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与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胡适是20世纪初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早期都宣扬个人主义,呼唤人的解放。同样名为个人主义,其思想内涵有相似之处,有与西方个人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内容,也有按照中国实际改造过的内容。因此,在五四时期两人是同道。但是两人的思想在不同精神资源的影响下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胡适是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和新文学的建设者,在文学革命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表现了对新文学的热切关注和深刻思考.他以西方近代进步的文学观为参照,从批判中国传统文学观入手,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验,从文学的形式、性质、体裁,到新文学的创作方法诸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较为系统的论述,不仅为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做了导引和奠基工作,面且他的很多理论建树,对今日文学的发展仍有较多神益.本文试图对胡适文学观的内容做些粗浅深讨.  相似文献   

3.
学界就胡适倡导白话、鼓吹白话文学于文学史上的意义多有评论,但关于白话和白话文学概念本身却少有论述,至于概念背后所蕴涵的精神实质更是鲜见探讨。胡适是从强调“俗”和“民”的双重视角来界定白话的,并赋予白话文学以俗话文学或通俗文学和俗民文学两方面的内涵,由此孕育了现代民俗因子的思想潜质。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和最具声望的文化名人之一。文章通过对《胡适留学日记》的梳理和分析认为,胡适早期所形成的文化启蒙立场,可能是他之所以能“暴得大名”而“开风气”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陈玉凤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38-39,42
胡适的小说考证是小说进入现代学术研究的重大标志,其考证的方法、思想促进了小说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从当时文学革命运动的需要和胡适的小说观入手,探讨胡适的小说考证成就。  相似文献   

6.
新文学史上,“文学革命”一词最早出自胡适之口。①因此,由胡适的文学观出发来考察新文学观念的转变与建构,更能说明问题。1915年夏,胡适与任鸿隽、梅光迪等一班留学生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度假时,胡适将自己关于“文言为半死的文字”的看法拿出来与大家探讨并引发激烈的争辩。临别前胡适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一诗中写出“神州文学久枯馁”、“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及“以此报国未云菲”等诗句。⑤诗乃言志,从这些诗中可看出他对旧有之文学的认识与评价(事实与价值判断)和对新的文学的期待与预设(重新建构),而这…  相似文献   

7.
叶长青 《科技信息》2009,(27):187-187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思想形成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其中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女性观持批评态度,但这种批评缺乏客观性。随着当代女性问题的产生,改良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又重新凸显。因此当前对这种女性观的价值重估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是其维新启蒙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康有为提出“以开创之势治天下”的科技启蒙观,极智极富,争雄竞长的科技比较观,变法急务,富强至计的科技人才现,是世界科技革命的第一次巨浪对我国近代历史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论孔子人学     
中外哲学家都已注意到,最近几次世界哲学大会都将人的问题列为会议的主题。专家预测,人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显学。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向来就是西方哲学界的显学,所以研究他的人也就很多。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不仅是一场认识论的革命,而且是一场人学思想的革命。人的问题贯穿在康德整个批判哲学理论体系当中,他的哲学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尤其是他所著的三大批判,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学科学。他构建批判哲学理论体系的宗旨就是要认清人的本质,捍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卢梭的人性观及伦理观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不仅给笼罩在法国大地上的漫长黑夜带来了曙光,也给人类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2.
哈耶克反对计划经济,不认为它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计划经济破坏民主法治,无视真理,导致极权主义和坏人当政,认为计划经济与人的有限理性、社会秩序自发形成的现实不符,是伪自由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话语与个人观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现代性的论述来看,黑格尔所确立的主体原则(个体原则)成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化的过程,个人观是考察现代性发展的基本视角;另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个人观("个人主义")的论述来看,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性发展的一个核心原则,西方现代的个人观在"个人主义"学说中得到了清晰地表达.大多现代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有自己的界定,尽力与利己主义区别开来,不把个人看作惟利是图的主体,强调现代个人是独立的、自主的、谦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党的和谐执政观的形成及其基本思想,认为党在新世纪的和谐执政观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观点。正是在这样一种和谐执政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且要微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人性是复杂的,张爱玲看得透许多,却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张爱玲关注的是人性,懂得的是人性,人性是自私的、冷漠的,然而又是孤独的、不可知的、苍凉的、可怜的。所以只能感叹: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因为她懂得了,所以她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才有大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分析,揭示了幸福的意义在于追求,拥有财富不等于幸福的道理,指出培养人的德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7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洪学智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共党史观。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党史基本观点——对党史、对一些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等的论述和评价;包括党史研究功能论——研究党史、写好党史的重要意义;包括党史研究方法论——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原则。认真研究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党史、客观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余华早期的作品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讴歌人性之美。20世纪80年代,余华毅然改变这种创作风格,着力渲染血腥、死亡、暴力、杀戮,用审丑的方式揭示人性恶,展示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90年代以后,余华的创作理念又回到审美之中。这种由审美到审丑、再由审丑回归审美的创作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形态,揭示了人性恶的渊源,体现了余华创作心态的日趋平和、创作理念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坛经》的地位,指出《坛经》是慧能思想的集中代表作,对自由作了精辟的阐释。慧能认为自由的本原是自心即佛,自由的途径是自性自度,自由的思维是无念为宗,自由的实现是顿悟成佛,自由的回归是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德价值观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概括出道德价值观研究的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价值观的内涵。2、道德价值观的研究范围:道德价值观结构研究;道德价值观内容研究;道德价值观形式研究;道德价值观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