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科技信息》2011,(22):I0164-I0164
在中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翻译工作者一向是个挑战,难点不仅在于诗句真情实感的确切传递,而且还要顾及十四行诗特有的形式之美。当然国内迄今为止汉译本不曾少有,多达十一种译本,笔者饶有兴趣地拜读几位译坛大家梁实秋、屠岸、梁宗岱三个版本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之间在形式和文化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梁实秋与屠岸译莎翁十四行诗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诗译的形式。而梁实秋与梁宗岱译本相比,前者更多地吸纳西方文化因素而后者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特色。  相似文献   

2.
英语古诗的翻译应尽量满足诗的特性,既要注意体式的适配,又要考虑流畅性,避免晦涩;既要达到所用语言的精练,又需考究韵律,使之具有优美的旋律和鲜明悦耳的节奏。这就像一首歌,歌词再好,旋律晦涩而不流畅是不会受到广泛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头韵的定义.构成方式.修辞效果和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作一初步的探讨。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正确地使用头韵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加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欲望角度分析了莎士比亚第29首十四行诗中的食欲、情欲和权欲,指出食欲是最基本的欲望,情欲自身潜在着二重性以及权欲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处理欲望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5.
暗喻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秋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66-168
暗喻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些比喻涉及到军事、航海、宗教、法律、自然界的各个方面,而且在表现这些诗的主题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探讨这些比喻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运用和作用尤其是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头韵     
张健 《科技信息》2007,(26):143
本文主要阐述头韵的定义,举例说明头韵在各种文体中的使用,通过实例感受头韵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7.
吴竞 《科技信息》2011,(31):344-345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重要主题。本文将全面解读时间主题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及特点,分析诗人抗衡时间残酷和无情的方法,实现心中的永恒,探究时间主题背后所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宇宙观。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经由意大利传人英国后,经过大师们的创造性运用,风行于当时的英国,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抒情手段,而且在传统英诗中占有重要一席。其在英语诗歌的分量由此可见。为此用例证法,分析了十四行诗在英国产生的变体及其特点和有代表性的诗人,希望能为英语诗歌学习者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
小议英语修辞Alliter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渊源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英语修辞———头韵在诗歌、英语学习 、广告 、新闻等方面的不同用法 。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体学、语法学和翻译学知识,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中的句法、词法和修辞强语势表达方式,并以梁宗岱、屠岸、杨熙龄和戴镏龄的译文为例,分析其强语势在译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分行排列、尾韵、格律等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类别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研究角度看,诗歌的这些“外部”手段对诗歌内含的意义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独立。但事实上,许多诗人正是利用了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对他们所要转述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施加影响,甚至这些表现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对多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本进行比较发现,同一首诗歌在翻译成汉语时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各种译本之间的差异也很大,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66首为例,从选词、格律、风格等多方面对不同汉译本进行研究,从诠释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译本进行分析,可见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的经历视域融合。正是由于不断的在前人的理解基础上和译者新视域进行融合,才使诗歌在翻译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展现了其演说词精于语言,巧于修辞的特点,运用了平行结构、比喻、头韵、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段.这些修辞格的交错使用,织就了鼓舞人心的美丽篇章,产生了余音绕粱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由于一切都受时间的制约,诗人把时间与美貌,青春和爱情一起讨论,力图表达通过结婚生子、诗歌创作和歌咏爱情三个超越时间之物来摧毁时间的毁灭力量,突出人生隶属于时间的被动地位,传达真善美亘古常青的乐观态度。本人拟从结婚生子,诗歌创作和永恒爱情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张春燕 《科技信息》2014,(8):108-109
文章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对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Sonnet 18》进行语篇分析,从而验证系统功能语法在诗歌中的适用性,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首诗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间镰刀下的永恒不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守群 《科技信息》2009,(4):101-102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由于一切都受时间的制约,诗人把时间与美貌,青春和爱情一起讨论,力图表达通过结婚生子、诗歌创作和歌咏爱情三个超越时间之物来摧毁时间的毁灭力量,突出人生隶属于时间的被动地位,传达真善美亘古常青的乐观态度。本人拟从结婚生子,诗歌创作和永恒爱情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周盛 《科技信息》2007,2(13):103-1445
萨士比亚的人文主义以他的十四行诗为代表。十四行诗不仅阐述了人文主义,而且还歌颂了人类友谊,它是文艺复兴精神的真实反映,再没有像十四行诗这样高度赞扬人类友谊的文学作品了。本文从文学功用的角度讨论了萨士比亚的第18首十四行诗的实用功效和目的,让读者感受到了这首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从意象图式理论出发,通过对比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不同译本,尝试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英诗汉译的本质,并着重探讨用词曲体翻译英诗的优势及劣势。研究表明,词曲体相比于其他翻译文体更能准确传达和移植英诗的本质,但由于其适用文本以及对译者自身文学素养的高要求,词曲体很难广泛使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6):110-113
语音隐喻自提出以来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其提出者将语音隐喻的概念理解得过于狭隘,从而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的范围。尝试利用语音隐喻来解释英语习语中丰富的语音修辞手法这一现象,以此为习语语音特征的研究找到认知和心理方面的依据,并扩大语音隐喻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栏目名称的命名特别讲究语音修辞和词语修辞的运用,在体现其所代表的内容和特色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电视这种现代媒体所承栽的时代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央视栏目名称的创意空间将会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