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事立案审查工作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湖北H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民事不予受理、管辖异议上诉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基层法院因民事不予受理、管辖异议案件引起的立案变更率较高。民事立案审查问题,不仅影响当事人诉权实现,更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提升。从民事立案审查角度,应强化立案质量意识,重视立案队伍建设,严格立案审查标准,完善立案工作制度,加强立案调研指导,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邓丽君 《科技信息》2011,(15):405-406
民事诉权与审判权相伴而生,二者与生俱来有着一定的统一性,然而二者亦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平衡民事诉权与审判权的机制构想,一是要加强对诉权的保护;二是要调整民事诉讼模式,寻求民事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三是要将程序的基本精神引入法院调解过程中,在充分保障诉权的基础上,通过程序设计的趋于完美,使二者关系得到平衡,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能动的司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为典型的不可抗拒事件,对民事诉讼程序会产生重要影响。汶川大地震后,最高人民法院针对震后地区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民事审判的司法解释,体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地震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辖、立案、期间、送达、审判与执行等方面。明确地震期间和灾后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审理震后地区的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4.
明确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职权调查事项,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实现诉讼经济,节约司法资源。我国当前民事诉讼理论界对于法院职权调查事项的研究刚刚起步,还鲜见有系统理论成果对其加以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空白相应,立法规定零散、混乱,导致司法程序中适用困难,无法保证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通过对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调查事项的内涵解读和法理分析,对职权调查事项的范围作出界定,提出了完善职权调查程序的对策,对我国该制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立法内容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的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行讼费规则体现了对当事人诉权的进一步保障,促进了法院司法功能的全面发挥,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但是,将诉讼费用制定权收归人大及其常委会,树立诉讼费用规则适时调整理念,扩大司法救助的范围等,仍是今后诉讼费用制度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污染事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型诉讼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冲击,凸现了现行法律在案件受理范围、原告资格等规定方面的局限性和相关制度的缺失。围绕北大师生提起民事诉讼一事,可以从诉权的角度论证松花江污染事件中究竟谁有权提起民事诉讼,应否在公益诉讼中引入濒危动植物等自然物作为诉讼主体等问题,以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需要,这也将有益于推进中国司法理念的更新和审判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推动正在进行修订的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7.
柴慧婕 《科技资讯》2010,(24):225-225,227
目前人民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之中近七成的案件得以调解结案,对最大限度地营造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当事人诉讼利益的最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解决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调解制度的时代价值,厘清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诉权是审判权行使的前提,没有诉权行使就没有审判权行使,审判权的启动依赖于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二者相互制约。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目前法院调解制度完善寻找出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张慰河 《科技信息》2011,(29):I0415-I0415,I0417
当代世界各国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实行的小额诉讼程序,提高了诉讼效率,减轻了法院负担,也大大实现了司法的大众化,通过小额诉讼程序与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结合,诉讼的多元化更加保障了公民的司法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司法状况的反思并且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的要求,并且同时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关小额诉讼构建的一些具体思路,以期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立案审查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的不当操作,限制和阻碍了当事人诉权的行驶,滋生了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冷硬横推、拖延扯皮等衙门作风,成为司法救济的瓶颈;破解司法救济瓶颈、畅通权利救济渠道,及时分流社会矛盾、避免民怨纠纷积压和理顺纷争解决渠道、促进纠纷理性解决,建立立案登记制度和诉讼启动的快速反应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新时代刑事审判的需要,我国以刑法修正案方式八次对现行刑法予以修正,但是刑事诉讼法依然未予修改。基层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应当适应刑事实体法的修改与时俱进进行修改,如对刑诉法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简易、普通程序的适用以及检察机关的诉讼权限、抗诉、再审程序的规定等应作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现状加剧了控辩力量的失衡,打破了诉讼结构的平衡,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了深人地考察,对强制辩护的适用对象、适用阶段及其它适用中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的现状,试图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合理的建构,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占据核心地位。宪法诉讼也因此成为人权保障的最终性救济途径。我国由于缺乏宪法诉讼制度,导致公民基本权利在事实上并未得到真正的保障。应当充分认识宪法诉讼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并激活这一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沉默权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沉默权的产生、发展、概念、内容、存在的理论基础及在国外实行的现状、改进作了阐述。分析了中国之所以没有确立沉默权的原因。就我国现在的国情,从价值上判断沉默权存在的必要性,从社会的宏观背景上论述其设立的可能性,以探求沉默权在我国应该选择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社会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各地法院采取了多种保障农民诉讼的具体措施,但仍未能有力扭转改变农民在诉讼中的弱势地位。保障农民的诉讼权利必须消除侵害农民诉讼权益的根本制度障碍,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健全农村司法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被害人权利保护是刑事法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基于人权平衡保护的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使命,应该从重新型构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权利配置的程序法层面,在量刑上给予被害人意志科学考量的刑事实体法层面,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被害人社会补偿、精神慰问等制度的刑事政策层面进行理性考量。  相似文献   

16.
试论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没有规定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处理方法。日本的当事人诉讼虽然也能彻底解决此类纠纷,但从本质上看,是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应设立专门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彻底解决此类纠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最佳方式,但它并非一种独立的行政诉讼类型,我国应把它作为行政诉讼类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直以来都重视维护股东诉讼的权利,但当股东滥用股东诉权时,将会给公司造成损失.美国的股东诉讼担保制度可以遏制股东滥用诉权的行为,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完善我国的股东诉讼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规定在第2条,并对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具体法条作出修改和完善,在实践中积极贯彻和落实。近日,广东徐辉冤案的平反更是人权保障理念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深刻反映。文章以此案为视角,在分析人权保障基本理念基础上,探讨人权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展与困境,并反思人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厌讼观念居于主导地位,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基础,并对传统社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诉讼观念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这是由观念的特性及一定的经济、现实原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宪法中的未列举基本权利的非真正未列举基本权利、半真正未列举基本权利、真正未列举基本权利,认为前者可通过现有宪法条文的解释而予以保护,而后两者之保护必须动用概括性基本权利条款。该种条款许多国家宪法均有所规定。未列举基本权利的认定与推导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