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冲沟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沟侵蚀是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方式,它不但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过程,还是江河泥沙的一个主要来源,深入开展冲沟侵蚀研究对于江河生态安全、土地可持续利用意义深远。本文跟踪和报道了国内外冲沟侵蚀的监测方法、控制因素、模型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深入分析当前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我国开展冲沟侵蚀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干暖河谷冲的景观的发生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流域的航片,土壤剖面,泥沙堆积与土地利用历史等详尽的综合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冲沟发生演变的影响,在长江上游安宁河干暖河谷选择了两个代表性的冲沟,分别对其形状和土壤流失的体积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测定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安宁河干暖河谷的冲沟侵蚀速率高达375吨/公顷/年。西昌地区数百年来景观持续演变,特别是20世纪中期人为强烈的不合理采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农业垦殖,造成了大量冲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采取以控制冲沟侵蚀为主的有效水土保持措施,对中国青藏高原东缘干旱河谷脆弱山地环境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TM解译的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年到2006年公路用地及相关辅助数据的支持下,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对研究区6年来公路建设中新增永久占地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公路工程侵蚀面积、侵蚀强度及土壤侵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区内新增公路侵蚀面积呈现西多东少,侵蚀强度呈现西弱东强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2)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水蚀及重力侵蚀;(3)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汛期;(4)土壤侵蚀具有垂直分带性;(5)在研究的四个地区中:绥德地区侵蚀严重,天水地区侵蚀相对较轻微,安塞地区侵蚀典型,西峰地区侵蚀特殊。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中下游典型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美国陆地卫星TM影像和法国SPOT卫星影像数据, 提取土壤侵蚀相关信息, 采取多因素综合法, 对嘉陵江中下游典型流域李子溪治理前(1986年)和治理后(1999年)土壤侵蚀进行监测.通过监测两个年份土壤侵蚀的强度和面积的变化, 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量的变化, 分析河流泥沙的变化. 研究表明, 李子溪流域治理后(1999年)较治理前(1986年)侵蚀面积减少, 特别是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 侵蚀强度下降, 侵蚀量降低;该流域治理后泥沙输移比显著下降, 由原来的0.27下降到0.11. 该研究可为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也可为流域土壤侵蚀监测、评价以及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REE示踪法研究小流域泥沙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将REE示踪法引入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流域侵蚀产沙的主要源区随流域沟道的侵蚀发育在不断变化,在流域发育的初始阶段,沟道的下切侵蚀是1种主要的侵蚀方式,随小流域沟道的发育,呈现出沟道侵蚀强度逐渐减少,坡面侵蚀强度逐渐增大的总趋势;在次降雨中,也表现出坡沟侵蚀关系的类似变化过程,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REE示踪法可比较满意地说明小流域泥沙来源情况,是1种研究小流域泥沙来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岔巴沟为例, 首先通过实测数据分析水沙过程的尺度现象和规律, 明确了流域产输沙的主要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然后采用集成了坡面侵蚀、沟坡区重力侵蚀和沟道不平衡输沙3个子模型的黄河数字流域模型在较高分辨率的单元上模拟研究流域的暴雨—径流—产输沙响应, 结果重现了水沙过程的尺度现象. 在尺度现象是由不同产输沙子过程的空间尺度分布迭加引起的假定下, 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重力侵蚀和高含沙水流特性是引起黄土沟壑区泥沙过程尺度现象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深部工程普遍面临的高温状况,探讨了深部高温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围绕岩体导热性质研究、水热耦合迁移问题和工程环境对传热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深部岩体传热机理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建立了深部工程的热交换理论体系、矿山地热学的理论体系和地下工程制冷降温系统的热力学基础。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深部岩体流固耦合传热问题的研究思路:开展深部工程区域的的渗流场监测和开展岩体的流固耦合传热实验和建立岩体在应力-渗流-温度耦合条件下的传热模型,揭示深部岩体的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9.
对离子交换过程中掺铒磷酸盐玻璃波导表面的侵蚀现象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磷酸盐玻璃结构的弱稳定性、亲水性及磷酸根的弱酸性是造成其表面侵蚀的主要原因.提出镀K9玻璃薄膜的方法对其表面进行保护,实验研究表明K9玻璃薄膜不仅能够对掺铒磷酸盐玻璃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允许交换离子透过进入磷酸盐玻璃形成波导层.通过对不同K9玻璃薄膜厚度下离子交换波导的研究,得出其厚度在60~80nm的范围内保护效果最佳为下一步制备掺铒有源玻璃波导器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土壤风蚀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风蚀模型是世界土壤风力侵蚀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土壤风力侵蚀过程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根据土壤风蚀模型的空间尺度,按田阃尺度模型、区域尺度模型和大陆尺度模型三个层次对国外较有影响的土壤风蚀模型进行了总结,对国内风蚀模型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我国风蚀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侵蚀被认为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人口增加,土地的强化利用,土壤侵蚀日益严重。土壤侵蚀及其引起的江河堵塞、洪水泛滥、养分流失、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为全球所关注,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如高差法、遥感研究法、RUSLE等研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而核素地球化学示踪法、稀土元素示踪法、磁性示踪剂法、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法等地球化学示踪方法为土壤侵蚀在精度和量化以及实用上提供了更好研究手段。分别论及了放射性核素137^Cs,7^Be,210^Pb示踪、稀土元素示踪、磁性示踪剂法、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法等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比较和评价了国内外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及其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可兹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在Internet环境下可复用远程监控软件设计方案。采用双向链表与列表的复式结构合理设计系统业务调度模式,结合实际监控环境特点,做到了对各生产厂家传统串口仪器的无缝兼容。使用多源异构数据查询中间件技术对SQLServer和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准确预测系统未来变化趋势。结合发布一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提高软件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既有效地满足了实际监控需求,又为将来软件功能的扩展和裁剪预留了接口。实际应用表明,该设计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被认为是信息网络在现实世界的延伸,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将在未来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扮演关键角色.物联网系统中,"物"节点位置是反映网络状态的重要信息之一.同时,"物"节点采集信息以及相应的信息交互过程都与节点位置信息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讨论物联网中定位与位置感知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了物联网节点定位理论与方法,包括基于测距和非测距定位、物联网协作式定位、多传感器位置感知等议题,结合物联网中不同网络层次、应用场景和定位需求对节点位置感知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指出了仍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Often, a relatively small group of trades causes the major part of the trading costs on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Consequently, reducing the trading costs of comparatively few expensive trades would already result in substantial savings on total trading costs. Since trading costs depend to some extent on steering variables, investors can try to lower trading costs by carefully controlling these factors. As a first step in this dire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expensive trades before actual trading takes place. However, forecasting market impact costs appears notoriously difficult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fail. Therefore, we propose two alternative methods to form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trading costs. Applied to the equity trades of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pension fund, both methods succeed in filtering ou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rades with high trading costs and substantially outperform no‐skill prediction method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A translation of Kant's early paper, ‘Die Frage, ob die Erde veralte, physikalisch erwogen’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Earth is ageing, considered physically’) is presented,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his position on this question in 1754 are summarized. In that year, Kant believed that the Earth was ageing, and that it was about 6000 years old. The paper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approximate outline of Kant's general ‘theory of the Earth’, and the relation of this theory to the cosmogony that he propounded in 1755. His ideas on the processes of eros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rivers, deltas and sandbanks, are noteworthy, and provide a contribution to the eigh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on the denudation dilemma. Kant's general theory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was, it seems, base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on his knowledge of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Königsberg district. The general teleological position underpinning his philosophy may be discerned in this early paper, and he may be thought of as having been trying to orientate himself in space and time, so to speak, before undertaking his major reconstructions in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6.
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及细观机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材料,其非均质、非连续和非线性特征决定了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及细观机理的复杂性,常规岩土力学的试验方法和分析理论难以应用.目前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研究尚不深入,特别是对细观机理以及定量描述方法缺乏足够的认知,未形成系统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体系.从现场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结构模型和数值分析4个方面对国内外近些年来土石混合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农田渍害的表现特征;其次根据监测原理,将国内外农田溃害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分为地表指示标志法、地下水位反演法和与非遥感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并分别对各类方法的原理、技术、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发现各种方法均能解决特定的农田渍害监测问题,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和局限性;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两种潜在的遥感监测方...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植被和地形信息进行水土流失风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水土流失过程的众多因素中,选择植被和地形来进行水土流失的风险度评价.试验区域为密云水库上游.利用Landsat-7 ETM+的影像,在计算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的基础上估算密云水库上游的植被覆盖度;利用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地表坡度;根据水利部部颁标准,对植被覆盖度和坡度进行分级.植被覆盖和坡度要素的分级组合形成一个交叉表模型,从而对密云水库上游的水土流失风险情况进行评价并绘制水土流失风险分布图.采用这一方法可以相对快速地度量一个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土壤疏水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疏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土壤疏水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合理评价疏水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为当前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本文对国内外土壤疏水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着重阐述了土壤疏水性及产生机理、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水文效应,并结合存在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