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我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我国1978—2008年的经济数据,在构建稳定的VAR模型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长期内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都是经济增长的强Granger原因,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会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间接地对经济增长的波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利用我国1980-2010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这一时间段内,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经济增长会促进能源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张静 《河南科学》2013,(8):1313-1316
以我国27个省(区、市)2005-2011年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及产业结构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效应达到0.633;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结构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分别为1.019和0.322.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1994~2009年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将影响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因素、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将影响民生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效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部门中经济因素是中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效率因素缓解了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趋势,结构因素没有实现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民生部门的能源消费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并且经济因素是民生部门能源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入手,构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建立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为自变量的协整方程,结果表明: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每提高1%,能源消费增长增加0.240%,同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295%。这说明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自然代价。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2001~2016年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础上,利用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包括人口流动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省际间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效应有所差异。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其中对东部地区呈显著的正向效应,对中部地区是微弱的负向效应,对西部地区是显著的负向效应。为此,我国应当加强中西部人才引进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1980-2008年的数据,对河南经济增长与常规能源消费(EC)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协整检验表明,河南省GDP和EC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可以建立长期协整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南能源长期需求的预测表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大量的能源为支撑;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河南能源消费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即河南省能源消费的增加直接导致GDP的增加,但GDP并不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河南省要实现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政府努力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1986-2009年中国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其流动劳动力数量的变动与所选取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对这些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7个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民族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及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出现相对脱钩;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民族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存在着方向及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城镇和农村投资和消费的实际数据出发,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了我国城镇和农村的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尽管农村的投资、消费绝对额相对来讲较少,但其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城镇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要大,进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1980年至2010年数据为例,应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建立了反映短期波动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论是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与人均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的食品消费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住房消费更大。在滞后期为1年至5年,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食品、住房消费支出变动构成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提出启动农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动方向及影响因素备受到学术界关注,但现有文献多以国家总体水平或各省份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差异关注不足.文中应用面板协整理论,实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与表征经济发展的诸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发现能源价格、科技发展水平及重工业比重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共性因素;而经济发展规模、能源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别性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地方政府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节能政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5-2009年中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增长统计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8,即经济增长每增加1%,对能源的需求量将增加0.58%。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1960~2008年的样本数据,运用Toda-Yamamoto检验程序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都是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增加会导致CO2排放的增加,反之则不成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排放在今后几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来降低CO2排放.  相似文献   

16.
基于VAR模型的河南省经济增长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从需求角度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投资、消费、出口、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资本形成和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有显著的持续性,而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农村"的背景下,网络消费特别是网络零售在我国农村地区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新模式。当前,我国农村网络消费主体的个性化、消费空间的无边界、消费关系的互动性、消费行为的分享性、消费结构的合理化等新特征对我国农民、农业和农村具有重要的社会化价值。当然,由于相关配套设施及网络市场秩序等主客观条件不到位,在实践中我国农村网络消费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颖  孙猛 《河南科学》2012,30(11):1643-1648
以能源消费为分析主线,建立了中国1978—2010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多种方法,检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得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运行规律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市场化进程纳入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体系中来,其中,重点探索市场化进程对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根据我国1978--2008年相关数据,运用具有交叉项的回归方程等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改革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提高使通货膨胀从不利于经济增长转变成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