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位转换超限高层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某带高位转换超限高层结构高53层,结构高度250 m.该超限高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根据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该建筑总高超过了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最大高度190 m限值,属于高度超限的B级高层建筑;同时存在加强层及竖向主要受力构件高位转换层,属于B级复杂高层建筑.为研究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缩尺(1/30)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合理,具有较大的水平刚度,在地震作用下位移反应和扭转效应比较小,满足规范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
超限高层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并引起了工程界的普遍关注.以沈阳市某在建办公楼为例,主要阐述了基于性能抗震方法在超限高层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应用于超限高层计算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研究结论为类似超限高层建筑的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政府办公楼工程平面选型复杂,楼层平面刚度变化急剧,各层楼板开洞面积和有效楼板宽度指标均超出现行规范规定值,属于典型的平面特别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笔者对该工程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静力弹塑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验算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和抗倒塌能力,能够满足大震下不倒的性能指标.文中着重对PUSH—OVER的分析方法、模型及计算结果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并对工程进行了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和局部性能评价;通过弹塑性静力分析计算,找出结构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并提出相应抗震加强措施,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质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是很不实际的。我们所说的抗震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即使破坏很严重,也不会倒塌,这就要求建筑物有足够的弹塑性变形来抵抗地震能量,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在强烈地震中不倒塌是抗震设计中要达到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某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属高度超限、平面扭转不规则、平面凸凹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该文用三个空间分析程序SATWE、PMSAP和MIDAS进行计算,表明结构能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立 《甘肃科技》2014,30(20):109-112
介绍了房屋高度、房屋层数不满足规范抗震要求的砌体结构建筑物,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案以及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解决了整体性指标超限,局部纵墙墙体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的问题;用较低的加固投资,满足了建筑物后续使用年限内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温州三江立体城的复杂综合体超限高层项目为例,针对塔楼和裙房的工程特点来进行超限高层结构设计.方法在超限高层设计中,对塔楼和裙房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中震验算、静力弹塑性分析、楼板详细分析.结果塔楼和裙房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并达到其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结论对超限高层楼房结构的重要部位在进行性能设计时,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是整体结构体系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对薄弱部位更好地加强,以满足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结构整体地震响应、材料应变、主要受力构件变形作为抗震性能评估指标,从结构整体和局部的地震响应层面上,综合考察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体型不规则、高度超限的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Perform3D非线性软件对该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变形满足规范要求;各主要受力构件变形性能处于基本完好状态,仅位于结构平面缩进处的剪力墙和框架梁发生较大弹塑性变形,但其平均变形仍处于基本完好状态.基于结构整体与局部构件抗震性能评估可知,该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满足抗震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全面的了解在设计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促进建筑的良好发展,因此,该文主要针对于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规范《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规定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承担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不宜小于基底总剪力的10%,而实际工程受建筑布置等因素的限制有时难以满足,工程界对此颇有争议.为探讨其合理性,设计了5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主要的变化参数为框架刚度、框架强度和连梁的形式.利用PERFORM-3D软件进行了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考察了各个结构的响应规律.分析表明:当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承担的剪力最大值小于基底总剪力的10%时,增大框架刚度的做法不经济,结构的抗震性能反而更差;增大框架强度的做法减小了框架梁的损伤,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强柱弱梁"机制;采用宽连梁和可更换连梁都可以使核心筒自身具有双重抗震体系特征,连梁耗能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保护了墙肢和外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出台,建筑物抗震设计要求也日益提高.在以往的高层建筑地震响应分析中,由于计算技术上的困难和经济上的约束,大多数时候工程师们都采用了固定基底假设.这样做对于建立在刚性比较大的地基上的结构,由于相互作用不是很明显,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建立在软弱地基上的结构,由于相互作用比较强烈,在计算中是应该...  相似文献   

12.
在结构性能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KPM软件,建立了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型,进而对该结构进行了抗震设计、计算与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适合该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措施。该抗震设计及分析方法和结构抗震措施可为类似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扼要比较了Rayleigh阻尼和Caughey阻尼两种阻尼模型,利用ANSYS软件中的APDL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将Caughey阻尼模型应用到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以某实际复杂高层建筑为例,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阻尼模型对复杂高层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讨论了Rayleigh阻尼模型和Caughey阻尼模型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Rayleigh阻尼模型的曲线形状与所选取的控制频率相关,两控制频率间的计算阻尼比小于实测结果,两控制频率以外部分的计算阻尼比则大于实测阻尼比;Caughey阻尼模型能在较大频率范围内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将该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还不十分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通则及规范,以及国内学者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依据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高层结构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功能分类、性态目标及抗震设计类别;将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性态分为五个水准:充分运行、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接近倒塌;最后将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目标进行量化,为高层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进行了某框架-核心筒超限高层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多遇地震下,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设防烈度地震下,进行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复核;罕遇地震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发现结构潜在的破坏机制,针对性地加强薄弱部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该工程通过三个水准地震作用分析,基本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一幢8层框架结构的隔震建筑和传统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应用ABUQUS软件建立框架计算模型,分别采用普通叠层橡胶支座(RB)和铅芯橡胶支座(LRB)作为隔震装置的基础隔震2种隔震抗震方案,对其框架结构模型的底部输入E-l centro形地震波.分析结果表明,RB方案与LRB方案的抗震效果均优于传统方案,且RB方案抗震效果略好于LRB方案.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大型有限元ANSYS软件对框剪结构高层进行了地震响应和地震波瞬态分析,通过框剪结构高层在自振及地震波作用下的分析,得到了结构的位移与地震频率的关系,可为框剪结构高层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成  潘锋  魏正昆 《应用科技》2004,31(9):48-49,55
针对具体工程,全面阐述了隔震工程的设计,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与抗震规范相应多遇地震、罕遇地震水平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与传统结构做了对比,表明了其优越性.结果表明,在地震区,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其具体应用仍需深入研究,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拓展钢框架-钢板墙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2种典型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区的应用,以某高烈度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为结构方案原型,分别对其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抗震设计,并补充了弹性动力时程分析验算,同时对比分析了罕遇地震下2种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框架-钢板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模式呈弯曲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钢板墙附近的梁端和柱端,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侧移模式呈剪切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结构中间层的梁端。2种结构体系均能够满足预期的抗震设计要求,适用于高烈度区的多高层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某复杂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扭转效应的改善。通过构造措施和模型调整,结构的整体抗扭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周期比和位移比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