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IJV)与不同送风口位置的混合通风(MV)的供暖特性.结果表明:IJV房间的温度分布均匀,其热风在室内的混合程度与供暖能量利用率明显大于MV,且MV的送风口位置越高,IJV的节能优势越明显;IJV的人员吹风感风险大于MV,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虽然MV送风口位置越高,吹风感就越小,但这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因此在对人体吹风感无特殊限制,且MV送风口位置不宜过低的高大空间中,使用IJV可以同时实现节能与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侵入室内的室外冷风不仅会造成室内近地面温度过低,也会使供暖能量利用率明显下降.针对不同冷风侵入量和侵入频率时的热风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暖房间时间平均温度不受冷风侵入频率影响,仅空气温度波动幅度随着冷风侵入频率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冷风侵入量的增加,室内温度梯度增大,且供暖能量利用率下降;在有明显冷风侵入的场合,送风量相同时,采用较大送风速度是减弱冷风侵入不良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碰撞射流通风和混合通风在不同冷风侵入情况时的热风供暖特性.结果表明,在有明显冷风侵入的房间中,碰撞射流通风供暖时室内空气混合程度远大于混合通风.冷风侵入量越大,室外气温越温和,碰撞射流热风供暖的节能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DV) and traditional mixing ventilation( MV) system,a new ventilation system known as impinging jet ventilation system( IJVS)has been developing. The warm air can be supplied with impinging jet ventilation( IJV), while the DV is only used for cooling.However,the 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 of IJV under heating scenario has had few references. The paper is mainly focu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d developing an adequat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ance L that warm air can reach and different parameters in the warm IJVS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 decreases as the supply velocity υ decreases but increases as the supp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ΔT or the discharge height h decreases. In the variable air volume( VAV)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supply parameters both under the maximum-heat-load condition and the small-heat-load condition. Unlike the VAV system,the constant air volume( CAV) system has no need to study the small-heat-load condition. Draught discomfort near the nozzle becomes the issue of concern in IJVS, thus the suitable discharge heigh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design and can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predictive model.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换气量房间在不同供暖方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和分析比较,指出降低通风热损失是提高该类房间供暖节能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围护结构传热机理,在对3种方式的能耗状况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换气次数的节能临界值,依据该值可判定房间应采用的具有最佳节能效果的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6.
冬冷夏热地区为非集中供暖区域,局部时段供暖是该地区典型的冬季采暖行为特征,这导致家具等蓄热体在供暖时间内处于不稳态传热过程,蓄热量会影响到室内升温速率和能耗指标.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蓄热量房间的能耗指标随供暖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蓄热体在供暖过程中吸收和储存热量,房间蓄热量会大幅度增加短时间供暖房间的能耗指标,随着供暖时间的延长,能耗指标逐步下降.房间蓄热量和室内外温差越大,随供暖时间延长则能耗指标下降越缓慢.此外,蓄热量较大时,室内气温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到满足人体热舒适需要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针对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隔离病房的冬季热舒适性和病毒浓度的相关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供暖条件受限情况下空调送风角度对房间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送风角度为0°(垂直向下)时,房间存在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同时房间部分壁面局部过热,导致壁面热损失最大;适当增大空调器送风角度可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房间对热量的利用率,但同时也会导致房间垂直方向上的病毒浓度升高,威胁室内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8.
热压自然通风向稳态发展的过程中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必然会不断变化.在热压自然通风瞬态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自然通风的污染物输送模型,理论分析了典型条件下通风房间内污染物浓度的瞬变过程,讨论了主要因素对室内瞬态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室内热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和原有冷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均是先升高后降低,且前者的最高值大于后者.增大热源浮升力通量或有效通风面积、减小房间面积或房间高度均可以加速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但是增大热源浮升力通量或减小房间面积对污染物浓度的峰值没有影响,而增大有效通风面积或减小房间高度却会使污染物浓度峰值升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室内初始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房间的典型自然置换通风情形,在瞬态通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室内污染物守恒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瞬态通风过程对室内污染物的冲刷效应.结果表明:通风过程中,室内原有热空气层和上部新形成的热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均逐渐降低,且前者下降速度较快;室内初始温度较高时,热源浮升力通量较大,在有效通风面积较大或房间面积较小的条件下,室内原有热空气层和上部热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均较低;房间高度仅影响室内上部新形成热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且高度越低,该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衰减越快.  相似文献   

10.
夏热冬冷地区的居民冬季供暖常采用间断供暖方式,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内墙构造对间断供暖房间热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供暖能耗相同的情况下,内墙构造不同导致室内热环境差异较大;内围护结构的热容量越小,供暖能量利用率越高,其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内墙的室内操作温度增温效果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碰撞射流和辐射顶板(IJV/RC)复合空调在不同室内负荷条件下运行时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基于遗传算法-反馈(GA-BP)神经网络建立运行性能(吹风感RPD,头足温差Δt,空气交换效率eACE,工作区平均温度ta)与设计变量(送风温度ts、送风速度vs、冷却顶板内表面温度tc、房间负荷Qc)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设计变量对运行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并排序。结果表明,增大vs可使Δt降低,但RPD增大;增大tc有助于降低Δt和RPD,但ta升高;为使ta下降,可通过降低ts来实现,但室内空气质量变差。为确保IJV/RC复合空调能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同时提供良好室内空气品质,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复合空调的运行性能进行多目标同时优化,建立不同房间负荷条件下的设计参量最优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玻璃窗位置不同时对供暖房间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玻璃窗设在屋顶还是侧墙上,其附近气流速度值都明显大于无玻璃窗区域.当玻璃窗设在屋顶时,送风气流在整个房间混合流动,房间温度分布均匀,降低送风口高度对室内温度分布和能量利用系数无影响.玻璃窗在侧墙时,沿玻璃冷表面下沉的冷空气使室内温度分布出现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送风口高度越高,上下部区域温差越大,适当降低送风口高度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且热风供暖的能量在房间下部区域的利用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混合通风和碰撞射流通风供暖时,高大空间内的热环境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热风供暖方式在高大空间内形成的气流形态完全不同,导致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也有很大差别.碰撞射流通风时,不同类型污染物(CO2和2.5μm颗粒物)在房间内都能均匀分布,而混合通风时,两者在房间内的分布极不均匀且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CO2集中分布于房间中部,2.5μm颗粒物则集中分布在远离外墙的近地面区.碰撞射流通风比混合通风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排除.此外,送风温差对混合通风房间内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有明显影响,但对碰撞射流通风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太阳在辐射供暖地板室内的照射特点以及利用太阳辐射优化供暖策略。方法 利用CFD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太阳在室内的投影位置和室内温度场,实验测量太阳辐射强度和室内热环境参数,评估冬季辐射地板的供暖效果和室内环境温度。结果 太阳辐射在地板表面形成投影区,区域内外温度不均匀,两区域温差大于15℃,但工作面温度分布较均匀;室内各环境参数随太阳辐射强度改变而规律性变化,峰值延迟出现,太阳辐射使室内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提升9~10℃。结论 辐射地板供暖房间可有效利用太阳辐射能量以降低供暖系统总供暖量,辐射地板设定供暖温度可降低6℃,供暖系统总供暖量降低47 kW;可根据太阳辐射变化规律调整设定地板温度,以避免房间过热,在满足室内热环境需求的同时减少供暖量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中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以甘肃省民勤县一户新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农宅冬季太阳能联合燃煤锅炉供地暖房间室内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两日环境平均气温为-14.8℃,最低温度为-24.9℃的情况下,两日共烧煤28.8kg,折合标煤16.5kg,太阳能集热器向室内供热量399.71 MJ,折合标煤13.6kg,地板采暖房间平均温度均维持在11.0℃以上.地暖房间室内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最大波幅仅4.5℃,采暖房间具有良好的室内风环境和室内湿环境.地板采暖没有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竖直方向上头和脚踝之间最大温差仅为0.6℃,温度分布比较均匀,舒适性较高.联合供暖室内污染物PM2.5、PM10、SO2质量浓度均符合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碰撞射流通风气流以较高速度将热风直接输送到房间下部空间,避免了常规供暖时热空气难以到达人员空间的缺点.以大面积侧窗的高大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碰撞射流用于高大空间供暖时的热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沿冷表面下沉的冷空气对热射流的运动轨迹有明显影响,但直接到达地面的热射流仍能够克服冷空气的不利作用,消除大空间供暖房间下部温度偏低的缺点.同时研究也表明,碰撞射流热风供暖房间中脚踝部吹风感超出人体舒适范围的风险很大,需要以减小吹风感为目标对送风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供暖采暖通风工程一般为了满足在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需求,采暖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内进行防寒取暖装置的设计,使得在建筑物内部可以获得适当的温度。这就需要在进行供暖采暖设计时,多加考虑用户的需求与方便程度,以及热量的最大化利用与节约能源等问题。通风即采取自然或机械方法使得风可以没有阻碍的穿过,最终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空间环境内,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如果通风工程设计不够周全就会造成很多的不方便,就会造成制冷机负荷过大,以及安全隐患,管道堵塞、空调水管设置不当、图纸定位不准等等等各方面的问题。该文主要就目前长春市城市供暖、采暖与通风工程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正对目前长春市城市供暖,采暖以及通风的现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与措施,以防止不合理的供暖通风设计造成的能源的浪费以及提高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以保证采暖通风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于新疆冬季寒冷,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房屋建筑外墙、拐角处(构造柱位置)普遍存在容易形成结露和霉斑等现象。特别是看守所监舍建筑更为突出,由于室内相应居住人员多、湿度大,通风换气量小,在监舍内墙面上往往会形成大面积的结露,在冬季供暖期间(室内平均温度可达18℃以上时),内墙面上逐渐呈霉点直致蔓延到房间的整个内墙面,甚至出现部分内墙面粉抹层膨胀、开裂、脱落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现场实地观察,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采取提高暖气温度,二是加大通风换气措施,这样实施一段情况后,收效甚微,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由于监舍的自身的使用特点,室内湿度大,而进入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极易在内墙面上聚生霉斑,虽然我们采取了以上措施,未阻止霉斑的产生,只能说明墙体保温是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地区围合式与非围合式建筑形式的教室冬季室内热环境和CO_2浓度进行了实测,给出了不供暖教室的空气环境特征,分析了建筑布局形式对教室冬季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不论建筑形式如何,不供暖关窗教室热环境67.8%的时间均能满足基本热舒适要求,但空气品质恶劣,53.7%的时间CO_2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在相同条件下,围合式建筑教室的较大冬季冷风渗透量使得其冬季室内温度低于非围合式建筑.  相似文献   

20.
贾婧 《科技信息》2011,(3):I0287-I0287,I0290
本文分析了供暖站的火灾危险性,对供暖站的耐火等级、建筑内部供暖站的设置要求、燃油储罐的设置、电气和通风防火以及室内消防给水、水喷雾灭火系统等有关防火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