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娜 《太原科技》2012,(10):94-96
以郑州市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建筑用地信息提取。首先,提取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影像,然后分别对所得的指数影像进行二值化,获得二值化图像,再利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对两幅指数图像进行逻辑判别,从而提取出建筑用地信息,再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NDBI和NDVI相结合的方法弥补了单一利用归一化建筑指数的不足,同时人为干扰因素较少,是一种比较客观、准确、快捷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面向对象城市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城市建筑物信息提取精度,改进了常规的面向对象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榕溪街区为研究区,针对其下垫面结构复杂的特性,采用多尺度分割和规则数据库结合的方法自动提取建筑物信息,并通过样本区进行了精度验证,将提取的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互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割与构建知识库的方法对于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更为有效,与实际值更接近,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01%,Kappa系数为0.87,为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城市建筑物信息提取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研究区,选取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通过ArcGIS对城市一级地类进行定量分析,依托空间分析功能结合一级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探讨基于高分影像的土地利用精细分类.实验采用混淆矩阵法来验证分类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总精度为93.7%.该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精细分类精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利用NDBI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提取NDBI、NDVI和MDWI三个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用地、植被和水体在这三个指数上的分布规律,找出提取城市建筑用地的最优指数组合方式,进而获取全新的NDBI信息。此外,本文利用2010年ALOS数据进行精度校验,结果显示整体精度较好,尤其是对高密度城市建筑信息提取更加有效,其精度达到89%。该方法提高了单纯依靠NDBI指数获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准确性。另外,本文采用该方法获取了广州市近20年(1990-2010)的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并分析了其城市空间扩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的城市建筑信息提取方法是可行的,可以获取更加可靠和准确的数据;(2)20年间广州市NDBI平均值增加了0.15,建筑用地面积增长了220%。  相似文献   

5.
多时相SAR图像水稻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时相的ENVISAT ASAR数据为基础,对水稻分布信息提取的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图像分类和分类精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分析了水稻的雷达后项散射随其不同生长阶段变化的特殊性质,提出了进行水稻分类ASAR数据处理流程和分类方法.以福州地区为例进行了试验,分类精度达到86.64%.  相似文献   

6.
基于Landsat OLI影像运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进行下辽河平原地区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同时探讨DEM因素对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随机森林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优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结果,同时参考DEM因素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总体精度最高为91.80%.(2)研究区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下水田和建设用地的分类精度较高;而旱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更适用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DEM因素对于水田、旱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分类精度有提升作用,而对林地的分类精度有一定的削减.(3) 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和草地的面积相对较少.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的适用性较好,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南方丘陵区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典型地物的光谱采样。根据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统计结果,针对各地类特点选取最优的指数提取模型,最终形成具有分层提取特点的决策树分类模型。结果表明:1借助植物的物候特征,采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水田与植被的划分能够取得较好效果;2秦淮河流域水田与旱地交错分布,水田主要分布于秦淮河河流洼地,夏季的水田与旱地光谱特征差异最明显,是遥感信息提取最好的时间,短波红外波段为水的吸收波段,在区分水田与旱地信息上具有明显优势;3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区分农田信息与非农田信息,但由于部分绿化程度好的建筑用地在光谱信息上与农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仍然存在一部分明显的误分现象,采用裸土指数BSI可以有效地将这部分建筑用地从农田信息中剔除;4建筑用地与裸地的混分问题是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难点之一,研究中尝试了多种指数模型与监督分类方法,结果显示监督分类方法在区分建筑用地与裸地信息方面效果最好;5决策树分类模型较单一的监督分类方法总体精度提高了23.1%。  相似文献   

8.
针对泥石流物源分布破碎、赋存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及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物源信息精度需求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层联合信息提取方法,其综合样本分类器能实现模糊分类的优点和规则分类器在地物空间信息提取方面的便利性,联合样本分类与规则分类两种影像信息提取手段;根据不同地物间的特征差异,遵循由粗至细、去伪存真的处理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处理影像信息,逐层剔除无关地物信息的同时提取目标地物信息,从而实现泥石流物源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精细化提取.以西部高寒干旱地区某泥石流沟的无人机遥感影像为试验数据,对所提多尺度分层联合信息提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降低了不同地物间的混淆,提高了分类结果精度,为破碎分布型泥石流物源信息的精细化提取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方法普遍存在严重依赖地面样本数据和人为主观干扰过多的现象,而非监督分类算法自身又具有独特的特点,研究了基于非监督分类的冬小麦提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监督分类的初始分类数目难以准确确定,这会导致分类精度降低或分类结果需要进行二次人工合并。通过时间序列曲线和差值增强技术解决了初始分类数目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冬小麦信息识别指标,基于高分一号数据和非监督分类的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模型。以河北省辛集市为研究区,应用该模型提取了2014和2015年辛集市冬小麦种植信息,并应用混淆矩阵方法进行精度验证和与监督分类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模型冬小麦的制图精度为94.23%~96.64%,用户精度为92.31%~95.45%,Kappa系数0.89,整体精度达到94.33%以上;②在无需地面样本数据支持的条件下,该模型可以达到近似监督分类的提取精度。可见提出的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模型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区域内冬小麦种植信息地面遥感监测的需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盐碱化威胁着生态环境.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盐碱化监测与制图.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盐碱化信息提取方法主要归为基于图像光谱的直接提取方法和基于辅助数据的间接提取方法两大类.间接提取方法精度相对较高,但在缺乏辅助信息时并不可行,此时提高基于图像光谱特征的直接提取精度就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优化波段组合的盐碱地提取方法,并引入了热红外波段,提高了直接提取方法的精度.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图像中盐碱地的光谱特征,采用最佳指数因子确定盐碱化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结合图像变换及数据融合等图像处理方法,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器进行了图像分类,提取出了敦煌绿洲盐碱地的分布区域.将不同波段组合、不同图像处理方法的分类精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得知,陆地卫星TM3,5,6和7波段组合的总体分类精度和盐碱地提取精度最高,增加热红外波段可使总体分类精度提高9%,盐碱地提取用户精度改善最高可达18%.  相似文献   

11.
建筑物信息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建筑物信息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当前现有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最优尺度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建筑物信息进行提取.首先采用多尺度分割算法对影像进行分割,然后采用最优尺度计算模型选取最优分割尺度,在分割的基础上构建建筑物提取知识库,最后采用最近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宝鸡市金台、渭滨两区为例,利用2004年6月E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研究。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各波段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波段组合,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分类法结合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提取。结果通过对分类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利用遥感影像快速、定量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是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监测及数据更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光谱特征的喀斯特石漠化信息提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不同的地物特征具有不同的光谱值,不同的石漠化强度级别由于影响因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利用遥感光谱分析方法,对各种石漠化强度样区进行光谱采样,分析其在各波段的谱值关系,建立石漠化的提取模型,提取出石漠化的空间格局和强度信息图,作为研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重建的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基于光谱特征的石漠化信息提取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TM影像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最佳波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的提取为目的,选定武汉市江夏区的TM遥感影像为试验数据,在对其信息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最佳指数因子(OJF)并综合试验区地物光谱特征的分析方法进行TM 影像最佳波段选取的研究.结果表明:TM543波段组合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中TM 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其合成的假彩色影像具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降低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提高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精度,探索结合纹理和空间信息的分类方法。【方法】以河南镇平县Hyperion高光谱成像光谱仪获取的高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借鉴决策树分类思想,采用了一种结合光谱、纹理和空间信息的高光谱遥感多特征地类提取方法,先通过提取光谱特征初步提取地类,再分别采用提取纹理特征和基于空间信息的植被提取进行详细地类信息的分层提取,最后,用地面实测样点验证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比较了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地类的提取效果。【结果】基于多特征的地类分层提取体系中,采用各波段光谱反射率区分大的地类,再用纹理特征进行光谱差异较小的地类划分,而基于空间信息进行植被的分类。通过结合纹理和空间信息提取方法的总分类精度达86.7%,较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提高13.3%。【结论】高光谱与纹理和空间信息相结合的遥感分类方法能有效减小噪声,提高分类精度,可为土地利用分类提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监测中的适用性,以SPOT5和"资源一号"02C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两种数据的波段组合和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并建立相应的土地覆被解译标志,提取研究区2005年和2012年两期土地覆被信息,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从面积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3方面研究了土地覆被信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有效合成和融合处理的高分辨影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影像的纹理和光谱信息,可以正确识别并提取地物变化边界线,研究成果可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城市建筑物信息提取精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下垫面结构复杂的城市区,提出了多尺度分割和规则数据库结合的面向对象方法,对城市区建筑物信息进行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Full Lambda-Schedule算法对QuickBird多波段和全波段数据融合数据进行尺度分割,获取尺度分割结果;再根据光谱特征、形状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等指标建立规则知识库,利用规则数据库对尺度分割结果进行建筑物信息的提取。以广州市白云区为研究区,利用尺度分割和规则数据库结合的方法提取建筑物信息,提取结果与其它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的基于像素分类时出现的椒盐现象,避免一些错分、漏分的情况分类(如:道路和阴影),结果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与实际值更接近,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0154%,Kappa系数为0.8714,比一般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更适合作为城市建筑物专题数据库更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遥感专家分类系统在滇西北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取滇西北香格里拉县的大中甸乡作为试验区,基于GPS定位调查对试验区典型覆盖地物的遥感多光谱信息进行测定与分析理解,集成GIS功能进行地形模型的变量处理,利用ERDASIMAGINE遥感专家分类系统模块,探索对试验区主要植被类型进行智能提取的知识库设计与分类组织实施.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相对于仅仅基于遥感光谱信息的传统分类方法,由于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组织多变量参与分类信息提取,并通过专家综合分析进行灵活多变的规则知识库设计,还可根据区域特征与环境资源管理需要对专家分类过程实行反复调试的功能,因此,专家系统技术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云南山区植被信息提取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试验结果,可通过适当的规则修改调整,将有关技术方法应用推广到其它广大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