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建立Con 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考察不同剂量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小鼠肝脏组织CD4、CD8、CXCL10、ICAM-1、IRF-1、SOCS1、STAT1蛋白的表达,分析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抑制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肝内蛋白的表达影响,以期研究讨论藏药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免疫性肝损伤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Con 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CD4、ICAM-1、IRF-1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而对CD8、CXCL10、SOCS1和STAT1蛋白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显示出通过调节T细胞的免疫功能来保护肝脏.由上述结果可知,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具有一定的免疫性炎症调节作用,该作用可能是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肝脏免疫性疾病的部分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最适剂量及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用雄性ICR小鼠180只,分为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每个给药途径分为6组,对照组、Con A 10,20,30,40和50 mg/kg剂量组,Con A各剂量组注射相应剂量的Con A,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注射8 h后,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Con A各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无明显变化;尾静脉注射Con A 40 mg/kg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组织学病理显示:肝损伤明显,Con A 10,20,30 mg/kg剂量组ALT和AST水平变化不明显,50 mg/kg剂量组死亡率较高.结论小鼠尾静脉注射40 mg/kg的Con A可成功诱导ICR小鼠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别山区葛根总黄酮(TPF)对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1次性腹腔注射(ip)0.1%CCl4花生油溶液(10ml/kg)建立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TPF连续灌胃(ig)14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剖腹取肝,制备10%肝匀浆,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TPF能降低CCl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和肝匀浆中MDA、IFI-γ、TNF-α的活性及增强肝匀浆中SOD的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降低肝组织中IFN-γ、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巴韦林阳性药物组、痰热清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用MTT法、淋巴母细胞法、巨噬细胞NO2-释放法、ELISA法测定T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I、L-2及IFN-γ的活性I、L-4及TNF-α浓度.痰热清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明显增强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明显提高模型组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含量;痰热清注射液明显提高模型组肺匀浆中IFN-γ及IL-4含量,降低肺匀浆中TNF-α含量.痰热清注射液直接刺激T,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通过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等作用调控Th1与Th2细胞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药喘可治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喘可治注射液(CKZ)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一氧化氮(NO)释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加入CKZ(终体积分数20 μL/mL)孵育4 h后, 加入过氧化氢(H2O2)、放线菌酮(CHX)、环磷酰胺(CTX)诱导细胞凋亡,荧光酶标仪结合Sytox Green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加药孵育4 h后,加入细菌脂多糖(LPS,终质量浓度10 μg/mL)和IFN-γ(终质量浓度80 ng/mL),24h后Grass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NO的量;加药孵育4 h后,加入LPS(终质量浓度10 μg/mL)和IFN-γ(终质量浓度80 ng/mL),24h后流式细胞仪结合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的释放.结果:CKZ能抑制H2O2、CHX、CTX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非刺激状态下巨噬细胞NO和IL-6、IL-10、MCP-1、IFN-γ、TNF-α 5种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LPS和IFN-γ刺激的NO和IL-6、IL-10、MCP-1、IFN-γ、TNF-α5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结论:CKZ可抑制巨噬细胞凋亡,并对巨噬细胞NO的分泌和IL-6、IL-10、MCP-1、IFN-γ、TNF-α5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波棱瓜子是常见的用于治疗肝病的藏药,疗效确切.前期研究表明,总木脂素是波棱瓜子抗肝损伤的有效部位,但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拟考察藏药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Con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对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一次性ConA(20mg/kg)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伤,造模8h后取血样和肝脏,考察不同剂量的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各组小鼠脏器系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骨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生化指标活力或水平的影响;以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各组小鼠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可以降低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系数及血清ALT、AST、ALP活力,显示出较好的保肝作用.同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也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NO水平和MPO、NOS活力,并减少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增强SOD和GSH-Px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波棱瓜子总木脂素还能抑制诸如TNF-α、IFN-γ、IL-4、NF-κB等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肝脏炎症反应而发挥其保肝作用.病理观察结果也表明,波棱瓜子总木脂素能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损伤.结论: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Con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雄性Apo-E-/-小鼠建立AS模型,将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辛伐他汀组(XFTT)、GXBD高、低剂量组,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ig)给药8周.末次给药24h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主动脉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TC、TG、LDL-C、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主动脉VCAM-1、ICAM-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出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GXBD各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脂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减轻.结论:GXBD对Apo-E-/-小鼠AS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因子及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山慈菇酯提物(Cremastra appendiculata,CrAp)体内外抗4T1乳腺癌的作用以及对4T1乳腺癌荷瘤小鼠免疫相关的分子机制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2500、1250、125、12.5、1.25、0.125μg/mL)的CrAp在24、48、72 h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100只BABL/c雌性小鼠植瘤成功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adriamycin,ADM)阳性对照组、CrAp组以及CrAp+ADM组,每隔7 d小鼠称重一次,绘制体重曲线;每3 d测量小鼠肿瘤长径及短径,绘制肿瘤曲线;剥离癌组织,计算抑瘤率;取癌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ELISA法检测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的变化.TMT分析CrAp调控与4T1乳腺癌免疫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表明:在MTT实验中,不同浓度的CrAp抑制率范围为13.48% ~74.47%,其中CrAp(125μg/mL)在72 h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4.47%.乳腺癌荷瘤鼠体重明显降低;CrAp能明显增加乳腺癌小鼠的体重(P<0.01),并明显降低乳腺癌肿瘤体积(P<0.01).癌组织HE染色:模型组肿瘤细胞形态完好,数目较多,坏死区域少见;CrAp及CrAp+ADM组肿瘤细胞破裂以及胞核溶解,密度降低,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死亡区域,且各给药组增加了乳腺癌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在癌组织中,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明显升高IL-2和IFN-γ的含量(P<0.01),而明显降低TNF-α和IL-10的含量(P<0.01).在体外,CrAp可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在体内,CrAp能抑制4T1乳腺癌的增长,增加荷瘤小鼠的体重,改善乳腺癌荷瘤小鼠的生存.CrAp提高癌组织中免疫因子IL-2、IFN-γ的表达而降低TNF-α、IL-10的表达.此外,CrAp可以增强ADM抗4T1乳腺癌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MSCs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8周后,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白介素-1(IL-1)、IL-2、IL-4、IL-6、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p0.05),而IL-4和IL-10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BMMSCs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调(p0.05),而IL-4和IL-10上调(p0.05).进而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对照组脊髓组织的结构正常,神经细胞形态完好;模型组脊髓组织内出现大量炎性细胞;BMMSCs组脊髓组织内没有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由上述结果可知,BMMSCs对EAE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减少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对脊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小鼠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优劣。方法用不同剂量BCG和LPS腹腔注射诱导昆明小鼠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与BCG 0.5 mg/只和LPS 7.5μg/只联合尾静脉注射诱导昆明小鼠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比较;以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变化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指标作为肝损伤判断标准。结果BCG+LPS小鼠腹腔注射所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ALT和AST随注射剂量增加均逐步增高;第6组(BCG 0.5 mg/只+LPS7.5μg/只)和第13组(BCG1 mg/只+LPS15μg/只)相对较高。与空白组比较,ALT升高约3倍,AST升高1~3倍;肝组织病理损伤则随着BCG和LPS剂量增加逐渐升高。第5组大部分小鼠出现Ⅰ级或Ⅰ级以上肝细胞损害;第13组大部分小鼠出现Ⅱ级或Ⅱ级以上肝细胞损害。但与尾静脉注射造模相比,小鼠腹腔注射造模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ALT和AST表达不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轻。结论"BCG+LPS"小鼠尾静脉注射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优于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