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泰安市省庄镇芝田村清真寺创建于明成化之后,嘉靖以前,而后不断增修;该寺历史上采取以寺养寺的经营方式,拥有大量学田;同时采用阿訇聘任、教务群议等管理制度;对伊斯兰教在当地的传播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寺内主体建筑保存完好,现存30余册古代手抄《古兰经》、4块清代碑刻。该寺的存在对于教化人心、稳固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寺的沿革及发展见证了伊斯兰教、回族在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是伊斯兰教在儒释道文化发达的泰山脚下传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清代临济宗平阳系在山东地区不断传承发展。该系拥有青州法庆寺、泰山普照寺、阳谷海会寺等著名寺院,涌现出道忞、本升、元玉、元中、成榑、成楚等一时名僧。顺治、康熙时期该系诸寺并兴,众脉并弘,乾嘉之后泰山普照寺一脉成为该系在山东最主要传承者。  相似文献   

3.
金朝时期,统治者推崇儒术、“以文治国”,泰山及附近地区儒学思想发达、学术研究浓厚,致使“泰山文人”快速崛起.对泰山的推崇和践行古人泰山情怀的做法,使金朝文人对泰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孙肃  柳玉印  林伟 《科技信息》2012,(14):130-131
1.工程简介如来寺,寺址在扶余县城东门外,今松原市宁江第一中学东南隅。此寺始建于民国末,竣工于伪满初(1922年),属佛教寺庙。歇山式屋顶,如来寺虽只有一大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但外貌宏伟,飞檐翘楚。该寺属市级保护文物。该寺屋面为钢筋砼筑建,屋顶下为歇山式木结构顶,墙体为青砖墙,厚度大约为1.2米。基础为条形砖基础,宽度为1.5米。该寺因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屋顶表面破损,杂草丛生,墙体因为重新开门窗洞等改造,有部分风化,开裂,脱落,但墙体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理塘寺早期政教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塘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个重要寺院,它与川、滇、藏之间都有一定的历史影响。章把理塘寺的早期历史分三个阶段加以探讨,即三世达赖时期理塘寺的创建;五世达赖与和硕特部蒙古统治时期理塘寺的兴衰;清初七世达赖时期理塘寺与七世达赖的关系及该寺的振兴等历史。理塘寺早期政教史及其特点说明,理塘寺政治、经济和化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在它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诸因素多化的影响,特别是明清以来汉藏化在此交融,使理塘乃至于康巴地区历史和化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绵山简介     
绵山,位于介休县城西南四十华里的兴地村西侧.县志载“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的回銮寺,就在兴地村.传为李世民挂袍的龙槐尚存寺内.该寺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县志所载“绵山十景”的第一景,就是“回銮古刹”.绵山为太行山西出的一条支脉,绵延百里,西入灵石境,南与沁源相毗联,海拔2400余公尺,相对高度为1300公尺,山势陡峭,多断崖绝壁,山顶和阳坡植被繁茂,松柏相间,且杂以阔叶林,入秋时翠色中布以黄树红叶,景色十分优美,峭壁断崖处,岩石裸露,怪石嶙峋,翠柏点缀其间.山石多为石灰岩,相间片麻岩等可溶性岩石.其中多溶洞.著名的“大唐汾洲抱腹寺”就构筑于面积十余亩的溶洞中.清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博山题该寺长联云: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园盖: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山的大觉寺位于海淀区西北部的阳台山麓,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距今已近千年。该寺坐西朝东,是北京地区辽代寺庙面东的典型代表(因古契丹人有“朝日”的习惯,认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神圣的,故所建寺庙都坐西朝东)。寺东北方的香道上,至今还有一面东的砖影壁,上书“紫气东来”。在金章宗时这里是“西山八  相似文献   

8.
“三元寺”是一种农村非法新兴宗教,它有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教义、教规和组织形式,并进行了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活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群众信仰缺失,基层政权薄弱,管理出现“真空”是“三元寺”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祛病健身保平安”的说教,是“三元寺”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扶贫济困,积善行德是“三元寺”取信于民的群众基础。必须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三元寺”的有关问题严格依法进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9.
妙因寺几座佛殿保存了大量壁画、唐卡和平棋曼荼罗作品。学术界已经就该寺建筑、壁画和唐卡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丰。但到目前为止,对该寺曼荼罗作品的研究却仅有几篇文章,研究侧重于万岁殿曼荼罗,对于多吉強殿和大经堂所存大量曼荼罗作品只做了简要描述。文章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汉藏文献对该寺多吉強殿平棋曼荼罗进行了内容识别和风格研究,认为该殿曼荼罗作品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在内容和表现方法等方面均凸显了自身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国十三年十月,侯芳缘集资创建民间宗教庙宇无极庙.十七年四月至十八年十二月,由于社会环境变更及国民政府对民间宗教的打压,侯芳缘易泰山无极庙为道教庙宇、改济南张家公馆为菩提寺.泰山无极庙及济南菩提寺发展变迁的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泰山民间宗教的演进,也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精神生活嬗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上面两位老师分别讲的泰山是“封禅泰山”与“人文泰山”,我这里所讲的泰山则可称“信仰泰山”与“天下泰山”。说起中国的名山大岳,许多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有的信仰遍及一省,有的更远及数省,然而影响则是远及中国全境,却只有一座东岳泰山。为什么其他名山的影响仅限于一域,而泰山的影响却能遍及全国呢?  相似文献   

12.
传统社会中,国家对泰山的保护起始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随着泰山地位的不断提高,泰山保护不绝如缕。随着泰山保护的历史经验积累,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开始从行政、法律、制度等层面展开系统全面的保护,并体现到了具体的实践之中。这与泰山神的神格职司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国家对泰山的祭祀制度,更加强化了对泰山的保护意识与行动。  相似文献   

13.
自唐中叶以来,佛教在中国由盛而衰,类似隋唐频繁的中外佛教交往已鲜见于史。几百年之后,在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泰山,一位来自高丽的僧人满空,通过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在泰山兴佛取得了成功。这是泰山佛教历史的盛事,也是中韩两国在文化交往史上的佳话。  相似文献   

14.
此文系从江苏吴县圣恩寺明构梵天阁的调查,将该建筑物各部逐一分析,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相结合,作出建造年代的鉴定。同时对该寺的全体建筑亦附带地述及,用来说明其总体布局的特征。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明代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清远某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1997年5月某日的一场泥石流冲击下,大部分庙宇群被冲毁,损失惨重。本文以该寺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例,根据广东省现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细则[1],搜集我院在清远水利枢纽工程[2]地质灾害调查的相关资料,对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泰山为上古华夏之中心,黄帝生于寿丘(曲阜),于泰山下战蚩尤、受天书,为泰山置包括碧霞元君在内的“玉女七人”,于泰山之巅“会诸侯”“合鬼神”、行封禅,乘龙升仙。黄帝是最早提出“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之“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人物,其生身事业、狐死首丘于曲阜以及与泰山的故事,是曲阜——泰山为齐鲁文化象征的叙事背景成为整个华夏文化主轴的象征。黄帝作为史学累积与文化创造之共铸形象,其形成、作用与影响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形象史”。  相似文献   

17.
在徂徕山与牟汶河之间有几个带“望”字的村庄,对于这些“望”字村名的由来坊间流传有许多说法。通过对《石氏墓表》及各个时期的地方志中出现的地名分析可知,泰山地域“望”字地名最初是由以“商王”村为核心的带“王”字的地名演变而来的。在这些“望”字地名出现后又进一步产生了分化变迁,并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咸丰朝以降,晚清官方的泰山祈雨(雪)礼出现了明显的变异.这一祈雨礼不再配有皇帝亲撰的祝文,从而在国家礼仪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由于泰山祈雨的结果不能及时如愿,清廷开始试用西方传来的农业灌溉技术,由此开启了泰山从神圣走向世俗的去魅之路.然而,从此泰山祈雨礼逐渐沦为地方官员借以谋取私利的工具,遮蔽了“礼治”体制承载的君恩与公义.晚清泰山祈雨礼呈现的“去魅”与离心,表明“神道设教”之道难以应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实际困境,而政治文化信仰的陨落隐然成为晚清“礼治”的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19.
拉萨聂塘寺于公元1055年由阿底峡尊者的亲传弟子嘎瓦.释迦旺丘主持修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重要寺庙。寺内有诸多藏传佛教文物,其中佛教造像保存完整,成为研究11世纪造像风格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该寺的实地考察,以比较研究的方式着重讨论了聂塘寺无量寿佛殿的泥塑群造像风格,认为该佛殿中塑造有藏、汉、印三种风格样式的泥塑,应该是自桑耶寺乌孜殿建造三种造像风格样式以来,三种风格样式集于一处的典型范例之一,更是这种建造习俗逐渐衰微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泰山自古就有浓厚的阴司信仰传统.金元时期,泰山阴司信仰以蒿里山神祠为中心;明清之际,除了蒿里山神祠外,出现了泰山阴司信仰的新形态——总司大帝信仰.以全真道与泰山地区民众的信仰生活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全真道与泰山阴司信仰互动的过程和模式,从而展示全真道在社会面向上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