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冰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230-230
李敖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笔锋犀利,言论激烈,不避时事仗义执言。由于其笔无遮拦,李敖几度入狱,李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形成独特的风格,具有深刻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李敖的作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汪前进先生找到我,告知广西民族学院的学报打算出一期有关何丙郁先生的专集,约我写一篇稿子,我未加思索,一口应承下来,因为我深心里早有此念了.关于何先生的生平和学术研究,王锦光和闻人军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专文介绍;90年代,廖伯琴女士的文章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使我们对何先生的学术生涯和贡献有了大致的了解.2001年,经胡维佳先生数年的努力,《何丙郁中国科技史论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论集不仅收有何先生有关炼丹、火药和术数方面的论文,还包括数篇介绍李约瑟、鲁桂珍和他本人研究经历的文章.这些论文和文章最初大多发表在香港、台湾和大陆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报上,查阅起来颇为不易,如今汇编成一集,为学术界系统地了解何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实在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善举.因此,就何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和贡献,已无须本文赘言;本文所想做的是,从过去十来年里与何先生的交往经历中选出几个片段,希望能使读者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这位睿智长者的可敬和不凡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敖杂文成功地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杂文优良的战斗文风,他善于取类型贬锢弊,敢于倡直书用直笔,长于寓在于谐化俗为雅,使其作品在当代杂文界尤具杂文本色,堪称中国当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民国期间留存的山西县级报刊并不多见。1924年祁县商帮出资创办的祁县《明报》,是民国期间山西省县级区域所办报纸中较早的一种,也是现存县级报纸中最早、最为完整的报纸。民国十四年(1925年)《明报》实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祁商提供了新的史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民国期间留存的山西县级报刊并不多见。1924年祁县商帮出资创办的祁县《明报》,是民国期间山西省县级区域所办报纸中较早的一种,也是现存县级报纸中最早、最为完整的报纸。民国十四年(1925年)《明报》实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祁商提供了新的史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我不懂音乐,但喜欢听陕北民歌,对于专业的歌唱家如负恩凤、冯健雪、王向荣等都熟悉,也知道那些在“荞麦园”饭店里演唱的一帮业余的演员。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电话,说:你知道不,现在冒出来个女子,陕北民歌唱的非常好。我问叫什么名字,他说叫任思谕。这个任思谕我不知道。可过了不久,那个朋友带来个女孩来我家,一看那女孩长相是典型的陕北人的白白胖胖的漂亮,我说:这是任思谕吧?果然就是任思谕,她是三天后要在西安举办独唱音乐会,邀请我去听听。她竟然举办独唱音乐会,这让我很惊讶。那个下午我们几乎谈的都是陕北民歌,得知她从小就爱唱民歌,后来考了西安音乐学院,在学校时就特别出色,曾办过一次独唱会,毕业后又分配在另一所大学任音乐教师,再到北京高等音乐学府进修。可以说,她生来就是唱民歌的材料,或者说就是为民歌而生,几十年里为歌唱她舍去了很多很多,总是在发展自己的音乐天才,才走到今天的这一步。我是敬佩那些有才能的又能锲而不舍为这既定的目标奋斗的人,所以,  相似文献   

7.
他于3月17日谢世,享年101岁。他最早提出“遏制”概念,但也被人误读最多,成了一个孤独的智者;他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他又是一个批评者,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奖掖后进的长辈。  相似文献   

8.
我所认识的丁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和周扬、沈从文三位中国现代文坛巨擘,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恩怨不断。丁玲与周扬的怨恨不了,丁玲与沈从文的失和成仇,都在丁玲的从艺活动和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并影响了丁玲复出当代文坛后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翻开报纸,一条消息赫然跃入眼帘:4月1日凌晨,南斯拉夫政府以“滥用职权罪”逮捕前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心中一沉,早就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其实,世人都知道,真正要逮捕米氏的不是南政府,而是华盛顿。美国早就以1亿美元“经济援  相似文献   

10.
郇心强 《世界博览》2012,(21):46-48
我曾在西哈努克太皇身边工作五年,亲历了西哈努克在中国的许多事。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现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尽管以家庭赡养为主,老人庄家庭得到基本的照料与看护是我国的养老特点,然而,对于长期患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照料和看护,给其家庭与亲属的经济、生活、体力和心理等万面都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特别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向“四二一”的结构转变,21世纪我国老年人家庭中的后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照料和看护的人力资源更趋减少。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进程中,老年人的照料和看护问题必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7,(2)
正柑橘凤蝶是泰山的常见蝶。多年来,作者一直留意观察其成虫的产卵和访花等行为,也曾在野外见过它的卵、幼虫和蛹。2016年6月27日,作者在泰山偶见它在一株陌生植物上产卵,颇感奇怪,遂采卵回家,开启了一段记录柑橘凤蝶生活的美妙时光。常见凤蝶,生活习性粗了解柑橘凤蝶也叫花椒凤蝶,为东亚特有种,遍布中国各地,也是山东最常见的凤蝶。在泰山,它们飞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汪前进先生找到我,告知广西民族学院的学报打算出一期有关何丙郁先生的专集,约我写一篇稿子,我未加思索,一口应承下来,因为我深心里早有此念了.关于何先生的生平和学术研究,王锦光和闻人军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专文介绍;90年代,廖伯琴女士的文章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使我们对何先生的学术生涯和贡献有了大致的了解.2001年,经胡维佳先生数年的努力,《何丙郁中国科技史论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论集不仅收有何先生有关炼丹、火药和术数方面的论文,还包括数篇介绍李约瑟、鲁桂珍和他本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靳鹤琳 《科技信息》2009,(22):I0209-I0209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青 《世界知识》2014,(4):71-71
<正>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懂并不容易。一旦用心,就会发现,读一个人,也会经历由厚到薄的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吸引你去探究,什么都是新的感悟,什么都需要再观察佐证。越读就发现、了解越多,能讲一讲的也就越多,不知不觉间这个人物的形象逐渐变得厚重丰满。不断地读下去,则可以归纳为简单明了的几点,丰满之人变成了大写意线条。再后来,竟然因为太了解了反而不知从何说起了——你读的人已经和你的心念基本上搅和在一起了。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你所读的人有了懂得与感情,乃至老朋友做什么你大多都不奇怪。  相似文献   

16.
卡扎菲称我为“翻译兄弟”1982年10月,卡扎菲来中国访问。我作为首席翻译,为他与邓小平等其他中国领导人会谈、会见、宴请提供服务。这是我第一次与他近距离接触,印象深刻。得知我与他同一年出生,他觉得我们之间有一种亲切感。他什么都问,有几次还专门叫我陪餐和聊天,询问我关于中国的情况。有一次,他问我的业余生活如何安排。我告诉他,看看书、看看电视、做做家务、陪孩子玩玩,有时与家人逛逛公园、散散步等。卡扎菲听后说,你的业余生活太精彩了,并说他羡慕这种生活。我问他,此话怎讲?他说,他作为利比亚领导人,责任太大、目标也大。在这个…  相似文献   

17.
《北京法源寺》的文本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作家李敖的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是一部有着深刻隐喻意味的思想小说 ,它以“详人所略 ,略人所详”的独特叙述方式诗意地再现了中国近代最黑暗时期一批文化思想巨人寻找救国之路的心灵历程。在阅读活动中 ,读者唯有通过前语言、前经验的补充、添加方可形成阅读的视界融合 ,这正是该小说的文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李敖《北京法源寺》与传统的小说迥然不同,文中言语交谈的话语篇幅很大,小说中十来章几乎全是由文中人物交谈性言语构成,着重将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通过言语对话来展现。交谈性言语的运用是小说独特艺术魅力的表现,它深入浅出地将人物思想进行了分割,从而又立体地塑现了人物思想。交谈性言语的运用一方面与李敖充分关注小说思想的传达密切相关,通过言语对话构成的叙事场景,在有限的故事时间内包蕴了无限的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囊》2010,(11):88-89
1.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在纽约与《侨报》、美国中文电视,《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美国华语电视、凤凰卫视等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