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封丹 《科技智囊》2008,(2):42-51
总部经济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初期的行业探索、基地建设、产业运营。而今,世界与中国的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迁,总部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也有了许多新的内涵。 沿着总部经济发展的脉络,结合新形势下的环境特征,重新审视总部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区域建设、全球市场格局等的相关关系,是发展新一轮总部经济的基础。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正向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迈进,各地方区域大力引进、培植、发展总部经济符合这一趋势。然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不仅要汲取总部经济已积累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精心谋划、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
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弘 《太原科技》2007,161(6):11-13
1总部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期产生的经济理论 1.1转型期两大需求呼唤总部经济理论我国近30年的改革进程可以用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来概括。在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大量向大城市流动并聚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3.
总部经济:大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弘 《创新科技》2005,(11):18-21
中心城市在向国际化大都市演进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老旧工厂的关闭,如何寻求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引擎,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功能转型是保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笔者认为,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可以为大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总部经济”,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匡公司和外埠(地、市)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人驻,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近日,市委常委佟桂莉就《杭州信息》(专报信息)上刊发的有关"思科(中国)落户杭州"的材料上批示:"对思科(中国)总部项目的招引落户,上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决心坚定,协调有力,值得肯定,经验值得推广。希望上城区以此为开端,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跟进工作,充分发挥思科的产业龙头效应,为打造智能互联产业集群、发展智慧经济开拓新空间。"思科(Cisco),2013年《财富》美国500强中排名第60的公司,全球互联网行业数一数二的巨头,全世界第一台路由器,就是思科发明的。思科中国总部的落户,代表着当前、未来各大城市所要大力发展的智慧城市领域的竞争。这么"牛"的一家公司,为何拒绝了上海等城市抛来的橄榄枝,偏偏选择了杭州?  相似文献   

6.
辛庆旭 《科技信息》2011,(16):195-195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其中总部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操作风险、产品风险和成本风险,本文试从培育强有力的风险文化、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先进的风险技术支持等方面分析对总部企业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7.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一个企业如果选择了一个好的总部,依靠总部经济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7,(3):4-5
随着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战略的全面启动,中国(合肥)科学城(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又被赋予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按照总体规划,科学城将与滨湖新区一山一水遥相呼应,省城西部副中心的空间定位,将使之成为滨湖大城市西部一颗闪亮的明珠。预计总人口将达2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9.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对于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潍城区牢牢把握事业至上、事争一流,赶超跨越,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锁永彦 《广东科技》2014,(14):240-241
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是成都未来的CBD,不仅领跑成都市未来经济发展,还将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金融机构聚集以及商业服务的核心承载区。该区域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低碳生态、高能高效"的现代化城市新概念,致力于打造出具有活力生态特色的城市空间,成为成都市世界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管线共同沟应用于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的可行性探讨"正是基于对本次金融总部商务区"高能高效、低碳生态"的新定位,从共同沟的特点出发,对管线共同沟在金融总部商务区内的应用进行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军工企业发展历经从专心于军到军民结合,再从军民品分离到军民融合的过程,储备了大量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在国防、经济建设上都取得了众人注目的成果.受重军轻民观念影响,军工企业市场化运作体制、经营管理模式、民用产业化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亟待提升.根据再造理论,在坚持军工企业使命和属性,以技术引领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等原则下,通过军民结合机制、地方政府引导及协同机制,军工企业需要转变产业经营理念和组织管理模式,面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动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确保军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未能同步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分散布局造成的,但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有其必然性,人为的使其集中难中成效,应该从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使其自然聚集形成新产业区,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借助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将小城镇纳入城镇网络体系中,带动城镇网络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无人车是指具有完全自主行驶能力并替代人类执行特定任务的智能车辆,在军用及民用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国防安全建设与汽车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大数据与云控制技术的出现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成为推动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综述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在车辆领域的应用现状,并以团队所研制的系列化功能型无人车为例,介绍了典型无人车的发展情况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无人车在军用、物流、巡逻、运输、接驳等国防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基于团队所研制的无人车云大脑集群控制中心,展望了基于大数据与云控制技术的云端监控与控制技术在无人车领域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其对无人车大规模产业应用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快餐业市场上,中式快餐占尽地利优势,但在西式快餐步步进逼下,中式快餐似乎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中式快餐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不明,营销策略单一、忽视人才培训,是失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期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大省的河南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东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其他省份的激烈竞争.通过分析,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产业聚集区位的选择,培育产业集群适应产业转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公交便捷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交通是城市人流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分析宝鸡市的公交便捷度和公交站区分级的基础上,对宝鸡市各级公交站区进行了空间分析,提出了公交站区分布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形成一批功能强大、类型多样的“一带一路”交通节点城市,按主要运输方式和服务类型,分为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骨干交通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内陆节点城市国际联通功能显著增强,依托城市群的组合型交通枢纽体系成为重要形态。未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发展应创新思路,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促进节点城市与所在区域交通深度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点是强化国际交通枢纽功能,优化综合交通集疏运系统,依托区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参与全球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撑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全球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19.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通过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提升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是,地方政府研发投入是否能有效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影响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是评价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区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数据为基础,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析框架,对我国不同地区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大多数处于无效状态,并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效率逐步递减现象;同时,企业科技人员投入、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企业规模大小、地区开放程度等,对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存在不同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就是“要素西进”的过程,其前提是要素首先必须迁移出产业集群。东部产业集群具有的强大集聚效应使东部对各类要素的“极化效应”增强,该效应存在极强的路径依赖和正向强化作用。产业集群的内在竞争性促使集群内企业就地升级,加上西部的地缘劣势和恶劣的投资环境,东部已形成的产业集聚群阻碍着要素西进,西部必须挖掘自身潜在竞争优势,围绕西进要素培育产业集聚区,促使要素西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