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中,不少诗词描写了码头建筑,码头成为抒情载体。文学与建筑是可以融合的,以诗词与建筑融合的视觉探讨这类作品,会获得诗词美学价值和码头建筑设计的启发,对于文学审美与码头建筑审美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诗词描写建筑,诗词与建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探讨二者之间的融合,既能提高诗词鉴赏水平与人文素养,又能获得建筑设计思想与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4.
心境如镜     
苏东坡到镇江金山寺与佛印禅师一道打坐参禅,身心通畅,一时兴起,于是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样?”“好庄严,像一尊佛!”佛印微笑作答。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问苏东坡:“大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样?”苏东坡马上答道:“像一堆牛!”佛印听后微笑依旧,并不作答。苏东坡以为自己赢了禅师。  相似文献   

5.
镇江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遗存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镇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苏南其他各市。现代化理论为镇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镇江是长江的重要港口,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古运河,承载着镇江从古到今的财富与文明,也记录了镇江历史变迁,是孕育镇江文明的母亲河.运河与镇江地域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联.对今天运河镇江段的功能变迁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充分发挥运河文化功能,在发展旅游经济,重塑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意义很大,是镇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竹枝词或称竹枝歌,是我国古代诗词中一种颇具特色的诗歌体。历史上宁波曾经是竹枝词非常流行的地方。宁波古代的竹枝词创作内容十分丰富,描写了宁波古代的物质民俗、意识民俗、社会民俗、节日民俗及民间口传民俗,体现出重要的人文价值,是宁波民俗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王海平  王飞  王荣  何彤慧 《科技信息》2009,(28):I0112-I0113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自然景观和风土事物的千古名句,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对存留下来景物的一种良好的宣传。本文探讨诗词旅游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论述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旅游业的关系,根据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古诗词.对地方发展诗词旅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镇江建“江河交汇处”标志性碑亭选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江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历史上江南运河有多个入江口,现存谏壁口、丹徒口和小京口,在小京口(京口闸)平政桥旁建“江河交汇处”碑亭,可提高镇江的知名度,促进镇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环境描写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效果、堪与诗词之意境州媲美。本文系统地分析游湘馆的环境组成:翠竹、梨花、芭蕉、苔痕、幽窗、鹦鹉以及书籍、笔砚等这些景物描写,衬托了林黛玉的性格.渲染了悲剧氛围.由此可见《红楼梦排者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各寺庙中通行的十八罗汉是由印度传入的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的。由于年代久远、各记载版本不同,许多寺庙的罗汉像存在着张冠李戴的现象。镇江金、焦二山的寺庙中就存在这种情况。考据典籍,给罗汉造像一个准确的名称,是正确弘扬佛教文化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镇江烈士陵园位于市区东部,地处于北固山前峰的顶端,北倚著名胜迹北固山甘露寺,曾是抗英十三门战场,也曾是国民党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刑场,被称为"小雨花台",现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应该保护原有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新的文化资源,将镇江烈士陵园进一步建设为红色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3.
详细阐述了有关文宗阁《四库全书》从修缮到拨放到镇江金山期间的3次校勘事件,尤其对汪中校勘文宗阁《四库全书》一事作了资料钩沉。  相似文献   

14.
古运河镇江段旅游功能开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运河是镇江的母亲河,是镇江具有“垄断性”的化资本。在分析古运河沿岸景观带功能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并对分段开发古运河沿岸景观带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镇江竹枝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地方特色,反映了镇江的历史沿革、社会习俗、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从题材内容角度看,镇江竹枝词主要可划分为咏史、纪事、风物、言情四大类。  相似文献   

16.
当传统在现代的冲击下与日常生活发生脱节时,人们往往通过保护一些过去留下的丈化遗产,试图留住传统,加固文化记忆。礼贤城隍庙原本是个民间宗教场所,但在它被列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当地人寄托怀古之情和确认文化身份的公共场所,也就是一个浓缩了当地历史和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复兴后的城隍庙会,也不再是纯粹的宗教性节日,而变成了一种带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当地文化资本。认识到城隍庙的这一功能演变,当事人及主管部门应抛开各种政治包袱,尽力去挖掘和恢复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让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17.
三峡古诗中地名特点和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因特殊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在古诗中经常出现。三峡古诗中的地名不仅体现了地域性,更寓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性。如果仅是从译法上研究,恐是难以历数。但地名属于专有名词,如果从可否译成专用名词来看的话,地名的英译就清晰地分为了四种情况:译成专有名词、译成普通名词、译成不对等的专有名词、原诗中的地名在译文中不出现。  相似文献   

18.
镇江六朝时期琴文化源流谈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是最具中国人文内涵的古老乐器。镇江的琴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六朝时期,卓越的琴人、著名的琴事与镇江有关,在中国琴史上开一代风气。主要表现为:礼乐教化思想与隐逸之风并存,共同促进琴文化的发展;琴学成就卓著,为六朝文学增添了优雅的光彩;对后世琴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