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现行立法对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不认可,诱使胎儿之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此,考察对比各国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模式后,建议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采用总括保护主义和个别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总则编和各分则编中分别明确胎儿之民事权益,并赋予胎儿特殊民事权利能力,以能真正有效全面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2.
胎儿作为自然人生命的初级阶段,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胎儿的发育状况直接决定着其成活后自然人的生命质量。近现代以来,社会日趋发达,其衍生的意外事故给胎儿造成侵害的几率较以往大大提高,因此对胎儿生命健康的损害赔偿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我国,除《继承法》第28条对胎儿权益有所涉及和刑法关于对审判时怀孕妇女不判死刑的规定以间接保护胎儿外,关于保护胎儿的法律是一片空白。应该通过确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以实现对胎儿的救济,从而达到对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延展保护。 相似文献
3.
胎儿能否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问题,理论界认识不一,本文通过分析,提出活着出生的胎儿属有限民事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胎儿能否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问题,理论界认识不一,本文通过分析,提出活着出生的胎儿属有限民事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游戏业的迅猛发展,虚拟财产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它不再孤立地存在于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间,而是与现实社会发生了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然而,我国在虚拟财产保护方面的法律空白使得许多关于虚拟财产的权利主张都陷入了一种无法可依的境地。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内容及法律适用等进行具体规范,使司法机关在受理相关案件时可以对受害人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只有加深对网络虚拟财产本身的了解和探究,加快立法步伐,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得到认识上的统一,才能全面、有效地调整网络虚拟财产这一特殊的法律关系,使网络游戏产业在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上实现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73
随着经济、政治等法律客观环境的变化,我国传统民法已经不足以应对司法实践中频发的侵害胎儿利益的案件。现通过分析我国《民法通则》对于胎儿利益保护之不足,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对胎儿民事利益规定的附解除条件说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通过比较民法学,分析各国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模式及判例,探究最符合我国国情的胎儿利益保护模式,以及此改变带来的民事诉讼程序上胎儿的当事人适格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社会危险也日益增加。胎儿作为正在形成的人更容易受到侵犯,也更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目前世界各国法学家对胎儿利益保护提出了各种理论,各国也有不同的司法实践。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即胎儿在出生前不是民事主体、不享有民事权利,无疑对受伤害胎儿权利的保护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那么,如何更好的保护胎儿利益,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财产的定义及法律特征,进行了虚拟财产的属性界定,并对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的立法现状和立法完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部分,人格权是指以民事主体作为法律上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固有民事权利,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权利。人身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法律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身权遭受损害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人身权民法保护体系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小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3)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目的均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两者均要遵循民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都不能将两者割裂开,而应当尽量协调两者共同为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服务。 相似文献
12.
宋军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5(3):65-6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中一员,必须接受其规则,这是中国对该组织各员国应履行的国际义务。中国现行的民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大体上是相通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在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合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应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胡振玲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0):120-122
法院调解程序中的担保与民法中的担保之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在适用时需要参照民法的有关规定。但二者在发生的场合、担保方式、表现形式、所担保的债权之性质、担保人的地位、担保行为的性质以及效力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14.
赖丽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21-24
现代法治要求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均以保障私权为使命,公权的运行应当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但我国的民事制裁制度由于其天生的制度性缺陷,在分权制衡、当事人参与等各个方面均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民事制裁异化成了侵害公民财产和自由的非正义制度。应当充分认识民事制裁制度的危害性,并最终将民事制裁加以废除。 相似文献
15.
论私有财产的物权法保护--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相关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视野下的财产权是自由与个人自治的客观基础,更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大公无私”的文化传统导致现实中私有财产处于十分脆弱的地位,经常遭到所谓的公权力的侵袭。有鉴于此,私有财产的充分保护理应成为我国所致力构建的市民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在当前形势下,正在制定过程的物权法也实需对此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民用水价变动模型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民用水价调整取向是一个深受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民用水价历史变化作为一个马尔可夫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对北京地区水价变动模式进行规律和走势进行预测,认为适度调整水价,加大水环境补偿力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水价的变化不宜大起大落,应保持稳定和连续. 相似文献
17.
民法和经济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两个法律部门以市场的完善和协调发展为共同的立足点,相互之间存在许多共性和差异.充分认识二者的共同点和差异,对于健全我国经济法律制度,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存在多个视角,本文选取法的价值为切入点,对二者的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洪源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7-61
民法法源中的非制定法法源是指虽未经国家有关机关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保障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如习惯、判例、学说等。对民法的形式渊源中的几类非制定法法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结合司法实践论证其法源性地位,旨在促进我国民法法源的开放化、多元化,为司法审判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最终更好地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贾孔会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30(1):90-93
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它揭开了中国民法近代化的序幕。本文主要对晚清民法改革的背景、《大清民律草案》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