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环氧氯丙烷做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并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该物质与显色剂朱基萤光酮发生包结作用,形成包结树脂。用此树脂富集痕量Cr(VI),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包结聚合树脂富集分离水中痕量Mn(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生成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不溶于水的聚合物。该物质与酸性铬蓝K显色剂发生包结反应,形成包结聚合树脂。用此树脂富集水中痕量Mn(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发生反应,合成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并不不于的大分子物质。将物质与显色剂PAR作用,生成一种包结化合物树脂。用该树脂富集痕量汞离子,令人工满意。  相似文献   

4.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碱性介质中与β-环糊精合成,制备出水不溶性的固体环糊精聚合物(β-CDP),分别包结双硫腙和氯磺酚偶氮若丹宁制成包结树脂,并以此为吸附剂,结合分光光度法考察它对水体中微量Pd()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包结树脂的最价吸附时间为30min,选择8mol/L盐酸溶液为洗脱剂时的Pd()洗脱率分别达到85.57%和80.66%,包结树脂对Pd()具有很强吸附性。  相似文献   

5.
对用β-CD和高α-CD对越桔汁色素在不同pH值、浓度和搅拌强度下的包结效果进行了实验,选择了最佳包结条件,并对β-CD和高α-CD的包结效果做了对比实验;对配制果汁饮料常用的物质如蔗糖等,对其包结效果的影响也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今成了环糊精聚合物树脂。该树脂能与4-[(3,5-二溴-2-吡啶)偶氮]-2-甲基-1,5一、二氨基苯(3,5-diBr-PADAT)形成稳定的包结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以选择性地富集Co(Ⅱ),结果令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β-环糊精交联树脂包结有机显色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形成包结树脂的方法.以这种包结树脂吸附富集镉,确定了树脂对镉的最佳吸附条件:pH=8.5,振荡时间为1 h.吸附温度为5℃,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3 mg·L-1,线性范围为0.2~8.0 mg·L-1.  相似文献   

8.
新型交联树脂富集水中痕量Fe(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不溶于水的交联聚合物.该聚合物与磺基水杨酸作用,形成稳定的包结树脂.用该树脂富集水中痕量Fe(Ⅲ),富集能力强,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可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与客体分子的包结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可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与客体分子按同一包结比进行。而β环糊精体系在浓度较低时,包结比为1∶1;浓度较高时,包结比为1∶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可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对芳香化合物的包结行为与β─环糊精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与具有单一客体部分的芳香化合物形成的包结络合物的稳定性,前者小;而与具有两个客体部分的芳香化合物所形成的包结络合物的稳定性,前者大。  相似文献   

11.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8TAC)包结作用。发现,β-CD使R8TAC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临界胶束浓度(CMC)亦增大。各温度下的包结常数随温度升高、碳链增加而增大。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证明包结过程主要来自于熵驱动。  相似文献   

12.
β-环糊精交联树脂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交联的β-CD 树脂的合成,β-CD 同环氧氯丙烷及活化硅胶的反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 萤光光谱、X 射线衍射、电子能谱测定确定了树脂的组成、结构.并对其包结络合性质及重要应用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具有中心空腔,与进入该空腔的有机分子,能够形成包结络合物。本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研究β-环糊精与α-萘酚的包结历程,即利用化学位移的变化,推出包结络合物的可能结构和包结类型。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与3-十二烷氧-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2TAC)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使R12TAC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最大可接近水的表面张力值.β-CD与R12TAC主要形成1:1的包结物.实验体系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β-CD呈线性关系.298、303和308K时的包结常数分别为2360、2780和3050L/mol.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的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证明,包结过程主要来自于熵驱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客体分子的圆二色性,研究了β-环糊精对DL-酪氨酸的立体选择包结行为以及体系pH和时间对立体选择包结行为的影响。确认β-环糊精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且随体系pH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包结作用,并在298.15、303.15、308.15 K温度下,计算了包结体系的包结常数和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研究发现,β-CD与CTAB可以形成物质的量的比为1∶1的包结物,整个包结过程是熵焓共同驱动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β-CD与CTAB自发地形成包结物,β-CD与CTAB的结合常数K越大,焓驱动逐渐增强,熵驱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陆祖军  王永繁 《广西科学》1999,6(4):293-295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枫香树脂道发育过程的5个阶段的多糖物质、树脂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为,随发育阶段的后移,基本组织细胞与树脂道上皮细胞内的多糖物质量与树脂量不断啬在成阶段达到最大值;基本组织细胞形成多糖物质与树脂的时间均早于树脂道上皮细胞;树脂道上皮细胞所含多糖物质始终极少,而树脂总量变化明显,在树脂道发育成熟阶段,树脂充满整个细胞。提示树脂道上皮细胞并非是合成树脂的主要场所而是转运、贮  相似文献   

18.
枫香树脂道发育过程的组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枫香树脂道发育过程的5 个阶段的多糖物质、树脂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为, 随发育阶段的后移, 基本组织细胞与树脂道上皮细胞内的多糖物质量与树脂量不断增加, 在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值; 基本组织细胞形成多糖物质与树脂的时间均早于树脂道上皮细胞; 树脂道上皮细胞所含多糖物质始终极少, 而树脂总量变化明显, 在树脂道发育成熟阶段, 树脂充满整个细胞。提示树脂道上皮细胞并非是合成树脂的主要场所而是转运、贮存、分泌树脂的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19.
CO2/酚基树脂的特征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二氧化碳树脂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树脂合成工艺及树脂的组成。用参数M,Pb,PG,nb来描述树脂的物质组成,并讨论它们对树脂砂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紫外光谱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对R/S-扁桃酸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系列β-环糊精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1、羟乙基β-环糊精2和甲基β-环糊精3)时R/S-扁桃酸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各β-环糊精衍生物浓度对包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扁桃酸与各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包结比为1:1,三种主体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强弱顺序为:1>2>3,对于同一主体而言,R-扁桃酸比S-扁桃酸易于被包合,且Ks/KR的顺序与K值的次序有所差别:2>1>3。同时,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主体研究了客体扁桃酸的存在形态对包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适合包结中性扁桃酸分子,不宜包结扁桃酸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