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沼泽红假单胞菌B.9菌株(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strainB.9)类胡萝卜素的提取进行了研究。用超声波破碎菌体,类胡萝卜素得量较高;菌体中类胡萝卜素用丙酮提取,提取效果因菌体量、丙酿用量而变;提取波经革取、皂化。洗涤得类胡萝卡素粗制品,对其分析表明B.9菌株含有螺菌黄素系列的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光合沼泽红假单胞菌B.9菌株菌体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B.0菌株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丙酸钠1.0g/L,乙酸钠1.1g/L,麸皮0.7g/L,(NH4)2(HPO4 1.2g/L,ZnSO4.7H2O 5mg/L,MnSO4.H2O 0.4mg/L,MnSO4.7H2O 135mg/L,CoCl2.6H2O 3mg/L,FeCl3.6H2O 10mg/L,将色素提纯后菌体色素含量比原培养基菌体色素含量提高161%。  相似文献   

3.
荚膜红假单胞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超声波法破碎细胞(破碎功率160W,时间8min),以4∶1的丙酮—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抽提2.5h时,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4.9m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4.
一株拮抗稻瘟病菌的产荧光假单胞杆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从稻草茬中分离到的拮抗细菌中,筛选出高效菌株JKD-2.无论在稻瘟菌孢子培养基或扩大培养基中,它都具有溶解菌丝体和抑制孢子形成的能力.在土豆培养基中,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经电镜观察,培养物性状和生理生化鉴定,可确定该菌为具有荧光的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spp.)的一个成员.该菌体培养液经氯仿、乙酸乙酯、80%丙酮水和水分别提取,除80%的丙酮水外,都能从细菌菌体或培养基中获得对稻瘟菌的拮抗物质.在盆栽试验中,水稻秧苗叶面喷洒JKD-2,能抑制稻瘟菌的接种感染,与对照组相比,防治效果可达60%,差异达到显著程度.该菌经稻草培养基诱导,能分泌一种胞外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kd.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B .9菌株菌体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 ,对B .9菌株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 ,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丙酸钠 1.0g/L ,乙酸钠 1.1g/L ,麸皮 0 .7g/L ,(NH4 ) 2 HPO4 1.2g/L ,ZnSO4 ·7H2 O 5mg/L ,MnSO4 ·H2 O 0 .4mg/L ,MnSO4 ·7H2 O 135mg/L ,CoCl2 ·6H2 O 3mg/L ,FeCl3 ·6H2 O 10mg/L。将色素提纯后菌体色素含量比原培养基菌体色素含量提高 16 1%。  相似文献   

6.
一株富含类胡萝卜素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不同生物环境中分离紫色非硫菌,测定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碳氮源利用情况、最适生长pH值及盐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后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分离自暨南大学明湖底泥的菌株R2,在所分离的8株紫色非硫菌中,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最高,为4.83 mg/g(干菌体),该菌株符合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的生物学特性,其最适生长pH为7.0,盐度为0.2%;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与红游动菌属的Rhodoplanessp.HA17相似性为99.4%.可确定筛选出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该菌株属于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  相似文献   

7.
对一株类胡萝卜素产生菌紫色非硫菌1S-10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光照度等对该菌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影响。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2.87g/L培养基,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8.56m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X1的表观形态、生理特性以及采用16S rDNA序列对比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超声波破碎法、酸-热破壁法和研磨法对X1中类胡萝卜素进行提取,并比较各种方法效果.用丙酮作为提取剂,进一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液进行了分析.确定光合细菌X1属于紫色非硫细菌中的红罗菌科、红假单胞菌属,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domonas palustris);发现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类胡萝卜素效果最好,其次是酸-热破碎法和研磨法;X1中主要积累虾青素和一种未知色素,其中,虾青素含量为0.28mg/L.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95nm下,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125mg/g(干重).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合细菌3号菌株进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选取几种有机溶剂提取光合细菌类胡萝卜素并用皂化法分离纯化,通过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类胡萝卜素在不同光照、温度,pH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体积比7:2的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溶剂,当菌体量与提取溶剂为0.1 g/5 mL,提取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0.
从植物落花土壤中分离筛选、纯化出产红色色素的菌株,以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酸热破壁法处理发酵菌体细胞,丙酮浸提色素,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浸提物最大吸收波长,确定菌株是否产类胡萝卜素.对目的菌株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生理生化鉴定.从试样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产色素菌株.仅J3菌株的丙酮浸提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70 nm附近,确定该菌株代谢产物中含有类胡萝卜素.营养肉汤—无机盐复合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类胡萝卜素产量约为3.873 mg/L.初步鉴定J3菌株为戈登氏(gordonia)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组成的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胞菌B@9菌株色素组成、相对含量、存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氮源、无机盐均能引起光合菌B@9菌株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积累及其组成的变化,其中,碳源和氮源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类胡萝卜素在光合细菌P4株中生物合成及紫外线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光合细菌P4株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为β-胡萝卜素,提取率约为0.39%.菌体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弱光、厌氧、较高温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培养液中Fe3+离子浓度在5mg/L左右对其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碳源、氮源对类胡萝卜的生物合成影响不大,但对菌体生长速率有明显影响,从而也影响到获得类胡萝卜素的绝对量.从P4菌体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对真核细胞有良好紫外线防护作用,当培养液中其含量仅为0.2μg/L时,保护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光合细菌3号菌株产类胡萝卜素培养基的优化以及类胡萝卜素的提取.首先对3号菌株的60%蔗糖悬液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了3号菌株在457nm波长下出现最大吸收峰,因此用457nm波长下的OD值作为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高低的指标.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氮源和盐度确定最佳的碳源、氮源和盐度,得出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硝酸铵,最适盐度为0.1‰.利用最佳培养基培养3号菌株,用皂化法分离纯化类胡萝卜素,得类胡萝卜素纯品,提取率为30.06mg.g-1.  相似文献   

14.
由栖热菌FDB8(Thermus sp.FDB8)提取的染色体DNA对栖热菌FD3009(Thermus sp.FD3009)进行了转化.用丝裂霉素C选择培养基对转化子进行选择,共获得3个转化子.它们的菌落色泽、对丝裂霉素C的抗性强度和耐热DNA聚合酶活性均介于供体菌和受体菌之间,而其菌体生长速度和破壁难易程度则优于供体菌和受体菌.结果表明,转化子是由供体菌FDB8的染色体DNA转化了受体菌FD3009所致,同时还可由转化子进一步选育出抗丝裂霉素C的耐热DNA聚合酶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添加地克球利进行富集培养,结合溴甲酚绿中性平板从牛瘤胃中初步筛选得300株产酸菌,TLC法点样分离出31株菌有不同程度的琥珀酸生产能力,进一步地HPLC法定性定量,复筛得8株发酵性状较优菌株,其中最有潜力的一株菌NO.4发酵琥珀酸累积产量达16.8 g/L。针对菌株的细胞及菌落形态研究表明,菌落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不透明或半透明,呈浅兰色或乳白色,边缘整齐,菌体呈球状,细胞大多数单个或成双甚至成串出现,菌体兼性厌氧,呈革兰氏阳性,无内生芽孢,有荚膜,可运动。对菌株的进一步生理生化和16s-rRNA分析确认为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最终将菌株NO.4命名为L.mesenteroides JST。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发酵培养液中碳源、温度、pH以及培养助剂分别对从盐田中分离到的一株产类胡萝卜素弱嗜盐菌株D15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单因素四水平试验。初步获得了比较适合该菌株的理化条件:蛋白胨10.00 g/L、酵母提取物10.00 g/L、葡萄糖9.00 g/L,初始pH为8,于37℃振荡培养120 h,菌体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到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7.
假单胞菌GD—23原油发酵液乳化物质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D-23菌株是降解烃类的细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在以原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伴随菌体的生长产生一种对原油有乳化作用的物质,用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H^ )可从原油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理化分析表明,该乳化物质为一种水溶性的糖脂,其主要化学组分由C10脂肪酸和鼠李糖构成。  相似文献   

18.
竹黄中竹红菌甲素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酮作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与酸碱沉淀法相结合,从竹黄中分离、纯化竹红菌甲素.与柱层析等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提取时间,并降低成本、简化流程.  相似文献   

19.
线虫共生菌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菌块移植法初步测定了38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选出9株对纹枯病菌,7株对稻瘟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再用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了这2组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菌核或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筛选出对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都有较强抑菌活性的YNa111和YNd173等菌株.YNa111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的生长有强烈的抑菌活性,稀释40倍的发酵液24 h的抑菌率为100%,160倍时为82%.菌株YNd173的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稀释5倍和10倍时的抑制率分别为88%和76%.  相似文献   

20.
动胶菌HP3利用溴胺酸生长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胶菌HP3是一株从某溴胺酸生产车间排放废水的污泥中筛选的、能以溴胺酸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正交试验表明,在pH、盐质量浓度、供氧量和温度等影响HP3菌生长的诸因素中,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建立了温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关系方程,并探讨了温度影响菌体比生长速率的过程。发现HP3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2.3K,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151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