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全球变化背景下,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损害.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评估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省气象水文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灾害数据,通过分析气象灾害(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等指标,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而对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高温灾害苏南地区风险最大,苏北地区风险最小;(2)低温灾害风险在省内从北向南递降,高风险区位于苏北地区,低风险区位于苏南地区;(3)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淮安、宿迁、连云港以及盐城北部属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镇江、泰州和南通北部属于中风险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徐州西部,无锡、苏州以及南通东南部;(4)旱灾风险从苏南向苏北递增,最大区域为宿迁、连云港西部及徐州东部,旱灾风险低值区位于苏州、无锡、镇江、泰州及南通北部.风险区划结果能直观反映出气象灾害的区域性差异,且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一致,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全面精准的预报是进行防灾减灾的主体,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成灾体的易损性以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类型以干旱和洪涝为主、气象灾害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多种自然灾害类型发生交互作用,干旱逐渐成为气象灾害的主导,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趋势明显。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不仅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而且农业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农业自然灾害受灾规模的增长率同粮食总产量增长率之间高度相关,即当灾害发生规模每增加1%,则粮食总产量缩减0.16%;粮食对外出口与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受灾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自然灾害对其影响较为显著;农业自然灾害从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的角度对农业再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部分地区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3.
明朝末期1637—1643年间(即崇祯十年至十六年)发生的持续大范围干旱,是小冰期相对寒冷背景下的极端干旱事件。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逐年绘制各级干旱县域分布图,复原干旱事件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干旱重心早期位于华北和江淮地区,后期转至长江中游地区;1640年为持续7年之久的大旱之最,其次是1641年;干旱期间蝗灾大发,饥荒蔓延,瘟疫大规模传播,并对明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东亚季风偏弱是干旱的主因,此外干旱还与厄尔尼诺事件、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文献记载,对1200年以来淮河流域的干旱灾害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重构并分析了淮河流域干旱灾害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旱灾易发地由1200年至1948年的东部与南部地区转变成,1949年至2014年的中部与北部地区;(2)1200年至1948年除淮河下游地区旱灾易发等级较低外,其他地区易发等级较高,而1949年至2014年淮河流域整体干旱易发等级较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晚稻产量及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日气象干旱指数DI计算各个生育期干旱指数,建立了晚稻干旱灾害评估模型并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 1981-2010年广东省平均晚稻干旱年频率为14 a一遇,减产率为0.7%,以轻旱为主。干旱主要发生在晚稻抽穗-乳熟期。2晚稻干旱频率及减产率均呈北高南低分布,旱灾高发区集中在西北部,频率为4~7 a一遇,减产率为1%左右。3近30 a广东省晚稻干旱灾害总体减弱但不显著,其中东南部干旱灾害趋于增强,其它地区均趋于减弱。4气候变暖后,晚稻全生育期、抽穗-乳熟期的干旱致灾频率和减产率呈减小趋势。由此可见,广东省晚稻干旱灾害的关键时期是抽穗-乳熟期,重点关注区域是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陈文万  邓丽霞  黎洛丝  郑金新  曾思亮 《广东科技》2013,22(8):211+138-211,138
利用龙川1959年建站以来的气象数据分析农业气候条件,研究暴雨洪涝、台风、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发生的规律和农业灾情,探讨气象灾害与农业灾情灰色关联,结果表明,龙川农业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其次是旱灾和台风,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灾害相对较小。以期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履行气象造福人民职责,进一步推进龙川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陕西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了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干旱灾害以20世纪90年代最严重,农业旱灾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宁夏干旱灾害的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正负20%的降水距平作为指标将宁夏50年来(1961—2011年)18个气象测站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基于灾害信息预测理论中的对称性原理及可公度方法,对宁夏干旱灾害进行分析和趋势判断,得出宁夏未来干旱灾害的可能发生年份。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宁夏旱灾的发生具有时间对称性特征,2015年宁夏发生旱灾的信号最强。该研究旨在丰富对称性方法的灾害趋势判断案例,以期为宁夏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宝鸡地区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大风、沙尘暴、雾日、冰雹、暴雨、干旱.采用宝鸡地区10个县站1961~2000年气象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宝鸡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将宝鸡气象灾害分为多灾区、中灾区和轻灾区等3个区,对各个灾害区进行了环境分析评价,为宝鸡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与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在江西省林业厅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的配合下开展了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与服务效益评估调查工作,调查共收集到22个风险点相关信息,数据显示,火灾风险是江西省林业气象灾害风险点的主要类型,调查得到18个监测站点信息,预警设施为16个。排在前3位影响林业生产的气象灾害类型为火灾、病虫害和雪害,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气温、降水和风等。林业气象服务需求方面,排名前3位的是森林火险预报预警、森林火点监测(过程监测)和林业病虫害预报,2016年江西省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达5.16%。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干旱灾情数据,以县域为单位,运用受旱率及干旱灾害频率2个指标,分析了华北4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1949—2000年农业干旱灾害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华北4省农业干旱灾害受旱率52年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度及中度以上程度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干旱灾害频率分布格局有较为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频区集中在河南省东北部、山西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及晋中地区;52年间河南省大部及山东省青岛市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从灾情记录角度识别了华北4省农业干旱灾害高发区及严重干旱年份,能够为干旱灾害的风险防范及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明清时期蝗虫灾害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历史资料,对湖北省明清时期蝗虫灾害发生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其它灾害耦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明清时期的蝗虫灾害频繁,且经历了“无灾时期、多灾时期”两个阶段;蝗灾在发生时间上年内表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年际则具有连发性特征,并呈现出80-100年的振荡周期;蝗虫灾害空间上则体现出“丘陵山地发生少,沿江平原及岗地发生多”且深受河南、安徽两省蝗灾发生影响的特征;同时,蝗灾与旱灾几乎相伴而行,与水灾关系不大,且常常导致饥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水准点和海拔高程持续下降的地质灾害现象,一般发生于平原地区工业发达的城市周围,对其成因,目前公认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地下水下降漏斗所致.通过对廊坊市地面沉降发展演化过程与逐年降水的相关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即气象干旱促使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从而进一步加剧水文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及地面沉降灾害.在时间序列上,气象干旱呈现为波浪起伏状特征,而地面沉降则表现为缓变性、积累性、不可逆性,气象干旱的阶段性终止并不能阻止地面沉降的继续发展与蔓延.当然,这一机制发挥作用的背景则是现代科技条件下,机井抽水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湖北农业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旱灾涝灾.针对湖北早涝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强水资源保护.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江汉平原洪涝灾害与鄂北岗地干旱的重点研究与防治,特别是对最大可能灾害的预测和风险评估.实施跨流域治理。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象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庆市气象灾害虽然类型多,但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雾害也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重点分析、阐述了重庆市旱灾及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制,以掌握重庆市旱灾、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分布规律,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制旱防洪措施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旱灾危机管理集中于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或灾后的恢复与重建,而旱灾风险管理则包括准备、预测、早期预警、回应、恢复等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危机管理到风险管理的转变是现代化干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减少旱灾损失,抗旱保粮,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管理理念的变迁,政府部门及各类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也应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密切配合,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干旱灾害安全网。干旱灾害安全网的构建对转变抗旱工作理念、加强干旱管理体制、明确干旱管理职能和提高干旱管理水平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区域跨境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和邻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卫星遥感是跨境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自主卫星数据完全可满足东北亚区域跨境灾害监测的应用需求.本文以中蒙草原火灾、森林病虫害、草原蝗灾、沙尘暴和中韩沙尘、台风、绿潮、溢油、巨浪和赤潮灾害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自主卫星的东北亚跨境灾害遥感监测研究思考,并给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概述了河北省黑龙港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干旱、雨涝、冰雹等6种主要的气象灾害。最后提出了灾害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沙漠、沙漠化土地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不仅自然抗灾能力弱,而且沙助风威,可以加大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机率及其破坏力。大气环流规律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频繁的大风和干旱,我们还无法避免。历史上在这些地方形成的诸多的沙漠、戈壁,还不可能对其进行根本治理。但是,通过保护沙生植被,治理沙漠化土地,科学经营、管理和保护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资源,以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其抗灾能力,削减风沙天气灾害次数和强度,减少灾害损失,则是完全可能的。今年5月上旬发生在西北地区的特大沙尘暴天气,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60万亩,造成5.4亿元经济损失和85人死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常说“水火无情”,看来风沙也是无情的,有必要把风沙灾害的防治提高到和防治水灾、火灾同等重要的地位。风沙灾害的防治工作综合性很强,其中保护脆弱生态系统是根本性的任务。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和单位在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