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核心理念关系着草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是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心。理清一些基本问题,如“核心理念”的使用、核心理念与基本精神、核心理念的精准内涵、核心理念及其价值研究等,对于深化草原文化的研究,发掘其时代精神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的学校文化虽然历史不很久远,但是发展速度快,文化含量高,是了解和宣传草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掘草原学校文化的潜质,培育学校文化的亮点,展示学校文化的风采,尤其要让大学文化支撑和导引先进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世居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及其他民族适应草原生态环境,创造并发展了以游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弘扬草原文化,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需要。草原文化蕴含的精神气质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草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深入发展草原文化的战略选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基础研究做起,防止文化"大跃进";二是解决好草原文化的民族性与蒙古族的关系,防止民族自大倾向;三是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要继续深化核心理念的探索;五是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推进草原文化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来探究新疆草原文化审美意蕴,新疆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现实特征及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新疆草原文化既具有阳刚之美,同时也不乏阴柔之美,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其形成原因有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与世界.研究新疆草原文化的审美意蕴是对历史的负责和民族的尊重,也是建构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来探究新疆草原文化审美意蕴,新疆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现实特征及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新疆草原文化既具有阳刚之美,同时也不乏阴柔之美,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其形成原因有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与世界.研究新疆草原文化的审美意蕴是对历史的负责和民族的尊重,也是建构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相对滞后,而且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文献本身具有繁芜、分散、庞杂的特点,极不利于这些文献的检索与开发利用,影响了吉林西部草原文化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吉林西部草原文化资源的整合及整合平台的建立,将对区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而又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浙江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与船民社群文化记忆与大运河(浙江段)遗产研究,从中西文化传统中梳理文化和遗产概念,为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启示。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其中文化价值和意义是核心。重视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有助于社会共享遗产保护成果,跳出西方遗产话语体系,建构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下语境的遗产保护实践话语,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创意旅游是旅游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德化作为中国的三大瓷都之一,陶瓷文化旅游正在兴起.本文期冀以创意旅游引领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突破和升级,开发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为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提供案例借鉴.文章借用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法、定性定量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分析了创意旅游内涵及其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对陶瓷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及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继而对德化陶瓷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最后,得出了创意旅游视域下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北方草原走廊民族精神体系包括本族认同价值观念、民族伦理道德观、民族创新基本价值观、和谐共生民族理念、践行开放民族精神五个维度。认为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需要挖掘和阐发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精华及其当代价值观念。立足时代与实践,提出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根本路径是强“魂”健“体”,主导路径是建设国民教育网络体系,实践路径是建设文化产业带动体系,集中路径是现代交流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徐慧文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621-1623
着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从不同角度探讨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的发展概况和文化价值,力求发现茶亭十番音乐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推动包括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在内的地方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草原保护建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是保障和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从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入手,系统阐述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基本构想,包括制定技术指南、建立大数据工程、分区工程、预警体系工程、制度体系工程、保障体系、草原专项和国家级示范区工程,提出尽快启动和实施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等六点建议,以实现草原生态、产业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从不同角度探讨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的发展概况和文化价值,力求发现茶亭十番音乐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推动包括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在内的地方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肖航  王树松 《科技信息》2013,(5):151-15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胡锦涛同志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的,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由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草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种重要性突出表现在它的生态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回族形成于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蒙元时代,它的先民从中亚、西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思想文化,为草原文化的缔造、弘扬,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太极文化是在中国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本文阐述了太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并指出太极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后提出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价值,使得人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再次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草原保护红线工程是以草原红线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为依据,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以生态、产业、文化传承三大功能为基点,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涵盖多类型工程项目的一个复合系统,与中国牧区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入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民族四个方面全方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意义,为牧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展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游牧文化是蒙古族牧民千百年来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生产而形成的灿烂文明,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本文从游牧文化的产生背景入手,运用生态学方法阐述了游牧文化对草原生态平衡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保护游牧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