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美学面临着双重境遇。艺术人类学以其独具魅力的思想与方法资源,为中国美学在一种世界逻辑中的自我理解与自我确认以及寻找中国美学的自主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重"生"的哲学角度探讨了中国美学精神,中国美学思想主流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审美学》一书立足于中国话语语境,建立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理论的三大范畴体系,为中国美学研究思维的转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该书作者关于中国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重建"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构建中国美学的"当代形态",无疑是一种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7,29(3):F0002-F0002
刘月新,男,1962年生于湖北天门,汉族。198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199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访学,师从著名美学家阎国忠教授研究西方美学。现为三峡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美学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发展中,实践本体论美学是刘纲纪的独特贡献。这一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他综采众长,融会超越的结果。其理论来源,除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美学,仅就现代以来的中国美学而论,毛泽东、王朝闻、朱光潜、李泽厚等人对他的影响较大。正是在这些关学思想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刘纲纪创造性地发展了当代实践论美学思想,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中国美学转型的前奏 从1974年7月到1980年2月,在这七年时间里,姚雪垠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问题和茅盾通信88封,而《茅盾姚雪垠谈艺书简》收入了他们围绕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问题和其他重要文艺理论问题的通信73封。茅盾和姚雪垠这些信中的美学思想曾经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文艺界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麓山文艺学研究丛书”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赖力行)、《明清叙事思想研究》(赵炎秋、陈果安、潘桂林合著)、《西方象征美学源流论》(何林军)等三部著作,加上2003年已经出版的《西方文论与文学研究》(赵炎秋)、《宋代词话的美学研究》(颜翔林)、《中国美学与诗学研究》(毛宣国),  相似文献   

8.
圈点     
《当代地方科技》2005,(2):10-11
■2005年1月27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1月初.东芝(中国)销售部负责人和东芝的各地代理商向国美电器提出.要将该公司的冰箱.洗衣机两大系列产品从国美电器卖场内撤柜。现在,东芝品牌的冰箱、洗衣机已经在国美电器全国的上百家连锁店中杳无踪影。  相似文献   

9.
2009年的《复印报刊资料·美学》共转载文章107篇,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从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两个方面对这些文章做一详细划分。这其中呈现出五个主要论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探讨和对其发展前景的展望、对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研究历程的回顾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西方美学审美现代性问题、以中国美学为资源的审美文化研究以及生态一环境一城市美学问题。透过被转载的文章和其中呈现的五个重要论题不难看出2009年美学界研究的趋势:积极探索我国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重视与全球化学术视野的交融与互补并希望建立世界视野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扩大研究视野,繁荣部类美举和审美文化研究;保持理论研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肖朗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2):30-32,46
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的论争,成为当今美学界的热点,论争的目的是确立中国新世纪美学的发展方向。因此,仅围绕“实践”等范畴作理论的论争是不够的,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美学。事实上,从实践美学到生命美学,既是一种超越,亦是一种回归。这将有助于澄清当下很多理论误区,也是摆脱西方语境,发展中国美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学历史进程中的实践、后实践美学之争虽然在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了一系列的诸如“沿门持钵”、“非此即彼”、“简单还原”等问题与缺陷。认真梳理与反思这些缺陷与不足,并努力运用复杂性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与考量中国当代美学,对于建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民主的、联系实际的、返回常识的、主在关系生成的美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国美是中国家族企业中的明星代表,其发展凝聚着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所有特色。这场以控制权争夺为焦点的国美之争是中国后二十年市场经济进程中各类矛盾内涵的历史浓缩,其走势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国美之争为案例切入点,深入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经理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得出其对中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学一直被学人认为是不成体系,称不上“学”的一个领域。然而它与其它领域水乳交融,“形散而神不散”的自在存在方式,恰恰是更高的更具生命力的存在方式,是更具开放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性的活的体系。西方美学自始而有的体系化存在方式,到了20世纪却逐渐系统化,它即使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有了对话的可能,又使中国美学保持着其独具的风姿。中西美学存在方式暗合的背后,依然显示总理性思维与神话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开始的全球化进程和西方殖民扩张,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美学现代化的进程,使它沿着两具个方面展开,以国家民族为本位的功利主久美观构成了时代的主潮,而以个体为本位,坚持艺术和审美独立性的理论也作为潜流在运行。今天,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剧,我们反思中国美学的现代性问题,必须以此为借鉴,关注中国人的生存现实,追求人类普遍具有的精神价值,处理好现代性与传统的关系,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以把中国美学的发展纳入合理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10,(10):95-95
1.9月13日,国美电器与三曼电子签署销售协定,计划在两年内销售价值人民币300亿元的三星电子产品。国美电器称,这笔交易将使公司成为三星电子在中国的最大管道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协议期限的开始日期。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传统文化比较的大背景下,通过对《白马论》中"白马非马"这一特定思想的分析,阐述中国名辩学和西方传统逻辑学的不同。提倡把中国古代名辩学思想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分析,以还中国名辩学思想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核心概念。20世纪初,中国学者在中西会通中开始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与创新之路。20世纪3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弘扬了革命主义的崇高精神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精神在多元化发展中重新定位,既注重传承传统美学精神,又注重与现代西方美学、艺术流派的会通,走上了健康理性的自我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研究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旁征博引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整而系统地分析了这一美学思想,准确评价了刘纲纪美学思想的理论品格与学术贡献,同时指出了其理论局限性,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实事求是精神。这部专著对刘纲纪美学思想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研究成果,它也是研究实践美学的创新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它也给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深刻、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常不无自豪地认为:与西方美学重“模仿”而导致“典型论”相异,中国美学重“表现”而产生“意境论”;而在这一艺术传统熏陶下的中国小说,便具有了某种诗化性格。高尔太先生就指出:“不论小说戏剧是否确是从诗歌发展而来,中国的戏剧小说都有浓厚的抒情性,同中国诗的性质相近。”诗化作为中国小说中特有的普遍现象,在承认这一有目共睹的事实上,人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是一本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体制而又注入了新观念血液的诃论名著与美学论著,作者王国维是我国美学史上与文学批评史上首先引用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来评论我国古代诗诃的美学家与文艺理论家。其“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向为学术界所乐道。但仔细分析,觉得王氏所举的一些诗例词例.似与其理论不甚相符。现略抒管见,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