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外一般规定仲裁协议效力由仲裁庭来决定,集中体现为仲裁庭自裁管辖权原则,此原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而目前我国将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主体赋予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且法院有优先管辖权,这不符合国际商事仲裁的惯例,阻碍了仲裁事业的发展。运用比较分析法去论证我国立法规定的利弊,明确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确立的必要性,有利于完善这一立法。  相似文献   

2.
临时仲裁是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经济纠纷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时仲裁在世界范围内通行,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可,但我国目前还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本文在分析临时仲裁的优势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仲裁制度应与国际发展趋势相符合,建立临时仲裁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增强我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3.
临时仲裁在国际社会中已得到普遍认可,且在海事仲裁中适用广泛,但我国却否认临时仲裁在国内海事仲裁中的适用。本文分析了临时仲裁对海事仲裁的意义以及其缺失的影响,并对临时仲裁在我国的设立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
临时仲裁作为仲裁的初始形态,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对于国内案件,我国司法现在并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对于我国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现阶段存在着仲裁制度构建时间短、发展不完善;不存在临时仲裁产生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不存在西方临时仲裁制度所依赖的信用基础等诸多障碍。故在构建临时仲裁制度时应注意结合我国现状,避免制度超前于实际;与现行机构仲裁制度相对接;并为制度补充与发展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5.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础,没有仲裁协议就没有仲裁,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涉及到仲裁协议的有效和无效问题,直接影响到仲裁程序能否进行下去,基于此,有必要对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外国相关仲裁立法,完善我国的仲裁立法。  相似文献   

6.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石,有效的仲裁协议无论是对当事人、仲裁庭、法院,还是对仲裁裁决均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仲裁立法在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上却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对此,我们应当坚持尊重当事人仲裁意思和遵循仲裁管辖权优先的原则,科学构建一个由仲裁委员会、仲裁庭、人民法院组成的三方认定机制,以完善我国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和法院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审查时,通常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其实,各国关于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立法意在划分本国法院和仲裁庭之间对特定争议的管辖权,立法规定不可仲裁的事项是各国立法为本国法院保留的一块自留地.只有当法院对争议的专属管辖权受到威胁时,才有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的必要.从支持仲裁的角度出发,仲裁庭和法院应适用使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与相关国家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和相关的国际公约,论述了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认定仲裁协议有效性标准,而由各国法院依据应当适用的法律作出认定。鉴于各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不同,我国法院应当适用管辖特定涉外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均适用我国法对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作出认定。法院在决定涉外仲裁协议准据法时,首先应当考虑适用当事人双方在仲裁协议中共同选择的法律,如无此项选择,则应当适用与该仲裁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来认定该协议的有效性。在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上,仲裁地点通常被认为与仲裁协议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商事争议的日益增多,各国对仲裁关注的力度也在增加,因此,重新审视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一步推进该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成为我国目前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回顾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中存在立法缺陷,笔者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高效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仲裁法》中树立了我国仲裁机构应当民间化的旗帜,但是现状却与之相反,仲裁机构逐渐行政化。然而,根据仲裁的私权属性。以及仲裁机构行政化所带来的弊端,我国仲裁机构应当重回民间化道路。也就是说,应当对行政化的仲裁机构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善,使其可以沿着民间化的方向走下去。  相似文献   

11.
刘艳华 《科技信息》2007,(11):217-217,214
仲裁在息纷止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仲裁员在处理仲裁案件上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广东省肇庆市仲裁委员会[2006]肇仲字37号裁决是一起法律关系简单的民事仲裁案,但却出现了案件的主要事实不清、裁决“违约”无证据、同样事实两种不同裁决结果、增加仲裁请求未补交仲裁费等问题。提出这样的仲裁将失信于民,应当引起法律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国<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着重探讨了人民法院在审理涉仲裁案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司法文书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3.
枉法仲裁罪之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刑法修正案》(六)草案中有关于枉法仲裁罪的规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反对设立枉法仲裁罪的观点认为,仲裁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契约性,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事业单位法人,仲裁员的行为是私人裁判行为,所以仲裁员对其不当仲裁行为应只承担有限的民事责任,而不应该承担行政责任,不应用刑法规制仲裁。  相似文献   

14.
自《仲裁法》施行以来,我国的仲裁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我国仲裁机构行政化与仲裁民同性的特征不符,应当恢复仲裁民间性的特征。在明确仲裁机构性质的基础之上,对仲裁机构进行公司化改革,是仲裁机构改革的一个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赵峰 《科技信息》2008,(13):264-26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是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的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但是该法仍未彻底改变我国现行“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由于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程序上设置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使当事人无法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本文试图通过介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程序及缺陷,提出制度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保护和救济单位与个人的合法权益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权益救济制度,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尽管中国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