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美国工业革命的诞生地”,黑石河峡谷的地区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极富历史意义。为此,美国国家遗产廊道遗产委员会设立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于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区保护及重塑的管理规划及措施。本文简述了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的规划情况,通过分析该地区再造规划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探究传统聚落的保护模式模式、联合国家及地方力量以加强公众教育的方式、自然文化景观发展与保护性开发投资平衡的成功经验以及历史建筑再利用及地区生态恢复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澳门建筑遗产中具有多重文化特征,包涵文化的移植性、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的越规性,这些特色文化特征是澳门建筑遗产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源泉,并赋予澳门独特的城市意象,形成澳门城市的"精神".探询澳门建筑遗产中的文化特征,目的是恢复城市建筑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原型,使得澳门城市发展获得具有历史性的灵感记忆的新空间,并为相关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遗产公众价值概念的解析研究,评估分析陕西陈炉镇遗产公众价值内容,探讨发展与促进陈炉历史文化名镇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建议,提出其遗产公众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构建当地遗产保护组织的基本模式。通过"情感驱动、利益引导、智力支持",调动陈炉镇居民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支持居民建立自己保护组织,推动居民发展自己的保护力量。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构成城市环境和历史特征的重要人文因素,是城市历史文脉的表微与物化,是现代都市不可替代的重要标识和发展资源。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一座城市不可再生、不可复得和无可估价的遗产和财富。武汉的里分民居在文化意蕴、人文内涵、建筑形式和构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本文针对里分民居的现状调查,就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渐进性更新”观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已流失昔日生产功能的赣南工业遗产转换成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继续发挥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本文通过对赣南工业遗产的田野考察和数据采集,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路径。赣南工业遗产有中央苏区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分别对应红色工业文化、集体工业文化和市场工业文化三种类型,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及其所承担的历史功能。保护和利用赣南工业遗产应坚持赣南工业遗产分类指导、分类保护的原则,使用融合先进科技手段、发挥文旅及教育优势、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活化设计策略,从而通过城市更新让赣南焕发出新的活力,提升赣南工业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相似文献   

6.
以福州城市内河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考察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对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期望.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存在居民认知度不高、开发不全面、形象定位不明确、缺乏综合管理等问题.结合游客认知和访谈资料的分析,提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开展综合治理、引导社区参与、重视环境教育等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文化型、遗产型城市内河的再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鄂东北虽属汉族聚居区域,但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该地区人们独特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性,也使得该地区的“年文化”与其它汉族地区的“年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东北“年文化”。  相似文献   

8.
金华在古时被称婺州,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市区内历史遗迹及建筑有八咏楼、万佛塔等古代遗址建筑,至今还闪耀着自己的辉煌与荣耀,令游客流连忘返。该文主要对金华市区的主要区域——江南商业区、江北商业区、历史古迹、居民住宅区等城市功能区域的色彩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挖掘城市的历史渊源,发展特色地域文化的角度,评价出金华市城市色彩现状色谱。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城丽江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特点与中国古典哲学规划方法完美结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其经典的城市设计思想及古老的供水系统沿用至今。从丽江古城的保护历程出发,从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古城规划及其保护的综合价值,探索在地文化基质下的古典规划智慧应用,通过多维度规划要素的探寻和解析,试图从遗传至今的祖辈智慧中获取发展城镇“新遗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易斯·芒福德是一位伟大的城市思想家,在其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城市是其最为关切的主题。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以及城市的未来。针对现代大都市的种种问题,芒福德倡导城市建设应该以城市文明为目标,以区域维度构建“区域城市”,促进城市的合理分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区域城市”是缓解现代大都市种种弊端的最终手段。中国现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芒福德的“区域城市”思想相接近,城乡一体化是摆脱大都市困境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应美国“民主中心”邀请,笔者参加了中国赴美考察美国大选代表团。我们来到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旁听了8月15日到18日举行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美国期间,笔者接触了不少共和党官员、民主党人士、国会议员以及其他政界、企业界、新闻界等方面人士,就美国大选等问题进行了交谈。一场演出而已自1831年9月美国反共济党在巴尔的摩首创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名党的总统候选人以来,美国政党为竞选总  相似文献   

13.
人文景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对原有地域性的延续和发展,以及通过再阐释获得现实和未来意义的新地域性的双重任务。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记载了民族时代变迁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承载了不同的社会使命,构成了强大的人类文明,这同时也是人类民族自豪感的源泉。旅游城市地域文化不仅标志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城市的繁荣,也展示着整个人类的精神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通过对兰州市三毛厂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的探索,综合其现状要素,结合区域城市发展概况,针对不同建筑及空间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及景观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5.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见证了泉州古城革故鼎新的沧桑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结构功能的进步,旧街已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由此,西街的整治是必然的。西街片区的保护与更新,应在保持古城风貌完整性和居民生活延续性的基础上,由生态引领,提升西街片区的功能与文化内涵,通过建设传统特色旅游,反哺闽南文化,为西街的步行街改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探讨适应性再利用的动力机制以及其对城市遗产管理带来的影响。认为当前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驱动以及政府经营城市理念的实施,适应性再利用直接导致丽江古城内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消失。为了达到可持续的遗产管理,作为主要遗产管理者的政府应该将居民的福利和遗产的真实性放在首位,并且放弃以经济为诉求,用城市经营来管理城市遗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遗产是城市重要的历史见证,代表着城市的内在文化.以潍坊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潍坊市的地方性特色进行解读,探讨了城市遗产旅游再利用的方法;提出对城市遗产旅游利用的地方性增强措施.结果发现,潍坊市的城市遗产旅游利用与地方性结合较好,通过城景结合、延用古代建筑风格建设城市重要建筑物、在城市遗产原址设立体验式项目等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国殖民时期地名文化这一独特现象文化入手,通过对产生于多文化背景中的地名来源及其复杂的历史和政治背景的分析来探讨美国文化身份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同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特征。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文化身份和殖民时期地名文化,回顾了殖民时期美国文化身份发展历程,详尽的分析了美国殖民时期地名形成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同化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的源泉。实证研究表明,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外来旅游、学习与就业者最为关注审美体验,商业投资者更关心经济体验,本地居民关注环境体验与娱乐休闲体验,而城市管理者则看重形象体验价值。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应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的价值认知偏好与体验需求差异进行价值定位并实施精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对常州而言,其城市文化应以发掘和恢复历史文化记忆为方向,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培养常州人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重建常州重要历史文化遗迹需要市政府在方法和途径上软硬件并举。常州诸多学者也对保护常州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了各项建议,并特别提出了在开挖地铁二号线同时重建白云溪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