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揭开羌塘高原的古代文明面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对2002年“藏北高原无人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发现于藏北那曲双湖区和尼玛县境内的9个石器采集地点和10个墓地的主要材料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初步判断,认为藏北高原采集到的这些石器,大致年代可能为距今7500—3000年之间;而墓葬中被当地群众称为“门突尔”的遗存,认为可能与公元前一千纪左右后出现的象雄明相关。  相似文献   

2.
考古家发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石器,其中有刀、铲、锤、箭、釜.因此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用来求生存的工具.人类文明以石器工具开始.到底这些石器是玩具还是工具?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众多,按流经水系不同大致分为黄河、淮河、汉水三大区域。其中既有丰富石制品和第四纪动物化石的出土,也有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遗址年代和遗存性质几乎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发展的全部面貌。伏牛山地区旧石器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遗存形态,在解决早期人类起源、南北方石器文化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众多,按流经水系不同大致分为黄河、淮河、汉水三大区域.其中既有丰富石制品和第四纪动物化石的出土,也有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遗址年代和遗存性质几乎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发展的全部面貌.伏牛山地区旧石器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遗存形态,在解决早期人类起源、南北方石器文化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着非凡的创造力,对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曾做出过宝贵的贡献.文章从文物考古学的角度,探讨了藏族石器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力学思想和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庆区的地理状况,遗存分布,文化内涵、特征和经济类型及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基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好特征,也是传承文化的最好载体。青铜时代,用青铜作为艺术的载体;石器时代是石器,铁器时代亦如此;如今到了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就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不论是可移动还是不可移动的文物,都可以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展现,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足不出户并充满无限遐想地畅游于古代遗迹遗存中。纵然在若干年后、由于种种不可抗力因素,古文化遗存消失殆尽,但虚拟场景漫游技术的存在,依旧可以带我们走进那些曾经纵横交错、鳞次栉比的北京胡同;依旧可以带我们领略曾经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繁华古都。  相似文献   

8.
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从西藏考古出土的石器、陶器等,对藏族史前化中的几何图形进行了研究,认为藏族先民在长期使用制作和改进石器和陶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些几何图形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创新与人才     
创新与文明是共存的.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都与创造力蓬勃发展、创新不断涌现密切相关.古文明以石器、青铜、铁器划分时代,也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南半岛的古文化,程度不同地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和中国文化渗透。其中,尤以中国南方的越文化为甚。由于半岛各部分发现的古遗存多寡不均,目前还难见到其文化及所含中国越文化因素的全貌。这里仅就中南半岛早期文化及所含越文化因素作一探讨。一、中南半岛的早期文化在中南半岛,已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迹。柬埔寨湄公河流域斯努和上丁间的一台地,存有50至70万年前打制的砾石石器;普农拉昂、坦杭两遗址,有更新世之  相似文献   

11.
新书介绍     
《大自然》2010,(5)
最近,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出版了两本古人类学专著:《白莲洞文化,中石器文化典型个案的研究》(广西科技出版社,定价300元蛐本)  相似文献   

12.
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旧石器时代末期,太湖平原气候凉干,为森林、草原环境。古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穴居于洞穴之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太湖平原气候暖湿,人类开始以农业生产和渔猎为生,在平原地区建聚落。新石器时代晚期气候转凉干,人类开始挖井取水,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生产随着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余姚县罗甸公社东方红大队河姆渡村于1973年冬兴修翻水站时发现这一新石器时代遗址,经有关方面组织挖掘,在遗址共发现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年代最早,据碳十四同位素测定,距今6700~6900年。该层出土遗物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以及木构建筑遗址、农具、动植物遗存等,而以炭化稻谷(及壳)堆积成层平均厚数十厘米最为突出。1977年冬组织第二次发掘,收获同样丰富遗物及炭化稻谷,正在整理中。  相似文献   

14.
中堡岛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一处占地面积大、资料丰富、文化堆积层厚的古人类居住遗址,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明地代,各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存都有发现,尤其是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堆积最厚,遗物也最多。在屈家岭文化层位之下叠压着大溪文化遗存的这一重要“地层学”资料,纠正了过去不少学者认为屈家岭文化和大文化应是同时并存的错误认识。另外,在堆积层中往往还夹有一层纯将的为洪水过后的游沙层,这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水文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3,(12):45-45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内,它是北京地区继周口店之后远古人类遗存的又一重大发现。在最现代化、最繁华的中心商业街发现如此久远的人类活动痕迹,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为了妥善保存这一弥足珍贵的古人类遗址,东城区人民政府与李嘉诚先生共同投资在原址兴建了这座专题博物馆。作为独具特色的遗址博物馆,3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演绎着2.5万年前的古人类生存画卷,真实记录了北京地区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看点一:原土层遗址块。作为整个博物馆最核心的内容,陈列原址发掘出土的石器、骨器、用火痕迹,运用照片、壁画、…  相似文献   

16.
从五个方面对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的“同步说”提出质疑 ,认为同步说在艺术起源的时限、艺术概念的界定、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一件工具即第一件艺术产品、石器工具与艺术起源等问题上均未提出确凿的事实依据和充足的逻辑论证 ,故而难成定论  相似文献   

17.
从五个方面对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的“同步说”提出质颖,认为同步说在艺术起源的时限、艺术概念4 界定、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一件工具即第一件艺术产品、石器工具与艺术起源等问题上的均未提出确凿的事实依据和充足的逻辑论证,故而难成定论。  相似文献   

18.
广富林遗址考古新发现及先人生活环境探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广富林遗址的重新发现,取得了新的成果,首次在良渚文化遗存之上发现了来自豫东地区的王油坊类型文化遗存,为环太湖地区的文化变迁等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系统采集了遗址生土层和各文化层的样品,作了孢和分析研究,根据孢粉组合特划,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带,并对广富林先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农耕等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曲米色布岩画是曲龙遗址首次发现的岩画点,可分为四期四段。该岩画是曲龙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分期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确认曲龙遗址和西藏岩画分期。文章从典型图像分析等方面指出,曲米色布岩画点系曲龙遗址目前发现的唯一岩画遗存,其时代从公元前后延续至明清时期,与遗址区内的其他遗存共同组成了曲龙遗址考古遗存的完整框架,是进一步研究遗址文化因素、分期等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系统分析了香炉石遗址第7层遗存,将其与石板巷子遗存和三峡地区的白庙文化进行了比较,认为三者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但还不能归入这两类遗存中的任何一类。将香炉石遗址的7层与6层所出遗存进行比较后,我们认为两者不能归入同一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