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链球菌病是猪的常发传染病。根据临床经验,论述了猪链球菌病的传染源与流行、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免疫接种,加强圈舍消毒,定时通风和消除外伤感染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七月中下旬,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相继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并有多人感染发病,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许多人“谈猪色变”,甚至不敢吃猪肉,但对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措施却知之甚少,本文就猪链球菌病及其有效防治措施作以浅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2型猪链球菌感染已成为影响全世界养猪业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主要引起猪脑膜炎、肺炎、心内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等,并可感染人.2型猪链球菌致病机理尚不太清楚,迄今为止,已知的毒力因子有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胞外蛋白因子、溶血素、粘附素等.  相似文献   

4.
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疫病,近年来生猪发生较多,且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危害甚大。近日,发生在四川资阳、内江等地的猪链球菌病已感染到人,目前已造成100多人发病、30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对来自某猪场的疑似链球菌病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出的典型菌株做进一步生化及血清学等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是Ⅱ型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河南许昌、开封、新乡、周口、郑州等地的疑似猪链球菌病的送检病料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为猪链球菌,并对分离的14个典型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生化分群.结果表明,猪链球菌病主要由C群(3/14),D群(5/14),E群(3/14)和L群(2/14)链球菌引起,一些菌株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对阿米卡星、强力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头孢氨苄、杆菌肽低敏.  相似文献   

7.
从石家庄市地区各县市猪场送检的疑似病例中分离得到72株猪源链球菌,选择其中具有一定区域、特定致病类型的代表性菌株18株,进行了病原分离和分群鉴定,并与标准株进行了对比试验.初步证实本地区流行菌株仍以兰氏分群C群及D群居多,以C群链球菌为主占50%,但D群有上升趋势占33.3%,此外还出现1株G群占5.6%,另有2株未定群的猪链球菌,其分布无明显的地域性.为检测石家庄地区SS分离株的毒力因子,选取了猪链球菌8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设计并合成8对引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已知21株SS2菌株中90.5%表现为cps2/gdh+/gapdh+/ef+/mrp+/sly+/fbps+/orf2+;送检的疑似SS2的病例中,仅有10%左右表现为cps2/gdh+/gapdh+/ef+/mrp+/sly+/fbps+/orf2+.可见,石家庄地区的猪链球菌与国内其他地区SS2分离株的基因型不同,表明石家庄目前SS2的主要流行菌株是具有部分毒力因子的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8.
通辽地区猪链球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通辽市地区屠宰猪携带猪链球菌的情况,随机抽取30个猪胴体采集咽喉部扁桃体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结果表明,有4分检样猪链球菌检测阳性,链球菌携带率为13.3%.  相似文献   

9.
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链球菌2型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养猪业和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在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和关键毒力因子仍然不确定,使有效的防治该病成为一个难题。本研究对猪链球菌2型已发现的毒力因子和新发现的毒力因子进行综述,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病诊断与免疫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传播,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危害和疫情现状,病原及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断要点,包括了解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例、临床诊断和纯培养确诊,提出了预防免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幽舍定期消毒、隔离病猪、定期接种疫苗,防控措施:病死猪焚烧深埋、封锁疫区、全面普查,治疗方法:早发现、早治疗,采用大剂量抗生素药物、补充能量。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猪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虫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调查了荣昌、大足、壁山、永川、江津、合川、潼南、垫江及涪陵等9个县14个猪场共1 790份粪样.掌握了重庆市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①14个猪场均感染了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16.93%,阳性率最高的猪场为43.48%;仔猪感染率为12.52%,后备猪为22.26%,种猪为17.72%.②经鉴定,所获虫体为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uis).  相似文献   

12.
对成都肉联厂9个生产日正常屠宰的34995头屠猪的高温废弃的心,肝,脾,肺,肾和胃等共598例进行巨检,并结合各部份器官组织形态学观察进行分类,了解该厂屠猪内脏高温废弃的主要病理变化和病理原因。结果表明,心肌浆膜丝虫;肝脏细颈囊虫,郁血,变性,硬变,坏死;脾炎;肺郁血水肿,肺炎,气肿,肺丝虫;肾的郁血,浊肿,肾炎,囊肿和胃的坏死等是成都地区屠猪内脏高温废弃的主要病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广西猪瘟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1989年,从广西5个地、市的10个病猪场猪体中分离到10个病毒。用猪瘟石门系标准强毒作对照,经病原性、抗原性及血清学试验,培养特性,血细胞吸附及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证明10个毒株为猪瘟病毒。它们有共同的抗原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毒力的强弱不同。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程方面看,9个为亚急性猪瘟毒株;一个为慢性或温和性猪瘟毒株。  相似文献   

14.
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到3株链球菌,并进行了病原学鉴定。细菌在形态上呈链球菌的特征,β或α溶血,分离株的生化试验结果相似,且都不与A~G链球菌群特异性血清发生凝集。经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均为猪链球菌2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3分离株对小鼠的毒力较低,但能在接种细菌12~15 d后使小鼠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15.
猪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上疑似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特异性PCR鉴定和耐药性试验。结果获得了猪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20个.其中16株来源于病猪的呼吸系统;该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呈现多重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最敏感。本研究从病原学角度证实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导致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家猪和野猪对该病原易感.该病主要特征是高热、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实质器官出血、坏死,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猪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重大损失.综述了猪瘟病毒基因组、蛋白质功能以及致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非洲猪瘟在封闭式猪舍内传播的规律,本文通过引入SI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结合猪舍内猪只的移动规律及个体体质的差异,分析猪舍内猪只感染非洲猪瘟的概率;设计猪只个体接触后的感染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非洲猪瘟在猪舍的传播情况;通过将元胞自动机模拟的非洲猪瘟的传播仿真结果与传统SI模型的传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元胞自动机仿真非洲猪瘟舍内传播能够与传统的SI模型传播数据可以实现较好的拟合,拟合度为0.96,同时使用元胞自动机作为非洲猪瘟的传播模型在预测方面具有优势,可以通过迭代对传播过程可视化,进而实时预测非洲猪瘟在密闭猪舍的传播轨迹,为相关传染病的仿真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Long-term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wine influenza A viru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wine influenza A viruses (SwIV) cause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in animal husbandry as well as instances of human disease and occasionally give rise to human pandemics, including that caused by the H1N1/2009 viru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longitudin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pigs has hampere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origins of this pandemic. Most existing swine data were derived from opportunistic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seased pigs in disparate geographical regions, not from prospective studies in defined locations, hence the evolutionary and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wIV are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quantify the epidemiological, genetic and antigenic dynamics of SwIV in Hong Kong using a data set of more than 650 SwIV isolates and more than 800 swine sera from 12?years of systematic surveillance in this region, supplemented with data stretching back 34?years. Intercontinental virus movement has led to reassortment and lineage replacement, creating an antigenically and genetically diverse virus population whose dynamics are quantitativ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viously observed for human influenza virus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creased antigenic drift is associated with reassortment events and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emergence of influenza viruses with epidemic potential in swine and humans.  相似文献   

19.
兔脾淋组织液增强猪瘟细胞苗免疫抗体效价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健康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分别免疫10日龄经猪瘟乳前免疫的仔猪和经60~65日龄采用细胞苗二免的120日龄中猪,与生理盐水稀释组对照,免疫后15d采血检测抗体(IHA法)。二次试验结果表明:用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比用生理盐水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可产生更高的保护性抗体效价,两者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