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肝癌细胞QGY增殖的作用及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关系。方法将浓度分别为40、80、100μg/ml齐墩果酸作用肝癌H细胞QGY24h后,DAPI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11组不同浓度齐墩果酸(5—40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yr)法检测QGY增殖情况;分别以不同浓度齐墩果酸(80、100、12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和[Ca2+]i。结果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发生凋亡:不同浓度齐墩果酸能够抑制QGY细胞株增殖,且在5—120μ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细胞24h、48的Ic50分别为76.27μg/mL和66.56μg/mL;处理组细胞周期在s期产生阻滞、细胞内[Ca2+]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a2+]i与药物浓度存依赖关系。结论齐墩果酸能够抑制肝癌细胞QGY增殖和诱导其凋亡;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i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549组胞内外5-氟尿嘧啶含量的方法,为探索5-氟尿嘧啶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色谱柱采用Hypersil 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98(V/V);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为5μl。结果细胞内液中5-氟尿嘧啶在0.1~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65%,RSD为0.4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0%,1.04%;细胞跨液中5-氟尿嘧啶在1.0~2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34%,RSD为2.1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2%,1.06%。结论该色谱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细胞内外5-氟尿嘧啶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κ-卡拉胶的产率和凝胶强度,研究了醇碱改性处理麒麟菜制备κ-卡枉胶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浓度3%、改性时间1.5h、改牲温度75℃。其凝胶强度达2567.9g/cm^2,产率39.15%,粘度、透明度、色泽等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碱改性工艺。该工艺减少了原辅料投入和环境污架,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地产龙虾壳为原料.探讨微渡辐射法快速制备壳聚糖的工艺。着重时微波辐射法制备壳聚糖的加热时间、碱液浓度等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粘度等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和酸碱法制备壳聚糖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制备龙虾壳聚糖的适宜工艺为:碱液浓度45%;微波加热15min;微波功率280W;具高效性。用该法制备的龙虾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图与市售生化级壳聚糖的图谱基本一致,且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经氧化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组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MTT细胞存活实验检测氧化苦参碱对入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48h后SiHa细胞的形态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iHa细胞核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及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剂量-时间依耐性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计算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1 028.41±3.57)μg/ml、(701.72±6.01)μg/ml和(406.88±2.15)μg/ml;氧化苦参碱处理48 h后,SiHa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目发生显著变化,且随氧化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Hoechst33258染色证实氧化苦参碱处理后SiHa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氧化苦参碱(700μg/ml、1 600μg/ml)处理48 h后,和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凋亡周期蛋白P53、Bax表达上调(P0.05),而Bcl-2表达下调(P0.05),Bax/Bcl-2的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诱导SiHa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弧氧化的方法,分别在2,4,8,12和16g/l的NaH2PO4溶液中制备了不同的TiO2/Ti电极,并在主波长为365nm的250W高压汞灯照射下,对所制备的TiO2/Ti电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NaH2PO4电解质溶液浓度为4mg/l时制备的TiO2/Ti电极效果最好。辐照浓度为5mg/1的若丹明B溶液120min时,若丹明B降解速率达到85%。试验结果模拟证实,在该实验条件下,TiO2/Ti电极降解若丹明B溶液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7.
分别配制了Bi含量为90,100和110mole%的前驱体,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Bi3.4Ce0.6Ti3O12薄膜,研究前驱体中Bi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前驱体中Bi含量增加可以有效地改善薄膜的结晶性能和表面形貌.对Pt/Bi3.4Ce0.6Ti3O12/Pt电容结构进行电学性能测量,发现Bi过量10%的前驱体制备的Bi3.4Ce0.6Ti3O12薄膜具有较好的性能:室温下,在测试频率1kHz时,其介电常数为172,介电损耗为0.033;在测试电场为600kV/cm时,其剩余极化值(2Pr)和矫顽电场(2Ec)分别达到67.1gC/cm^2和299.7kV/cm;同时还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特性和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K4[Fe(CN)6]与K3[Fe(CN)6]在NaOH溶液中180℃水热反应12h得到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并通过控制乙二醇的加入量可控合成了单一形貌的Fe3O4八面体微晶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在室温下测试了它们的磁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为单晶立方相结构,其尺寸分别约为2.2~8.6μm和1.6~12.5μm,矫顽力(Hc)分别为150.57Oe和75.28Oe,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97.634emu/g和101.90emu/g,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12.05emu/g和6.69emu/g。通过改变溶液中碱的浓度可实现不同尺寸核桃形球状颗粒的可控合成.研究了乙二醇在Fe3O4八面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研究泛昔洛韦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黄铜在3.0%NaCl介质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当泛昔洛韦浓度为0.40g/L、SDBS浓度为0.35g/L时,其复配缓蚀效率达到93.5%。泛昔洛韦和SDBS对黄铜的缓蚀机理分析表明,泛昔洛韦在铜舍金表面通过物理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形成保护膜,与SDBS发挥了极好的协同作用,阻碍Cl^-对铜的侵蚀,实现了对铜的高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观察Brdu、DAPI以及Hoechst33342体外染色的合适时间和最佳剂量,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BMSCs取自SD雄性大鼠的股骨和胫骨,然后采用贴壁分离培养法对BMSCs进行分离培养,当BMSCs培养至第三代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抗原CD34、CD44、CD45进行测定;同时分别用Brdu、DAPI以及Hoechst33342对BMSCs进行染色标记,Brdu标记效果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DAPI和Hoechst33342的标记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最后用MTT检测BMSCs的细胞增值率,观察三种不同方法体外染色的合适时间和最佳剂量,同时比较其优缺点。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MSCs表达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BMSCs染色前后其表面标志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rdu染色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是10μmol/L、48小时;DAPI染色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是20μg/ml、30分钟;Hoechst33342染色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是5μg/ml、1小时。结论采用粘附贴壁分离培养法能够有效获取高纯度的BMSCs;运用Brdu、DAPI以及Hoechst33342三种方法标记BMSCs效果良好,方法可靠、合理,为研究BMSCs体内追踪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获得的对磺胺类抗生素具有特异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吸附材料,建立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对水产品中的SAs进行富集、纯化,进一步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水产品中SAs检测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虾和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15-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唿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8、11.1、11.4、10.8、9.8、9.4μg/kg和10.7、11.2、11.4、10.6、9.4、9.9μg/kg,最低定量限分别为27.1、31.6、28.8、27.3、29.3、28.3μg/kg和26.2、28.0、27.2、28.6、25.0、25.6μg/k,六种SAs回收率均达80%以上.可应用于水产样品中SAs的定号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沉积方法在电沉积的多孔Cu薄膜上修饰一层纳米SnO2,经低温热氧化处理制备出多孔Cu2O/SnO2复合多层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FS)技术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测试了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0℃的0.2mol/LCuSO4+1.5mol/L H2SO4镀液中,以1.5A/cm^2电流沉积20s得蓟的多孔Cu薄膜,在SnO2溶胶中浸渍10s并重复5次,再经空气气氛下100℃焙烧30min,锻得的多孔复夸薄膜显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RhB的性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皮质发育障碍DCDs(disorders of cortical development)模型鼠的认知功能与H2s的变化关系。方法用1射线照射孕15d Wistar大鼠,制作DCDs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P30(出生后30天)、P60、P90F1代DCDs模型鼠和对照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大鼠血液及海马组织中H2s浓度。用亚甲基蓝法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胱硫醚,B-合酶CBS(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酶活性。结果水迷宫实验:P60、P90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且随月龄增加潜伏期越长。P60、P90模型纽大鼠较对照组血液也s浓度分别降低6.5、11.5μmol,/L、海马组织H2s含量分别减少3.2、5.6μLmol/L.mg,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CBS酶活性降低24.94、34.46μmol/L.g.min。P30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变化不明显。结论DCDs模型鼠脑内H,S含量及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CBS酶活性降低,内源性H2s降低与DCDs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具有相关性,并为治疗皮质发育障碍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提供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Membrane potential and resistance recordings, in vitro, show that Mg++ does not pass through the amnion from the inside of the amniotic compartment to the outside of the amniotic membrane. Mg++ may become fixed on the surface or in the midst of the amniotic membrane. However, Mg++ diffuse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Ca++, Ba++, Sr++ diffuse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amniotic membrane.  相似文献   

16.
脂多糖致感染性脑水肿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活化及iNOS表达情况,探讨在LPS致脑水肿中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纽(C组,n=12);生理盐水对照纽(S组,n=12);感染性水肿组(L组,n=60)。感染性脑水肿组又按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后6h、12h、24h、48h、72h分为5个亚组(n=12)。向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LPS150μg(0.15ml)建立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采用HE染色、流式细胞检测和免疫纽化染色分别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iNOS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L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增多;细胞内GFAP和iNOS表达增强,12h达高峰,除72h组,其余亚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增多(P〈0.05),24h凋亡最显著。C组和S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脑水肿后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增加,异常活化,分泌iNOS,参与感染性脑水肿的形成,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相互作用的几种免疫细胞上共同表达的抗原物质为标志,运用磁珠分选技术,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同时获得并建立体外多细胞共培养体系,体外观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30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获得 CXCR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CXCR5+细胞纯度和组成,并将 CXCR5+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离得到的 CXCR5+细胞的基础上,将 CXCR5+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实验组一:加入 IL 21刺激培养,实验组二:与人肝癌细胞系(HepG2)2215细胞混合培养.体外培养一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 B细胞数量变化,ELISA测定培养体系中上清液 HBe抗体的含量.结果1)用流式细胞仪鉴定 CXCR5+细胞的纯度和构成:CXCR5+细胞纯度为85.5±5.8%,其中 Tfh细胞占23.8±7.4%,B细胞占35.6±7.6%;2)培养7天后,IL 21刺激组 B细胞百分率为47.2±1.8%,与(HepG2)2215混合培养组 B细胞百分率为40.2±3.5%,空白对照组 B细胞百分率为36.6±7.5%,IL 21刺激组与对照组,(HepG2)2215混合培养组与对照组 B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3)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 HBeAb定量,IL 21刺激组为0.668±0.094pg/ml,空白对照组为0.378±0.088pg/ml,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间接免疫磁珠分离法可成功建立 CXCR5+B淋巴细胞和 Tfh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为进一步体外研究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壳聚糖包覆的磁性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微球并考察其体外表征。方法以五羰基铁为原料制备羰基铁粉纳米颗粒,非溶剂法将羰基铁粉纳米颗粒与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复合,并用壳聚糖包覆制备成壳聚糖包覆磁性血卟啉衍生物微球(CS-M-HPD)。使用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和磁力测定仪考察微球的表征。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微球为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大多集中在290~300 nm。微球羰基铁粉纯度高,呈现优良磁性。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壳聚糖对磁性HPD的包覆,得到了单分散性磁性HPD微球,为进一步研究该微球靶向光动力治疗肿瘤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