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专业技能实训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实训等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学情,本着遵循知识、技能双线并重的教材改革方向编写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进行科学分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影响,对教材内容进行正确选取和序化,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内容和结构体系。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分院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为例,开发与汽车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按照会计专业目标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重新整合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主导教学过程,综合采用项目小组工作法、分角色实训法和案例引导分析法等教学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APO法的化工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基于上述培养目标,我们以APO工作法理论为指导,制定了高职化工类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基础理论、基础实验、仿真实训、实操实训和岗位实习为核心内容的"五位一体"的化工类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新体系,并将此方案用于人才培养实践,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专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入手,按照在职业岗位上活动和发展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确立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架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形成职业技能,并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用到教学过程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史美东 《科技资讯》2009,(2):198-198
该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如何根据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模块、实训群的设置、理论融合实践的思路、双证制的实施等内容,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实训教学工作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形成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实训教学工作中实行6S管理模式,可以使实训教学现场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突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增强实训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建立6S管理长效机制是规范实训教学模式,完善实训教学管理体系,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7.
李桂平  黄有全 《科技信息》2010,(29):237-237,253
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顶岗实习融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加速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进程,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对校内实训反馈,使得校内实训环节的设置更具岗位针对性、工艺规范性、职业环境真实性。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8.
李红军  朱晓红 《科技信息》2009,(32):204-205
可编程控制(PLC)技术实践性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注重工学结合模式能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强了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职业性;课程内容选择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  相似文献   

9.
史美东 《科技信息》2012,(14):20-20
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辐射相关专业群,可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实验实训条件及内涵建设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职业能力评价考核体系、社会科技服务能力和产学结合改革等几方面介绍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冬梅 《科技信息》2013,(3):294-294,321
以能力为本位的、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据的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内容与结构,应充分反映社会发展、职业岗位、职业素养及人才培养要求,打破学科体系界限,以应用为目的,强调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结构整体优化,其编写应突出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