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目前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提出小麦的杂种同象是普遍的,明显的和有利用价值的。目前我国在“三系、”两系”和化杀方面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着差距,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两系”的利用和化杀药剂的研制和利用方面。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07,(9):55-55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桑树食药资源利用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桑蚕是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广东蚕桑资源丰富,可适度延伸产业链,开发食用和药用新产品。  相似文献   

3.
我国辐射加工开始向产业化迈进从近日本在兰州举行的“全国车辐照加速器应用研讨会”获悉,我国辐射加工技术近年来取得位长足发展,已经走出研究开发阶段,正在向产业化迈进.辐射加工,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伽玛射线,或者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照射物品,以...  相似文献   

4.
对于各类身份犯罪,研究犯罪主体具有特殊的意义。受贿是一种身份犯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其特殊的犯罪形态,研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对于把握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沿革过程,揭示沿革过程中发生的争议问题,探讨并提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完善方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沿革过程中,对其犯罪主体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着罪名的沿革与演进,国家工作人员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关系密切人”及“离职国家工作人员”获得独立成为受贿犯罪主体的资格,是我国刑事立法理念的一大突破,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和制裁手段愈加隐蔽的受贿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5.
如何充分高效利用西部大有潜力的雨水资源,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发展有限灌溉,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不但是当地政府和群众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水战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80年代以来,各地集雨节灌发展方兴未艾,“121”雨水节流工程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 发展集雨节灌的途径 1.1利用庭院、场院和屋面集雨,发展庭院经济。农民的庭院、场院一般经碾压,屋面多为机瓦和混凝土,集水效率较高,根据当地有效降雨量,集流效率、集雨场面积的大小,采用“以场定窖”的原则在庭院内…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城市雨洪理论全部建立在“收集-排放”的基础上。而城市“雨洪集蓄利用”的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以太原市东山流域排水规划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具体的工程措施,并对“雨洪集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雨洪集蓄利用”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24-26日,“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由贵州省文化厅、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主办,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支持,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合作参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上海)、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协办,并由贵州省文物局承办。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育种和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育种的历史证实,有种新材料的发现和育种新方法的建立会推动农作物育种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由此促进农作物育种迅速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局面。1997年9月6~8日在我国湖南长沙召开的首届“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着重对我国在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和交流。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和越南等国的22位学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我国在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正处在国际的前沿,不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生产应用方面,我国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使外国学者感到欣…  相似文献   

9.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8(5):456-456
2004年2月16日,为期2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能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重大研究计划第一次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南洋大酒店国际会议厅正式拉开帷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孙家广院士、我校校长郑南宁院士到会并发表了讲话.工程科学三处刘涛处长在开幕式上介绍了西部重大研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6—27日,“2004年度拟南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继2002年、2003年两次研讨会之后召开的针对拟南芥研究的第3次研讨会.与会的100多位代表来自国内从事拟南芥研究的各实验室,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到会致辞,21位代表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日前在昆明举行。根据协议,“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将由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在建成并具备申报条件后,共同向科技部申报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使其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创新源,聚集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最终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2.
2004年6月在我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对“凯恩斯决定”做了新的修订,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苏州决定”。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我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0处。但是,某些急功近利的“申遗”动机和做法不可取,不能让“世界遗产”变成“世界遗憾”,要以“可持续利用”和法制化管理应对保护难题。而弘扬民族精神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价值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作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0-21日,举行了题为“21世纪东北亚的日本研究”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日本学研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教育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卡西欧(上海)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4.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简称“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10月1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CPU发展战略专题研讨会”,研讨未来CPU技术发展方向及我国CPU发展战略.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我校郑南宁校长主持研讨会,卢锡城、周兴铭、沈绪榜等知名院士出席会议,“核高基”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和实施专家组部分专家及相关部门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在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热烈发言,积极讨论,为我国CPU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16~19日,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宗教与医疗研究计划、亚洲医学史学会主办的“宗教与医疗”学术研讨会暨亚洲医学史学会第二次年会在台北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英国、德国、美国、西班牙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及研究生1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开幕式上,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王汎森、亚洲医学史学会会长酒井静先后致词。  相似文献   

16.
盐工学人     
李玉寿教授,1948年生,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材料及制品专业,获工学学士;毕业后一直在盐城工专和盐城工学院任教,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李玉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软土地基加固、工业废弃物利用等。李玉寿教授先后主讲了“混凝土制品工艺学”、“建筑涂料”、“建筑材料与试验”、“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工程”、等多门课程,主编了“材料制备技术”实验教材,承担了“材料制备技术”实验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的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研究前沿,明确机械工程科学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地位,把握我国机械工程科学的战略方向,研讨机械学科“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11月19—22日在江苏镇江组织召开了机械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国家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中水能开发和水源利用战略计划的实施,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西部能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的下一阶段资助计划做好立项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于2003年7月29-30日在昆明召开了“水轮机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研讨会和“强地震区水坝性能与安全的前沿与关键问题研究”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大学、科学院研究所以及有关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中国工程院陈厚群院士,中国科学院林皋和张楚汉院士共同主持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7月2日下午,国家“863”重点项目“离散制造MES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黄永友副理事长,校科技发展研究院周光勇处长。来自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比邻软件公司等单位的多位领域专家和学者,机械学院邵新宇院长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泰扬 《科技潮》2005,(12):34-34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太阳能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省市已经能够充分地享受到来自天上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