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100A10是S100钙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钙依赖性的信号通路的介导分子,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它在胚胎植入位点有明显的高表达.文中采用半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S100A10基因在小鼠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在妊娠初始期胚胎植入位点、妊娠期子宫和正常动情周期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受性类固醇激素的调节.观察发现:S100A10基因在小鼠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卵巢、子宫、睾丸及附睾等一些生殖器官中表达水平尤为高;在妊娠第4天,子宫中S100A10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且在子宫内膜植入位点处有非常显著的高表达,其mRNA分布于对系膜侧的腔上皮细胞和功能层的基质细胞,且基质细胞中的信号强于腔上皮细胞,而非植入位点呈现极其微弱的表达;从妊娠第5天直到分娩第1天子宫内都维持恒定的S100A10表达;正常动情周期中,S100A10基因在动情前期和动情期子宫中表达明显上调;卵巢切除模型显示雌激素显著上调S100A10基因的表达,孕激素下调其表达.以上结果提示S100A10可能具有抑制胚胎植入位点腔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和促进基质细胞的增殖与蜕膜化的作用以及参与子宫应激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SWAP-70是鸟苷酸交换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PI3K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受体下游通路的信号分子之一. 以往的研究及我们的前期工作初步表明它在小鼠子宫和恒河猴胚胎植入位点有高表达,提示此分子可能参与了胚胎植入的调节. 为此,本研究在小鼠模型中,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方法,系统地研究了SWAP-70在妊娠初始期胚胎植入位点、妊娠期子宫和动情周期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受雌、孕激素的调节. 结果表明SWAP-70在植入位点有非常显著的高表达,其mRNA和蛋白分布于胚泡以及对系膜侧的腔上皮细胞和临近胚泡的子宫基质细胞,而在非植入位点表达强度很弱;在妊娠第7天和第9天的母胎界面上,滋养层巨细胞、迷走滋养层和海绵滋养层都维持较强的SWAP-70表达;正常动情周期中,SWAP-70在动情期子宫中表达明显上调;卵巢切除模型显示雌激素显著上调SWAP-70的表达,孕激素能够阻断雌激素的作用. 以上结果提示,SWAP-70可能参与胚胎植入过程中多种细胞行为的调节,如胚泡黏附、基质细胞的增殖与蜕膜化以及滋养层细胞的浸润和分化过程,同时在动情周期子宫内膜细胞功能调控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TIMP-4 mRNA在子宫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了TIMP-4 mRNA在出生后小鼠子宫不同发育期、动情周期、妊娠早期以及假孕早期子宫中的表达和激素调节。结果发现,TIMP-4 mRNA在出生后不同发育期的小鼠子宫中、动情周期的任何时期、妊娠第1天以及假孕第1天的子宫中都不表达,但在妊娠和假孕第2天、第3天、第4天的子宫中都表达。以上结果提示,TIMP-4 mRNA在妊娠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可能不依赖存活胚胎的激活,而可能受母体妊娠分泌物的上调。  相似文献   

4.
非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能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保持其增殖能力,并与胚泡着床及胚胎早期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实验证实,LIF基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的时间限制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RCR)对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第4天小鼠的子宫内膜组织的样本在电泳图的538bp处出现清晰的电泳带,表明该组织有LIF基因的强表达;而在所检测的13只非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的组织样本中均未发现LIF基因表达讨论了小鼠动情周期中各阶段的孕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定的孕激素水平是启动LIF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为了探讨钙离子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R)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的关系,建立了大鼠早期妊娠、假孕、延迟着床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收集各种模型的子宫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CaR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aR在妊娠第6~9天的子宫蜕膜上强表达;假孕第6~9天和延迟着床的大鼠子宫腔上皮下基质中无明显的免疫信号,而延迟着床激活胚胎周围的腔上皮下基质中有强的免疫信号。蜕膜化子宫中整个蜕膜区呈强的免疫染色信号。从而推断,CaR蛋白的表达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NFATc3基因敲除对肝癌细胞转录组的影响,并对NFATc3调控的靶基因进行初步筛选,以期为明确NFATc3靶基因及寻找新的抗肝癌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敲除NFATc3的SMMC7721细胞,在有或无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SeV)感染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检测,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对两组测序数据差异基因交集中的免疫相关基因进行PPI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并利用qRT-PCR实验验证敲减或过表达NFATc3对肝癌细胞内S100A8和S100A9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数据库数据,分析肝癌中S100A8和S100A9 mRNA表达水平及预后。结果 经RNA-seq分析发现,肝癌细胞中NFATc3敲除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发育、代谢、细胞外基质和血管生成等通路。PPI蛋白网络分析发现S100A8和S100A9可能是NFATc3的重要靶基因。qRT-PCR实验结果显示敲除或敲减NFATc3均可上调S100A8和S100A9的表达,而表达外源NFATc3则可下调S100A8/S100A9的表达。数据库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对胚胎着床的作用.方法:对NIH雌鼠进行阴道涂片以确定其动情周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等分别在分子和蛋白水平上检测雌鼠子宫内膜上IASPP的表达情况;对实验组小鼠左侧子宫角注射IASPP抑制剂,最后测量...  相似文献   

8.
恒河猴植入位点差异基因筛选及蛋白激酶H11的克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cap-finder全长cDNA扩增技术和抑制消减杂交(SSH)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恒河猴胚胎植入初始时期子宫内膜植入位点与非植入位点的基因表达差异情况.在准确获取妊娠9.5 d恒河猴植入位点和非植入位点子宫内膜后,用SSH建立了植入位点消减cDNA文库,从中随机挑选了1440个克隆,通过点杂交获得了179个在植入位点高表达的克隆,经测序和与基因库(Gen-Bank/EMBL)比对分析,证实其中102个克隆对应于人或恒河猴的52个同源基因,75个克隆对应于人的58个EST,另外2个克隆没有找到对应的同源基因,推测为新的基因.对其中最高频率出现的差异表达基因-蛋白激酶H11,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克隆得到了它的全长cDNA序列.与人的蛋白激酶H11相比,c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4%,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同源性为83%  相似文献   

9.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动物的早期胚胎发生、细胞生长、凋亡控制和细胞运动等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小鼠为材料,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对性未成熟小鼠子宫中STAT3表达和激活的调节。用PMSG处理性未成熟的小鼠,可刺激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中STAT3的表达上调、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和核转位而激活。hCG单独处理也能导致STAT3表达的上升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发生,但反应较慢。PMSG处理48h后再以hCG处理24h内能促进子宫腔上皮、腺上皮、基质和肌层细胞中STAT3的表达和激活。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处理能够上调小鼠子宫中STAT3的表达和激活,促性腺激素处理后小鼠子宫的增殖可能与Jaks-STAT3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活性的激酶C受体(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 Rack1)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早期妊娠、假孕、延迟着床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收集各种模型的子宫材料,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了Rack1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结果:Rack1在妊娠第6~9天的子宫蜕膜上强表达;假孕第6~9天和延迟着床的大鼠子宫腔上皮下基质中无明显的免疫信号,而延迟着床激活胚胎周围的腔上皮下基质中有强的免疫信号.蜕膜化子宫中整个蜕膜区呈强的免疫染色信号.结论:Rack1蛋白的表达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细胞角蛋4(CK4)和14(CK14)表达与小鼠食管上皮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K4、CK14在胚胎第11天开始到胚胎第18天、小鼠出生后(生后)第1-7天、生后第2周、生后第4周以及成年小鼠食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K4和CK14在小鼠食管上皮均有表达,但是CK4在胚胎第15天开始表达,而CK14在胚胎第11天开始就有表达,二者表达的相同之处在于:在小鼠胚胎第16天开始表达明显,且定位明确,以后随着胚胎发育,表达逐渐增强,但在生后第7天表达最强,其中CK4主要在食管上皮基底层以上表达,而CK14在食管上皮的基底层表达,随后在生后第2周、第4周和成年的表达又逐渐降低。由此可知:CK14可以结合干细胞标记物,共同标记食管上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载体系统建立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克隆形成以及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构建LentiCRISPRv2-sgRNA TP53基因敲除质粒,用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转导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敲除细胞系,进行PCR、蛋白免疫印迹以及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分别用MTT、流式细胞分析、单层培养以及Transwell小室进行测定。结果 TP53基因敲除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中P53表达缺失;TP53敲除引起细胞迅速增殖,DNA合成加速,克隆形成以及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获得了原代小鼠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细胞生物学特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以小鼠MAR(matrixattachmentregion)元件,牛β-酪蛋白(β-casein)基因5'端2.0kb调控顺序,人凝血Ⅸ因子小基因(hFIXminigene)构建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表达载体和质粒pSV-neo共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兔皮肤纤维细胞(RSF)和人胚肾上皮细胞(293细胞).发现hFIX基因在CHO细胞中获得低水平表达,最高表达量为7.2ng/ml.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低于2ng/ml.在293细胞中没有表达.表达载体用stearylamine(SA)脂质体包埋后尾静脉注射哺乳期小鼠,hFIX蛋白在小鼠乳汁中表达水平高达87.34ng/ml.  相似文献   

14.
胚胎植入过程中,滋养层细胞对母体子宫内膜的侵润过程与肿瘤的迁移非常类似,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是受严格调控的有节制侵润.利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胚胎细胞滋养层细胞和人绒毛膜上皮癌细胞模型,通过RTPCR、明胶酶谱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整合素αvβ3对正常和肿瘤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 结果表明,正常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均可产生整合素αvβ3;整合素αvβ3抗体能够促进正常滋养层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能力,但抑制绒毛膜上皮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 这表明整合素能够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同时也表明正常和肿瘤化的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存在截然不同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太空诱变宫颈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搭载于“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返地后的宫颈癌Caski细胞进行单克隆化,筛选出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编号为44F10的细胞克隆,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成瘤能力增强;编号为48A9的细胞克隆细胞学行为与之相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为了解太空诱变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制,从分子水平入手研究经太空诱变的宫颈癌细胞和地面对照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含2747个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Oligo双通道芯片研究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抽提44F10、48A9组和地面对照细胞的总RNA,逆转录cDNA并标记探针。将实验组和对照组cDNA探针混合,分别与同一张芯片杂交后,用不同的波长扫描荧光强度,从而筛选出差异基因。44F10组有16个基因呈现差异表达,48A9组有36个基因呈现差异表达。差异性表达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和信号转导的基因。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在44F10组中表达上调,而在48A9组中限制细胞增殖的基因表达上调。研究表明,太空诱变宫颈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导致了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体内精卵结合、早期胚胎发育是在输卵管中进行,人们将配子、早期胚胎进行输卵管内移植(GIFT、TET),发现胚胎发育率和妊娠率都提高。体外模仿输卵管内环境的最好方法是将胚胎与输卵管上皮细胞或组织共培养。本实验用已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分别与小鼠早期胚胎共培养,观察其对早胚发育的影响。胚胎与不同培养时间的人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共培养的发育状况见表1。表1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P:原代培养第5-6d细胞;S1-S5:传代1-5代培养第4-5d细胞;T2、T4:传代第2和第4代培养第id细胞,设此…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化和突变分析方法,分析晚期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nm23,S100A4和p53的表达差异,探讨肿瘤内部异质性在胃癌转移发生中的意义。结果发现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上调,转移促进基因S100A4在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下调,癌基因p53在两者中的表达和突变没有明显差异。nm23在原发瘤中的表达下调以及S100A4和p53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的高侵袭性显著相关。数据显示:nm23和S100A4在胃癌的转移中发挥作用,而p53是胃癌发生的一个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基于Cre- LoxP系统的条件性定点敲入人源hRas基因(c-Ha-ras)的小鼠,以获得hRas基因在特定组织器官条件性表达的小鼠模型,用于药物的临床前致癌性安全评价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首先构建hRas打靶载体,电击法转染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正负法筛选阳性ES细胞,通过PCR、 Southern鉴定后,将正确重组hRas基因的ES细胞导入C57BL/6 J小鼠囊胚,移入同步发育的受体鼠子宫,妊娠足月出生的嵌合体小鼠与C57BL/6 J小鼠交配获得杂合子hRasfl/+小鼠。再将杂合子hRasfl/+小鼠间交配获得纯合子小鼠hRasfl/fi,然后与全身组织细胞表达Cre重组酶的Tg (EIIa-cre)小鼠进行交配,获得全身细胞表达hRas基因的hRas-EIIa-cre小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日龄胚胎期仔鼠的hRa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基于Cre- LoxP系统的人源hRas基因条件性定点敲入小鼠模型的载体,筛选得到的一个正确克隆,电转ES细胞后进行Southern blot鉴定,经过初筛和复筛,共获得12个阳性克隆,挑选A11号克隆ES细胞进行囊胚注射,移植了48枚胚胎,出生9只小鼠,其中6只为嵌合鼠,将嵌合率>50%的雄鼠与野生型C57BL /6 J雌鼠进行交配,出生21只后代,其中鉴定有4只hRasfl/+小鼠;hRasfl/+小鼠间交配出生29只小鼠,其中有14只纯合子hRasfl/fi小鼠;hRasfl/fl小鼠与Tg (EIIa-cre)工具鼠交配6次,未有仔鼠出生;跟踪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hRas基因的表达发现,E10.5~15.5 d胚胎中检测到hRas基因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运用Cre- LoxP系统建立了带有hRas基因敲入的纯合子小鼠hRasfl/fl,未能得到全身细胞高效表达人源hRas基因的hRas-EIIa-cre小鼠,但为进一步利用hRasfl/fl小鼠模型建立其他组织特异性的条件性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量维甲酸(RA)对小鼠胚胎神经管Rho A、Rac 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Rho A、Rac 1蛋白的表达,分析在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胚胎神经管上皮的分布状况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各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Rho A在神经管腔面、神经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及胞质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着色;比较有趣的是,在两侧神经褶靠拢的部位,Rho A的表达水平较神经管其它部位要强.统计学显示:Rho A在正常神经管的表达有时间依赖性;而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在实验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正常对照组,Rac 1的表达随着孕龄的增加在减弱;在各实验组,Rac1的表达都是阴性的.结论:过量RA会导致胚胎神经管Rho A和Rac1的表达异常,这两种蛋白与过量维甲酸致神经管畸形有关.  相似文献   

20.
揭示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在围着床期胚胎中的时空表达型。方法:收集囊胚、培养获得着床前、着床后以及长开的小鼠胚胎。利用全胚原位杂交以及全胚免疫染色方法检测围着床期小鼠胚胎中TSG101的时空表达型。结果:TSG101表达于围着床期胚胎的內细胞块和滋养层细胞中,其中内细胞块细胞中的表达更强。结论:围着床期胚胎表达TSG101,暗示TSG101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