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状土与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原状土与融土的密度、干密度、含水量、饱和度、孔隙比、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等物理指标。以及抗剪 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的差异性,并讨论了这些差异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万荣试区丘陵旱地麦田上,500mm降水可基本满足小麦前期、中期需水,后期表现缺水,是旱地小麦丰欠的临界值;400mm降水在拔节时水分已严重不足,从开花前后开始整个土层即处于凋萎值以下,维持生长主要靠中后期不参与土壤水分循环的间隙性少量降水.本试验600mm降水亩产近400千克,但该降水量仍不是继续高产的上限值,深厚黄土的良好蓄水保水特性与生产潜力尚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高产耐旱的冬小麦品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培育高产耐旱的冬小麦品种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叙述了高肥旱地培育条件的选择效果,为高产品种的抗旱性选育提供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4.
韩儆仁 《甘肃科技》2007,23(6):218-219,97
在介绍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特征特性的同时,根据示范实践,从选地与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在定西市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氮磷肥效及最佳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氮磷肥的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旱地施肥量严重不足,化肥增产潜力巨大.在春旱严重的情况下,磷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氮肥,氮磷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加显著,比不施肥时增产1410kg/hm^2,比习惯质种植增产810kg/hm^2,增产率为46.4%.最佳产量为2490kg/hm^2时,施氮量为93.6kg/hm^2,施磷量(P2O5)为108.9kg/hm^2,产投比为3.4:1,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非饱和原状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所存在的原状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与室内重塑土在加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如变形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复合体损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非饱和原状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损伤变量λ的演化规律.其主要思想是把土材料看作由相对完整的土和相对破碎土两部分混合而成,二者的力学性能不同,且在受力过程中,相对完整的土逐渐转化为相对破碎的土,故分别采用弹性和弹塑性模型描述.该模型所采用的参数(除结构性参数β、α以外)均可以直接通过实验确定.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描述非饱和原状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尤其是应变软化现象,且所给出的扰动变量演化规律也能够较好描述土结构性退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分析评价了某供水工程钻孔与竖井所取原状土样物理力学指标,并对钻孔所取土样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丘陵旱坡地上,研究了不同种植技术对节水保水和粮食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秸秆覆盖、免耕种植基础上,合理安排种植模式,可收到节水保水,提高产出的效果,"麦、玉、花、苕"模式节水保水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麦、玉、苕、豆"模式节水保水效果较好,粮食产量最高.②节水保水的关键措施,除免耕种植外,一是秸秆还田和间种豆科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二是恰当配置匍匐作物和矮株作物,构建良好的地表植被增强生物覆盖.③秸秆还田和间种豆科有良好的改土培肥作用,对土壤有机质、氮素的效果最为明显,对钾和磷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去除地下水芳香烃污染物:实验室含水层土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芳香烃污染地下水以其污染普遍、危害巨大、去除困难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倍受各国环境得及水文地质学者的关注。以苯及甲苯作为标示污染物,利用室内饮水含水层土柱,通过对污染带的模拟实验发现,苯和甲苯在反硝化条件下产生生物降解,二者的去降率分别大于77%和88%;反硝化条件,苯和甲苯显示出降解性差异,甲苯更易于降解;硫酸还原作用可能是苯和甲苯被去除的另一机理,但实验结果显示,NO^-3高时,对硫酸还原菌的生长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之前研究中构建的考虑化学、应力、渗流作用下尾矿土柱变形的非线性耦合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用计算软件对离散后的矩阵进行编程求解。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丘陵山区旱地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丘陵山区旱地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生长发育和地块类型的关系,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小店区西草寨和汾河灌区中心试验站冬小麦进行再生水和井水灌溉的对比试验研究,认为再生水灌溉比井水灌溉后,氮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要高,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和产量,指出再生水灌溉应适量减小施肥数量,避免农田氮素过量而导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农业干旱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未考虑底墒作用,不同发育期水分对产量影响不同.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构建了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该指数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产量反应系数应用到降水距平干旱指数中,同时量化底墒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河南省卢氏县冬小麦历年干旱和减产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气候指标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在评估冬小麦干旱时要优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将作物和气候干旱相结合能更准确地评估冬小麦干旱,弥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农业干旱指数只涉及气候干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塑料暗管排灌对麦田土壤水分调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苏淮北地区冬小麦既要灌溉又要排水的生产实际,探索塑料暗管排水和渗灌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塑料暗管在小麦生育期间通过有控制的灌溉和排水,能起到保墒、增温、节水和降渍的作用,小麦增产增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幼苗CTK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种太原633根中均含有所测的ZR,Z和DHZ3种CTK。其中Z含量最高,水分胁迫时波动较大,而ZR和DHZ含量较少,且波动较小;在太原633叶片中只含有Z和ZR,未测到DHZ存在,且二者波动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土壤水运动、植物吸水和土壤水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变化分析是地区农业合理用水、制定科学灌溉方案的数据基础。选取典型农业区皖北平原为例,采用修正FAO-56 PM公式及分段单值平均系数法对皖北平原1959—2018年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进行计算,并通过M-K检验法分析近60 a来皖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的趋势变化及突变现象。结果表明:(1)近60 a皖北地区年需水量呈现一定的波动起伏,需水量以2 mm/10 a的趋势下降,年需水量平均值为315.5 mm,需水量阈值为227.8~391.4 mm。皖北地区需水量空间差异不明显,呈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其中砀山县年均最大需水量为323.66 mm,阜阳市年均最小需水量为300.144mm,在1975年之后,皖北地区缺水量突变明显。(2)皖北地区冬小麦缺水量以2 mm/10 a的趋势小幅度下降,下降的幅度较小,且空间差异较小总体呈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其中砀山县年均最大缺水量为273.4 mm,阜阳市的年均最小缺水量为244.16mm。(3)皖北地区多年平均缺水量为261.65 mm,年缺水量变化幅度为182.6~333.8 mm,突变点集中在1975—2018年,冬小麦的缺水量出现在生长中期。  相似文献   

20.
用Feddes模型模拟了地下排水和渗灌条件下麦田表层土壤的水分动态变化过程。表明:该模型能敏感地预测渗灌和排降后农田表层土壤的水分动态,求得根系密集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