足球;2、大部分教师对目前合肥市实施"体艺2+1"工作不满意;3、部分学校没有实施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以及评定小组;4、不能有效将小学和中学项目对接,缺乏连续和连贯性;5、目前实施"体艺2+1"中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