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广泛了解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明确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职业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质量评价。探讨如何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院校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如何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形成行业企业、社会认同的高技能人才认证机制,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同时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准确定位,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中职教育的发达,东莞的高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加工贸易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对东莞地区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应通过共建实训基地、构建顶岗实习机制、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校企全方位合作等途径,不断深化东莞地区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促进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叶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66-166
为了培养适应重庆汽车服务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汽车专门应用型人才,必须进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围绕重庆汽车服务行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训条件和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必须理顺关系、更新观念,创新办学体制,重新构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及管理体系,以双赢互利为原则,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黄巧洁  刘沛强 《科技信息》2013,(24):227-228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本文介绍了国家关于校企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及其主要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适合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模式;预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如何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是当今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龙伟 《华东科技》2022,(2):128-130
人才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误区及模式重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探析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误区,提出了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双向培养和校企深度合作、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重视队伍建设等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重构方法,以期营造人才培养氛围,完善人...  相似文献   

8.
边疆红 《科技信息》2012,(31):300-300,34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校企合作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机构的重要支柱的高职图书馆,如何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充分发挥其收集、整理和保存信息,促进思想和知识信息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创造力和职业素养,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正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而且为高职学生的励志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驱动下,及时把握励志教育的新样态,积极推进励志教育模式改革,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励志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双赢模式.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以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志明  马广 《科技资讯》2009,(18):168-169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削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基于引企八校的“互挟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实践成效。该模式主要在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校企互通互融,促使企业真正融八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校企双赢长效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深度校企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根据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产学研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共建课程、培养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阐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创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实现了"政行企校,四轮驱动"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化工生物技术专业(锂电池方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例,探讨了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订单模式建立、"厂中校"与"校中厂"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是探索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本文阐述了商务英语专业如何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以何种模式实施教育的过程。希望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模式等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肖永霞 《科技信息》2011,(19):21-21,407
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结合我院应用英语专业的改革实践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区域性产业转型升级,给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高职院校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以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指导,实行校企合作的"导师+专家"型教学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性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学术+科研"型、"理论+应用"型、"认知+技能"型三种。其中,"认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符合高职教育实际,应得到推广。在"认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关键。高职院校只有大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李宙星 《科技信息》2010,(28):12-1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专业的迅猛发展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数量不相符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探讨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的几点问题,并对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远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轨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艳 《科技信息》2011,(30):194-194
对接周边区域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运输产业,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深化"三双、两全、一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强调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轨道交通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载体,将职业素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试图探索一条以校企合作为主、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应轨道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颖  熊学慧王锋 《科技资讯》2014,(5):118+120-118,12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论文依据国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介绍了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保障和内涵式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