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动物学原理,两种物种关系很近的动物不会同处于一个生态位,这是一条铁律,可非洲岩蹄兔和黄斑岩蹄兔却共栖一处,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温电镜订和像重构方法测定了兔出血症病毒的三维结构,分辨率达到3.2nm,兔出血症病毒的三维结构显示了杯状病毒的典型特征。位于二十面体二次轴和局域二次轴位置的90个弧状突起以及位于五和三次轴位置的32个杯状凹陷排布在T=3的二十面体衣壳上。因而从结构上表明中国株兔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A,B壳粒之间相互连接,并且杯状凹陷底部未见隆起。兔出血症病毒衣壳壳层区由连续蛋白密度构成,未发现病毒RNA通道存在。从低温电镜像及三维密度图中可以分辨含基因组和含亚基因组两种病毒颗粒的存在。这两种病毒颗粒衣壳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3.
夏天的扎溪卡草原,绿浪连着花海,2.5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原野,如同一座敞开的大花园,又像一个天然野生动物园。在这里,“羽族炫翎,蹄类竞走”的情形令人欣喜惊叹;天人合一,人神同在的和谐,更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温电镜术和像重构方法研究兔出血症病毒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东  T.Xue  谌东华  Z.H.Zhou  徐伟 《科学通报》2001,46(1):39-43
利用低温电镜术和像重构方法测定了兔出血症病毒的三维结构,分辨率达到3.2nm.兔出血症病毒的三维结构显示了杯状病毒的典型特征.位于二十面体二次轴和局域二次轴位置的90个弧状突起以及位于五和三次轴位置的32个杯状凹陷排布在T=3的二十面体衣壳上.因而从结构上表明中国株兔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A,B壳粒之间相互连接,并且杯状凹陷底部未见隆起.兔出血症病毒衣壳壳层区由连续蛋白密度构成,未发现病毒RNA通道存在.从低温电镜像及三维密度图中可以分辨含基因组和含亚基因组两种病毒颗粒的存在.这两种病毒颗粒衣壳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5.
你见过像珍珠一样的玛瑙吗?它就长在一块奇石上,这奇石,像极了锡剧《珍珠塔》里的" 珍珠塔". "珍珠塔"从何而来 这枚"珍珠塔"奇石,石质为安山岩.安山岩属于火山喷出岩的一种.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高低,地质学家将火山喷出岩划分为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安山岩属于二氧化硅含量居中(52%~63%)的中性火山喷出岩,化学成分与岩浆侵入岩中的闪长岩相当.  相似文献   

6.
我和湖南吉首大学张代责教授在一起考察神农架的植物时间最长,每年都有那么一段时间深入神农架考察。作为植物分类学家的张代贵教授,每一次都能给我找到一些惊奇。记得第一次跟张代贵教授去考察,在神农架板壁岩,看到他像一头羚羊在跳来跳去,神农架透亮的阳光打在他的脸上,手上的枝剪灵巧地剪取植物标本,  相似文献   

7.
李茜 《自然杂志》2023,(5):371-381
兔形类是现生哺乳动物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有关兔形类的起源、分类位置及其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等问题,曾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发现的有关化石为解决以上争议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研究,安徽潜山盆地发现的安徽模鼠兔代表了兔形类祖先的“态模”,在分支系统上是与兔形目最为接近的化石类群。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的远古道森兔是兔形目中已知最早的代表,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兔”,也表明了兔形目的亚洲起源。依据以安徽模鼠兔为代表的基干兔形类化石,通过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兔与鼠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兔形类和啮齿类为啮型动物下的姐妹群。近年来,通过综合地层学的工作,在中国内蒙古始新世和渐新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兔形类化石,这些化石为探讨兔形目研究中尚未解决的热点问题带来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两种蹄蝠回声定位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蹄蝠和中蹄蝠在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叫声合能量最高的频率分别为 74.1和92.1kHz.大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82.9, 89.7 mm和 59.1g;中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68.4, 61.3 mm和 19.7 g.两种蝙蝠含能量最高频率与头体长、前臂长、体重 3个体型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1.58和-2.19.研究证实,两种蹄蝠叫声频率与体型大小之间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穿山甲是龟和兔的混合体,胖乎乎的外形使它们看起来像个球一样。它全身被一层盔甲覆盖,拖在身后的一条爬行动物的尾巴十分醒目,一对骡子似的大耳朵,  相似文献   

10.
唐诗觅成语     
1 ____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相似文献   

11.
原野山花     
春光灿烂——驴蹄草 早春时节,在日本山间的溪流边,盛开着一种名叫驴蹄草的花。驴蹄草属于毛茛科驴蹄草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有肉质须根,茎高20~48厘米,有基生叶3~7枚。其叶片为圆形、圆肾形或心形,长达5厘米,所开黄色花只有5个萼片,而没有花瓣,雄蕊很多。花后结的果实上有横纹。  相似文献   

12.
曹夫 《科学之友》2003,(7):22-23
寻找会走路的鲸鱼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提出了鲸鱼是从陆地上的原蹄类动物转化而来的说法,但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这种说法最早是科学家凡威伦提出的,他研究原蹄类动物化石后认为鲸鱼与偶蹄类动物源自同一祖先,因为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他发现几个鲸鱼化石的牙齿与有蹄目极为相似。凡威伦的结论是,鲸鱼是从肉食、似狼的中爪兽演化来的,因此与偶蹄类动物一样,部源自原蹄类动物。  相似文献   

13.
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构造岩: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形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中岩  方爱民  俞良军 《科学通报》2002,47(12):946-950
青岛仰口湾出露了一套超高压韧性剪切混杂岩。混杂岩由弱变形的岩块和高度塑性流变的糜棱岩组成。超高压变质构造岩包括强变形的和糜棱岩化的榴辉岩。柯石英在构造岩中以石榴石和绿辉石包裹体和料间矿物的形式出现,表明构造变形发生在柯石英的稳定域(800-850℃,>30GPa),属上地幔范围。柯石英呈短柱状和浑圆状,具有波状消光和裂纹,表现了以脆性变形为主的特点。石榴石也以脆性破裂为主,只有少量的细颈化和拉长,绿辉石普遍被拉长,并具有很强的定向排列,波状消光,亚晶粒和动态重结晶构造,以塑性流变为特点。超高压变质构造岩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早期在剪切构造带中形成的,其运动方向指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片折返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闪电族”中,“球状闪电”、“连珠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对球状闪电科普文章多有介绍。值得注意的是,球状闪电在像飞碟那样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1986年8月19日,湖南古丈县岩托村出现过一次球状闪电,闪电劈开了一家房间的立柱。霎时,一个碗大的红色火球在房间内四处乱窜,造成火花四溅.触到它的人无不纷纷倒地。球状闪电在空中爆炸后,会留下一大团对人体特别有害的气体,所以它的危害也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5.
风蚀岩景观 在台湾岛最北边,距离基隆约15千米,濒临太平洋,有个叫野柳的地方.野柳因野柳公园里的奇石而举世闻名.野柳公园是个由砂岩堆积而成的细长的岬角,伸向大海,像一只巨大的海龟蹒跚离岸,所以,当地人叫它野柳龟.由于野柳公园的砂岩长期受到太平洋强劲风浪的侵蚀,形成了独有的风蚀岩地质景观.  相似文献   

16.
兔的趣闻     
据专家介绍,兔属兔形目、哺乳纲科,由食虫动物演化而来。兔分为家兔和野兔,家兔是由野兔驯化成的。野兔最早出现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经过原兔类、始祖兔,到距今300万年出现近代兔。 目前,世界上兔科有9类约50种。我国有草兔、东北兔、华南兔、灰尾兔、云南兔、塔里木兔、海南兔、雪兔等9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草兔,也称蒙古兔。兔一般身长在10~50厘米,其特征是上唇纵裂,耳朵又长  相似文献   

17.
夏眠的动物     
海参生活在海藻茂密的海底岩石缝里和浅海底部的泥沙里,是一种全身长满肉刺的动物.它有细而长的躯体,肉多而肥厚,体壁外面长了很多肉质的突起,很像黄瓜,所以又名"海黄瓜".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寒武.奥陶系沉积环境研究,运用烃源岩具有“双轨”式地震同相轴反射特征,通过井震标定与应用已知烃源岩厚度标定未知烃源岩厚度的方法,计算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厚度与分布范围.由此认识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台地内凹陷与斜坡、盆地相区烃源岩分布范围远大于中寒武统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其品质也优于中寒武统蒸发渴湖相烃源岩.中奥陶统斜坡、盆地相区黑土凹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同样远大于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其品质也优于台地内萨尔干组、印干组烃源岩及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烃源岩.柯坪露头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主要位于玉尔吐斯组底部Ⅰ型层序的初次海侵面及凝缩段,此剖面中Ⅱ型层序内烃源岩品质较Ⅰ型层序内烃源岩要差,甚至在Ⅱ型层序中并不发育有效烃源岩(TOC值〈0.5%).中奥陶统黑土凹组优质烃源岩同样位于Ⅰ型层序的初次海侵面及凝缩段,品质稍差的台缘斜坡灰泥丘及印干组烃源岩层均发育在Ⅱ型层序中.在海平面上升高程与时间均相同的前提下,Ⅰ型层序中位于层序底界之上的海侵行程S1大于Ⅱ型层序中海侵行程S2,这样,发育于Ⅰ型层序底界之上海侵期形成的烃源岩分布范围大于Ⅱ型层序中的烃源岩分布范围.由于S1大于S2,在Ⅰ型层序底界上发生的相对海侵速率明显的大于Ⅱ型层序边界上的海侵速率,海侵速率的不同是Ⅰ型层序底界烃源岩品质优于Ⅱ型层序底界上部烃源岩的影响因素之一.由此,揭示了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对烃源岩空间展布、形成时间、预测烃源岩品质优劣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未熟生油岩中含铁矿物对脂肪酸低温催化脱羧生烃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在龙  孙燕华  劳永新  蔺五正 《科学通报》1998,43(24):2649-2653
在150℃和未熟生油岩矿物的催化下,使十八烷酸脱羧生烃,用测定反应放出的CO2量直接评价了我国7个油田未熟油岩和其中相应天然矿物的催化脱羧活性。发现在低温下生油岩矿物的催化活性主要与矿物的类型有关。一般碳酸盐的催化活性比粘土高。碳酸盐的催化活性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家身上,总是充满了无穷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科研工作中,更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一天居维叶正在午睡,突然听到窗外有什么东西在叫。他朝窗外望去,居然发现有一只"怪兽"!"怪兽"头上长角,下面长蹄,似乎很凶恶的样子。但居维叶看到之后笑道:"有角和有蹄的动物都是草食动物而非肉食动物,不必害怕。"说罢又重新入睡。原来,这只"怪兽"是居维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