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08,7(6):34-34
2008年2月24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繁殖出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目前该猴健康状况良好。这是继2007年5月25日第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顺利出生后,昆明动物所成功繁殖出的第二头子二代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藏东南高海拔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滇金丝猴及其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金丝猴又名黑白仰鼻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仅存1500—1700只,应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滇金丝猴地衣类植物松萝的取食占所有食物的90%,但由于滇金丝猴居住区域海拔和植被的变化,以及滇金丝猴的生理特征,其食物范围应更广。  相似文献   

3.
巫山蓝家寨遗址春秋时期的灰坑发掘中,发现有1枚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右上第1臼齿(右M1)。该枚标本齿冠面具有“剪切型”功能,齿冠中裂较深,齿冠面泛黄,形态特征为典型的金丝猴臼齿特点。金丝猴臼齿标本上,保存有人类行为造成的破损,还有小家鼠(Mus musculus)的啃咬痕迹。该金丝猴臼齿标本的发现,反映三峡地区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曾经分布有金丝猴,三峡古居民曾开展有专门针对金丝猴的捕猎行为。臼齿标本上的小家鼠啃咬痕迹,证明三峡地区春秋时期小家鼠与人类伴栖;小家鼠还会对人类居室周围丢弃的动物骨骼进行改造和利用。这一现象对分析古居民居室环境、伴栖动物及居住点环境卫生状况等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巫山蓝家寨遗址春秋时期的灰坑发掘中,发现有1枚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右上第1臼齿(右M1)。该枚标本齿冠面具有"剪切型"功能,齿冠中裂较深,齿冠面泛黄,形态特征为典型的金丝猴臼齿特点。金丝猴臼齿标本上,保存有人类行为造成的破损,还有小家鼠(Mus musculus)的啃咬痕迹。该金丝猴臼齿标本的发现,反映三峡地区距今2 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曾经分布有金丝猴,三峡古居民曾开展有专门针对金丝猴的捕猎行为。臼齿标本上的小家鼠啃咬痕迹,证明三峡地区春秋时期小家鼠与人类伴栖;小家鼠还会对人类居室周围丢弃的动物骨骼进行改造和利用。这一现象对分析古居民居室环境、伴栖动物及居住点环境卫生状况等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花生转牛酪蛋白基因cDNA子二代,14株种子胚和子叶全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与对照比较7株子二代中均有一条新的蛋白质带,并在子叶和胚中大量表达.对3株子二代及对照花生幼苗叶片的Gus酶活性检测表明1株(2011)Gus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91,(2)
贵州省梵净山自1979年正式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森林植被受到了保护,滥捕滥猎现象得到了控制,因此使仅产于该保护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金丝猴(即黔金丝猴)有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前不久笔者从该保护区管理处获悉,黔金丝猴的数量已从十年前的300多只发展到700多只.  相似文献   

7.
有关怒江金丝猴的研究尚属于空白。2013年9月怒江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姚家坪管理站,收容并笼养了1只2岁左右的雌性怒江金丝猴。统计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该怒江金丝猴日行为活动时间分配、食物投放情况和笼养效果等结果。投喂食物主要为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通过观察和记录,目前掌握了该猴子取食的23种物种以及取食部位。日行为时间分配为:61%休息,15%取食,15%移动,7%理毛,2%玩耍。不同时段行为类型分析显示:该金丝猴早取食高峰明显,同时也存在移动和休息高峰。存在地面活动行为,占日活动时间的5.8%,地面活动的主要行为类型为取食。  相似文献   

8.
1870年,川金丝猴被科学命名。1897年,滇金丝猴被科学命名。1903年,黔金丝猴被科学命名。1912年,越南金丝猴被科学命名。2010年,缅甸金丝猴被科学命名!以上这5位兄弟,构成了金丝猴家族。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属于灵长目动物。不同的是,它们被归入猴科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不过,说它们是"金丝猴",实在名不副实。严格地讲,这个家族不应该叫"金丝猴",除了川金丝猴有"金丝"以外,其他诸位的周身没有一根"金丝",甚至和金色或黄色毫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试验材料采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三年的五只黔金丝猴,取下肢静脉血,氏染色后用目视法进行血小板计数。通过病理彩色图象分析和统计分析,比较黔金丝猴的凝血机制同人类,猕猴,藏猷猴和滇金丝猴的凝血机制有无显著性差异及黔线猴性别和龄 凝血机制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花生转牛酪蛋白基因cDNA子二代 ,1 4株种子胚和子叶全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 ,与对照比较 7株子二代中均有一条新的蛋白质带 ,并在子叶和胚中大量表达 .对 3株子二代及对照花生幼苗叶片的Gus酶活性检测表明 :1株 ( 2 0 1 1 )Gus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anae)是中国特有、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为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我国金丝猴有三个亚种(或三个种),活动于湖北地区的金丝猴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exelanaeroxelanae).川金丝猴为湖...  相似文献   

12.
人们熟知的金丝猴披着一身金黄色的长毛,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金丝”猴,因为主要产于四川,所以别名“川金丝猴”。川金丝猴有一对奇特的朝天的鼻孔,所以又称“仰鼻猴”。另外还有一种金丝猴十分罕见,叫做“滇金丝猴”,因为主要产于云南,故以产地得名。它虽然也是一种金丝猴,但毛却不是金黄色的,而是以黑色为主,所以又形象地称为“黑金丝猴、黑仰鼻猴”。它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论述了模式识别的基本数学模型和方法,建立了川金丝猴亚种的模式识别模型,得出了与川金丝猴亚种的实际模式完全吻合的结论,为样本的模式识别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和范例.  相似文献   

14.
金丝猴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生活在我国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的群山之中,故分为川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由于人为捕捉,  相似文献   

15.
从两例成体雌性金丝猴肾上腺的显微构造观察中,测得金丝猴肾上腺髓质与皮质的比例为0.6:9.4,较人类肾上腺髓质与皮质的比例为小(人为1:9),故金丝猴肾上腺的皮质所占比例较大,这可能为金丝猴肾上腺髓质含有较多的肾上腺素提供结构基础。这一结构特征与金丝猴活泼好动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川金丝猴是一种树栖动物,机智敏捷,栖身于高山森林中,野外观赏和研究极为不便.为了能够野外近距离观赏和研究金丝猴,周至保护区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在野外招引川金丝猴取得成功.介绍了玉皇庙贡泥沟野外人工投食招引川金丝猴的方法,以便为今后研究和观赏川金丝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金丝猴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导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c-Edwards)生态的初步观察研究,对金丝猴的栖息环境,活动范围及特点、食性等作了较深入地观察。对于深入研究我国珍贵稀有的金丝猴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神农架林区金丝猴的种群等,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川金丝猴生性胆小,在距离人上千米的时候就会四散逃开。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为了近距离地研究川金丝猴,模仿猴子的叫声,让猴群熟悉并接纳人类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猴群发现这群“懂得猴语的人”并不会伤害它们,渐渐地放松了戒备……  相似文献   

19.
2014年金秋时节,作者第一次来到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塔城保护站探望滇金丝猴.那是一个有40多只滇金丝猴的小种群,分为7个家庭单元.除了群雄家庭是该种群的单身汉集合外,其他家庭都是大公猴当家,领导众妻儿.时隔半年,那些滇金丝猴的家庭是否安好?猴王是否已经易主?是否有新的小生命诞生? 2015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刚刚进入3月,海拔3000米高原上,杜鹃花已迫不及待地绽放了.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维西分局塔城保护站传来喜讯:滇金丝猴“大个子”家添丁啦,是两个“大胖小子”!作为这些滇金丝猴的老朋友,我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赶紧收拾行囊急奔白马雪山.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特有动物金丝猴作为灵长目猴科中较为进化的类群,愈来愈受到人类学家和动物学家的青睐,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因为金丝猴在生理、生态及社群等方面和人类惊人的相似,在医学、药物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加上种群数量稀少、生活范围狭窄等原因,使它成为闻名世界的珍贵动物。我国金丝猴仅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湖北的神农架和陕西的秦岭。共有三个种:黔金丝猴、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黔猴为黑褐色,滇猴为深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