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各国加大了新能源开发力度,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我国地质勘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推动矿产地质勘查向着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就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规避风险的有效策略,以保证地质勘查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王玉山 《科技资讯》2013,(33):234-234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到我国的各个领域以及我国地质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地质勘探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突破。笔者结合我国内蒙古的地质地貌情况,论述了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及其现状,并分析地质勘查工作的不足与问题所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为地质勘查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对能源资源的旺盛需求,新兴国家成为全球矿业和矿产勘查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矿产勘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勘查投资不断增长.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并成为矿产勘查的先导,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并实施开拓性计划。矿产勘查是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及工业矿床最有效查明和评价方法的实用地质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着地质科学与经济科学的综合体现。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矿产的勘查与评价,主要研究方法是据矿床自然特征、国民经济需求及矿产葛,查开发的技术经济因素等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各种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金属等资源,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其的开发力度很大,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浅层矿产资源的开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量,而深部矿的开发,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本论述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使用的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并且建议在发展过程中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不断创新,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就目前来看,矿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而相应矿产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矿产地质勘查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同位成矿”理论可以解决找矿的重大问题,同时配套新的技术方法可望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本文主要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进行分析、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矿产,在地质矿产勘查的过程中很多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怎么合理科学的综合对这些手段进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这些方法,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与找矿能力。该文结合现代找矿地质勘探技术,重点阐述了地质勘查和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1—2020年中国地质工作资金投入情况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研判了近10年中国地质工作的转型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近10年伴随着资金投入的持续下滑,中国的地质工作结构发生了深度调整,旧动能退却并加速转型,新动能在需求刺激下蓬勃兴起,不同领域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矿产勘查始终保持中国地质工作主体地位,油气勘查有序开展,金、铜、铁、铅锌等传统非油气矿产勘查受冲击最大,石墨、铀矿等新兴战略性矿产勘查需求越发旺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地热资源调查等新领域迎来了发展机遇,引领了中国地质工作的转型方向。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等传统领域以保障基本需求为目标,逐步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侧重区域。地质科技与综合研究、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的发展稳中向好,支撑地质工作转型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胡冰  李小勇  肖长喜 《科技资讯》2013,(14):80-80,82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矿产地质勘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理论方法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探讨了同位成矿理论,进而分析了当前矿产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浅谈了笔者近几年在国外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几点认识,指出国外开展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要审时度势,加强地勘单位与企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同时也应注重靶区和工作手段的选择,以适应于本地区工作。  相似文献   

10.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地质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以及野外勘查施工工作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利用同位成矿、X荧光分析、地磁测量、物探以及采样化试验等地质矿产勘查措施能够得到准确性更高的地质矿产信息。本文主要探究了地质矿产常见的勘查手段,同时对地质矿产勘查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矿产资源勘探方面的技术和理论与国际阎进行大量交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地质勘探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应用,使得多种地质找矿信息得到了深部提取,成为寻找隐伏矿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地质勘探在推进地质找矿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时科 《科技资讯》2014,12(17):33-33
地理信息系统也称为GIS,是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合理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矿产勘查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并且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行业中的应用趋势,希望能够为矿产单位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宏峰 《科技信息》2011,(4):341-341
本文通过对遥感图像解译的要点分析总结,使遥感地质填图在矿产勘查中的应有更为广泛,为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量的增高,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然而现今我国的矿产资源供需情况正属于供不应求阶段,矿产资源供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工业的发展,所以,对于新矿源的发现与开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地址勘探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所以对于地址勘探技术的研究就逐渐趋于重要研究地位.该文从地质勘探的概念入手,对地质勘探在实际地质找矿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探寻工作也有一定的改善。而大比例尺的找矿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就是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地勘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影响着国家资源寻找和开发应用的效益,有利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成为未来进行地质开发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龙  张丽  许昕鹏 《工程与建设》2022,(6):1607-1608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就包括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这对于保障工程建设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我国领土广袤,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各地的水文、地质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急需提升水文、地质勘查技术,以便在更好地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进行概述,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文、地质勘查的相关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进步依赖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导致了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对于找矿技术和地质勘探技术的提高也势在必行,只有高水平的勘探技术和找矿技术相结合,才能够保证我国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该文从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要领和技术要求着手,对找矿技术的革新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钱永年 《甘肃科技》2016,(11):98-99
地质勘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这几年由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和变迁,由原来单一的地质勘查、地质钻探、岩矿测试发展为地质勘查、地质钻探、岩矿测试、水工环、工程测量、物化探并举的发展模式。由于产业结构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安全主体责任多元化,也使得生产系统更加复杂,再加上这些行业的特殊性,这样很有必要研究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张掖矿产勘查院安全生产管理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建宏 《科技信息》2012,(36):I0181-I0181
地质勘查工作的独特性产生了地质勘查收入会计核算方法的难题,正确地在新会计准则下核算地质勘查收入不仅有利于客观、准确反映地质勘探单位经营成果,而且对地勘探单位企业化改革积累有益经验也十分重要,本文作者以宁夏煤田地质局地质勘查收入会计核算实务为实例,对此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何灏 《广东科技》2013,(18):145-145,14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煤炭的需求在现阶段仍有持续低速增长态势。2005年,我国制定了《全国地质勘查规划》,《规划》提出:面向“十一五”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新的找矿重大突破,全面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完善地质勘查新体制,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近年来随着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深度的不断加深和勘探程度持续提高,施工队伍片面追求效益,在安全措施方面有所疏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孔内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针对煤田钻探孔内事故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在应对措施上进行深化,防止事故的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