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莱昂内尔·特里林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他认为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哲学都涉及道德问题,并且把小说置于社会、政治和现实中来考察风俗世态、道德与小说的关系.特里林认为,道德现实主义小说影响了众多的现实利益,让很多人意识到了潜在的情感,使他们不容易变得麻木或漠然,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氛围,使得不公正的现象难以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2.
郭象玄学的主要目的是想把阮籍、嵇康和裴各执一偏的自然与名教重新统合起来,构建一套适合时代要求的政治哲学。郭象的政治哲学以其对人性的思考为运思起点,而从圣凡关系、君民关系和群己关系这三个维度展开,并始终贯穿着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这条主线。虽然郭象统合名教与自然的努力并不成功,但足以证明魏晋玄学并非脱离现实的学问。  相似文献   

3.
魏晋之际,在曹魏政权与司马家族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阮籍不像嵇康那样政治态度鲜明。因而历史上对既籍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卖身投靠了司马家族的小人,有人认为他同情曹魏政权而反抗司马家族。但通过辩证地分析史料,可以认为阮籍对这场政治斗争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与司马家族是一种特殊的消极的合作关系,既非投靠也非反抗。  相似文献   

4.
南宋乾、淳之际的浙东学者大多兼擅经史文章,他们对儒家之"道"的理解与朱熹等理学家相比显得平实,对文道关系的理解也较为通达,对南宋以来的重道轻文思想具有纠偏意义。吕祖谦认为文道二者并行不悖,意图统合程学之"道"和苏学之"文",但其思想显得博杂而欠通贯;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叶适则仰溯三代文道合一的精神,强调为文要有关治道,流露出浓厚的崇古和事功色彩,实与欧阳修、王安石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遥相承接。但是吕祖谦的伦理本位和叶适的事功本位思想,对"文"也造成了一定的疏离和损害:吕祖谦随着对道的领悟趋于深入,后期逐渐疏远了文章华藻。陈傅良、叶适宣扬以"治"为道的政治哲学,则表现出向"泛文学"的复归,虽然表面上提升了文的价值,但却使文学落入儒家功利思想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古代思想传统来看,"政治"可以在两个维度加以理解:政与治."政也者正也",政治的"政"的维度归根结底意味着存在者的各正性命,它将每个个人都纳入到了政治的过程;而"治"则是"为政"所承担的事业,它意味着以各正性命为中心的治理活动或治理术.由此而形成了政权在民、治权在君,政道与治道分离的思想格局.然而,二者之间又通过"天"的观念获得了连续性,以至于民、君、天三者之间的相互通达而彼此限制本身形成了一种循环的圆圈性结构.由此而形成了对"政治"的境域性而非"空间"性的理解.这样一种政治观念建立在责任意识而不是主权要求的基础上,它通过礼乐生活世界营建对天下这一境域总体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先生在《政道与治道》中是以民主观察政道,从而否定了古典中国的政道。实际上,古典中国关于政道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客观的历史实践。但它是不同于西方民主政道的政道,是专制的政道。当代中国法律之治道的移植和构建应该借鉴古典中国政道与治道完美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构筑适宜于国族人生与人心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各国汉学家发表了不少有关鲁迅的论著,鲁迅研究逐渐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各国人民之所以重视鲁迅,并对鲁迅予以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们把鲁迅看作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国外也有一些人出于政治偏见,漠视鲁迅的伟大贡献,但他们的错误观点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在考证董卜韩胡土司几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明代藏区土司和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认为一批实力较大或地处偏远的土司虽然作为中央王朝治理边疆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安边守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们往往对抗中央王朝,和中央政府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基本上处于一种冲击与回应的政治博弈状态。中央统治者对土司蛮夷与边吏二元价值体系下的政治思维,使土司集团始终处于中央王朝统治者政治视野中的政治边缘和对土司的歧视与不信任并存的状态。腐败的吏治不仅影响了中央政府在土司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激化了中央政府与土司的矛盾,使国家化解这种矛盾的各项措施成了加剧这种矛盾的催化剂,也使国家在化解这种矛盾过程当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正> 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学者称亭林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一生多坎坷。后半生多在飘泊的旅途中度过,但未因辗转流离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日知录》是他的主要著作,内容“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顾炎武在研究学问上,特别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因而开创了有清一代朴学之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社会荣辱观教育意义重大。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知荣耻明是非中健康成长成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长期任务。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二)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三)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解析了程颢和程颐的“诚”思想:他们认为天道、人道以及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诫”,“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是人伦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天人合一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二程的“诚”思想的现代意义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对于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取向和引导上。  相似文献   

12.
在二程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蕴含了丰富的经世实学思想,浸润了一种具有经世意蕴和现实价值的特殊的文化底蕴,这种经世实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天理治国,变法救弊思想;穷经致用,达于政事思想;视民如伤,倡导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明代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概况的分析,探讨了程大位《算法统宗》的历史成因;通过与众多数学典籍的比较,探讨了《算法统宗》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应用价值;首次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该书在理论与应用上的创新;进一步探讨了《算法统宗》的传播情况及其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庸小说《连城诀》里爱情悲剧的形成是由整个社会人性贪婪的欲望、封建礼教的腐朽和邪恶等社会因素以及男女主人公性格上的缺陷、女性独立意识的缺乏等个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所生发的意义是切实、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程康圃,高明人,清代中医儿科学家。程氏祖辈六代业医,幼科最良,弱冠即遵从祖训,从医五十年,学验俱丰,晚年编撰《儿科秘要》一书。程氏把儿科证候概括为儿科八证(风热、急惊、慢惊、慢脾、脾虚、疳证、燥火、咳嗽),分列各则,首析病因病机,详究脉因证治,重视五脏分证,强调各证合参。诊断上,把四诊归纳为"二法"、"二要,并列举"死症四十候"以识症避凶。治疗上,立"平肝补脾泻心"为儿科治法,结合儿科八证,使三法又进一步发挥而成多种多样的具体治法。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连城诀>里爱情悲剧的形成是由整个社会人性贪婪的欲望、封建礼教的腐朽和邪恶等社会因素以及男女主人公性格上的缺陷、女性独立意识的缺乏等个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所生发的意义是切实、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大哲学家程颢的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倾向的"理与心一"的宇宙本体论,决定了他的"气禀说,,和"定性说,,相结合的人学本体论以及以心穷理尽心知天的"内省"的功夫论,并且最终决定了地的"仁"和"识仁"的本体功夫思想.  相似文献   

18.
程恩泽诗论对郑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恩泽诗宗韩愈、黄庭坚,而诗论则重在凸显山谷诗学的"学问"、"脱俗"要旨,反映为"性情又自学问中出"、性情"包孕"学问、性情"深厚""庄雅"的重要表述,以及为诗须"引证赅洽"的创作主张.在考据成风而"神韵"流于虚廓、"性灵"堕落浅浮的晚清之世,对学问和脱俗之旨的异代强调彰显了"学人之诗"的独特品格.程恩泽诗论对郑珍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虽其规模韩、孟,又出以元、白面目,但一归于学问、脱俗二途.而与程氏诗论和山谷诗学相符若契.  相似文献   

19.
程俱生长于儒术之家,敏而好学,雅精史书,长于撰著,又因多年出入于藏书之府,更是博览群书,娴熟典籍,实为两宋之交的文士中诗词文章出类拔萃者。其为人,秉性刚正诚直,平素寡徒少侣;其为官,气节志趣高远,敢于直言朝政,并因此屡屡获罪,遭贬;其为文,典雅闳奥,为世所称,其诗词立意深邃、气骨硬朗,且以用律高妙见长;其著述长于史撰,尤以《麟台故事》为历代学人称道。  相似文献   

20.
夏承焘是20世纪中国词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他在词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所公认。因此,在对其已完成的论著作进一步探讨的同时,对其词学著述构想做以评介,以丰富夏承焘整个研究词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