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华东科技》2005,(1):56-57
提到“光明”乳业,只要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不仅仅因为它那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广告画面,更是由于它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无法望其项背的实力。由六家知名企业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组成的光明乳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和销售乳制品企业之一,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和“2002年中国社会责任感最强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令人铭记的一年,太多不平凡的事情让人记忆犹新。2008年的中国直销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多家直销企业实现了创纪录的业绩、多家企业遭受了从没遭遇的危机、多家“懒惰”的企业开始奋发图强、多家企业寻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神火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火集团”)是以煤炭、发电、电解铝生产及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企业500强,河南省百户重点企业,河南省重点扶持的7家煤炭骨干企业及7家铝加工企业,河南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现有总资产175亿元,员工27000人,拥有12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分布于上海、深圳、河南及澳大利亚等。所属子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神火股份”于199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07,(12S):76-76
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轮”)是全国第一家引进技术专业生产子午线轮胎(“万力”牌、“万里星”牌)的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700人,资产总额逾35亿元,年生产能力800万条,是目前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我国最大的子午线轮胎出口企业,华轮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强企业”、“广东省百强企业”,”万力”牌子午线轮胎是”中国名牌产品”(全钢)、“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  相似文献   

5.
李强 《今日科技》2002,(12):30-31
自去年朱基总理访问印度并向“印度象”开放中国市场以来,迄今进入中国的印度软件企业已经超过15家;今年1月科技部召开十几次“中国软件业如何在两年内赶超印度”的密会,以及后来接二连三的中国媒体相关报道,加深了兵临城下、时不我待的印象。沈阳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这样评价这场迟来的竞争:“未来五年对我国软件业而言是关键的五年,假如五年之内无法翻牌,我国软件业可能前途渺茫。”虚拟的战争在欧美市场,中国软件企业并没有发展到足以与印度公司抗衡的地步?而在国内软件市场,中国软件企业的真正对手是拥有核心技术的欧美公司和日…  相似文献   

6.
欧瑞莲是谁     
就在“厦门会议”之前首批披露的11家参会企业中.有10家都是曾经或正在中国直销业中扮演过举足轻重角色的公司,而惟一的例外就是欧瑞莲.之前它不但没有正式进入中国.甚至没有中国的直销人做过他的产品。可以这么说,欧瑞莲是22家入国企业中唯一一家在中国市场一片空白的企业。它目前的优势是一身清白,可以静待直销法规的出台再做行动:弱点显而易见——没有任何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人的“家”始终是与血缘、乡土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重视家庭,强调家族观念,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血缘、乡土地缘关系,把家庭模型的人际关系过分扩张,则会产生“惟情”现象。要了解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就必须读懂中国人的“家”字。  相似文献   

8.
留学人员创业园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与定位差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6月7日,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成立。1994年,中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南京诞生。  相似文献   

9.
1991年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经过十年的开拓创新,高新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1991年的2587家增长到2002年的2.6万家,就业人数从12万人增长到320万人,技工贸总收入从87亿元增长到15250亿元,实现利润从8亿元增长到759亿元。企业纳税从39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迅速扩大和迅速升级,高端的外包服务人才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而作为上海浦东地区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标志,张江创新学院开始联手多家跨国软件企业,打造“高端人才培训基地”,以“国际联盟”的形式推广“中国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4年,就有立新世纪要登陆中国的传言,但都不了了之;2005年又说和同仁堂合作,但是仍旧没有音讯;2006年3月,第一家概念店在广州开业,然后又没有消息;2006年10月,修改制度说要进来,依旧没有结果……立新世纪让在中国大陆的立新世纪人一次次失望,也因此流失了不少经销商。 终于,2007年8月28日,立新世纪中国有限公司在广州天河广晟大厦正式开业,并在中国大陆力推“区域代理商计划”。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鉴于立新世纪人近几年在中国大陆的运作,立新世纪早就被业界扣上了“偷渡企业”的帽子。 摆在立新世纪面前的有许多道坎,如何洗去之前偷渡的负面影响,如何挽回内地经销商的信心,又如何顺应中国相关法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华东科技》2004,(1):101-101
从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间,华联超市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华联超市成立于1993年,2000年成功上市,是中国连锁超市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0年来,华联超市坚持“既要做大,更要做强做好”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益、高回报率”的高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1.浩瀚宇宙中有一颗“李约瑟星”,它因英国人李约瑟得名。李约瑟,著名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数十年致力中国科技史研究,以确凿的证据纠正了科学界的“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09,(9):23-23
日前,“第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国内的491家企业及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7家外资企业参加了此次展会。“制博会”期间,沈阳市知识产权局、中国(沈阳)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与“制博会”主办方在展会现场联合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咨询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庆元县分市场”自2001年6月份开通以来到2003年9月底为止,累计核实审批信息数量为:上网企业78家:上网技术难题25项,提供研发经费653.5万,其中签约11项,成交额472万元;在线专家39名;中介机构3家;科研  相似文献   

16.
阎潇倩 《科技潮》2009,(1):33-33
在中国中小企业家2008年年会上,“赵氏塔基”研发企业—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入围从我国4000万家中小企业中选出的“中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100强”,并以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增长的三项主要指标综合位列百强的第四。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进行中的直销立法在影响大大小小直销企业未来走向的同时,也牵动着千千万万直销人的神经,中国直销,风雨坎坷,自雅芳1990年登陆中国大陆始,直销在中国大陆便经历了一个从“神话”到“烽烟四起”、到“鱼目混珠”、再到“泛滥成灾”、最后是“禁止”、再后来是“转型特许”,周遭折腾的直销在中国大陆因“老鼠会”与“金字塔”而“蒙羞”了整整十三载。然而,尽管如此,直销因其特有的产品品质和科学的营销体系,总是吸引着无数营销人趋之若骛,十三年来,在国家批准转型的直销企业里,从事直销的人总共至少不下100万。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规范管理这个群体、关注这个群体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既是经济的、又是政治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有“入世”的承诺。基于此,直销立法与直销开放必然会在经济、文化、思想、产业等领域产生强烈的震荡,中国直销,革故鼎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8.
自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以来,我国的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单一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到发展成多种类型孵化器,企业孵化器真正成为了政府“政策工具箱”中比较得心应手的一种工具。大家现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60多家,数量居世界第二,在孵企业1.5万家,育成企业4000家;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865家,服务  相似文献   

19.
陆时晋 《科技信息》2008,(35):378-379
自2004年6月25日第一批8家公司上市至2008年9月底,深圳市场中小板已有273家公司挂牌,1家公司已发行等待上市。中小板的创立为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规模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广告效应,不仅可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银行业的“贷款歧视”,亦能使广大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1.“三资”企业的现状 我国的医药“三资”企业,自1980年3月由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进军华夏,中日携手共同创建了我国医药行业的第一个合资企业——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以来,至1995年底,在册“三资”企业已达1500家,其中基本情况较全的约1240家(以下简称总数)。 按药品类别进行划分,上述“三资”企业中含化学药品生产厂家475家,占总数的38.17%(中西药均生产的企业也计在内);中药和保健品生产厂家324家,占总数的26.13%;医疗器械生产厂家234家,占总数的18.87%;卫生材料生产厂家112家,占总数的9.03%;生物制品及化学试剂生产厂家65家,占总数的5.24%;包装材料及设备生产厂家30家,占总数的2.49%。 我国境内的医药“三资”企业,大部分分布在生产、交通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其中以广东省为最多,达270家,占全国总数的21.77%;江苏省次之,有140家,占总数的11.29%;首都北京居第三位,为89家,占总数的7.18%。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