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妆花缎和金宝地是继承历代织金、提花和挖花等织锦技术而制成的艺术精品。至今仍然只能采用手工花楼织机织造,起综织地组织,伏综织问丝组织,提花和挖花的结合产生丰富多彩的图案。对于妆花缎和金宝地织造工艺的研究,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高级织锦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经济》2007,20(5):F0004-F0004
南京云锦源自1590年前的南朝东晋时期,刘裕始设“斗场锦署”,用以管理织锦行业至元,明,清三代,随着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不断提高,其类别亦逐渐增多,最终发展为“织金”,“库锦”,“库缎”,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则被认为是中国织锦艺术的最高成就,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其产于南京之故,又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为南京云锦。在2005年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中国丝织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件估价只有10万至15万元的藏青织金妆花缎蟒袍拍品,因最后以52万多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格外引人注目。(图1)这件蟒袍就是采用了云锦中的妆花技术制造出来的。云锦主要包括"库缎"、"织金"、"织锦"、"妆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的发展历史悠久。丝绸包括锦、帛、绢、绸、缎等,其中以锦为上品。各少数民族的织锦又各有其特点和风格。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史悠久,绚丽华美,技艺精湛,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南京云锦集历代织绵之大成,经过能工巧匠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已成为"锦中之锦",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隆回县滩头手工抄纸技艺作为一种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精神高度的活态文化,关注对它的保护、传承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滩头手工抄纸的文化遗产价值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对其传承、保护与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出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五种形式:资料性保护、记忆性保护、政策性保护、扶持性保护和维护性保护;现存的手工技艺传承方式有师徒、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两种,其长期并存并起互补作用;指出传统手工技艺的振兴有赖于市场开拓.  相似文献   

7.
南京云锦色彩绚烂、灿若云霞,素有“中华瑰宝”之美誉。云锦用料极为考究,桑蚕丝、真金(银)线、孔雀羽线等珍贵材料是其常用的原材料。织造云锦的主要原料是真丝。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等地方志记载:“秣陵之民善织,江南盛产蚕丝。”“江宁县南乡土地肥沃,桑林茂盛,桑叶肥润,  相似文献   

8.
手工技艺的特点是活态性、传承性,因而具有发展性,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手工技艺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创造了市场,但云南各民族手工技艺的发展只能走工艺化、艺术化的道路,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江西乃至世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窑火不断,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手工制瓷文化生态延续至今,薪火相传。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景德镇手工制瓷的部分工序发生改变,瓷业习俗逐渐淡化。针对危机,提出从生产性保护入手,完善景德镇手工制瓷的文化生态环境。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来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活态传承,以期达到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良性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草原文明的精髓之一。始于19世纪的中亚社会转型,深刻影响到其发展进程。在新的价值观念和生存法则的影响下,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行业种类不断缩减,最具生命力的女红技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立足于草原游牧文明的文化创新,是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扎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之一,在大理白族地区已有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作为中国"扎染之乡",大理白族扎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图案设计、生动的艺术表现而深受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研究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和图案艺术,对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其传统工艺和特色技法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会是北京丰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生活实用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制度的革新、表演器械的改良、招式动作的创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海外影响力的拓展等进行研究,指出开路会这种传统非遗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对传统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花是一种古老的饮食文化,本文从面花的历史风俗及制作特点入手,阐述了其种类、制作工艺、品种特点以及地方文化内涵.通过对面花制作特点的描述,认识和了解关中地区节庆风俗文化与民间手工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妆花缎初探     
妆花缎是我国古代丝绸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在明、清时期的高级提花丝织物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其花纹色彩的瑰丽多姿、组织结构的精致复杂、练染织造的繁难讲究而言,妆花缎足以代表古代提花织物的最高水平。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者虽然对它时有涉及,但尚未见有较全面的研究著作问世。本文试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妆花缎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妆花缎”辨名;二、妆花缎的组织特征;三、妆花缎的外观特征;四、妆花缎的织造;五、妆花缎的起源与发展;六、妆花级的一个特殊品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云南元阳纸厂手工竹纸制作工艺进行了调查,其制浆分流系统、可拆卸式纸槽在云南手工纸调查中属首次发现.由于该手工竹纸主要用于祭祀,又有机制纸的竞争,从事手工竹纸生产利润不高;而生产手工竹纸劳动强度又大,且近年来竹子又较缺乏,造纸人数越来越少,其传承与保护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调查组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系统、深入挖掘并记录元阳纸厂手工竹纸的相关历史、技艺及其演变、文化,同时应该将其与梯田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弘扬手工竹纸的文化内涵,有可能使得这一文化遗产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6.
赣州黄元米果食俗文化的地方性与传承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州黄元米果的生成与当地独特的文化空间和文化生态息息相关,其地方性主要表现在食材、制作技艺、名称隐含的文化符码、进食黄元米果附带的象征内涵,以及作为文化介质在当地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社交功能。其在物质、技术、精神层面的地方性意义、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传统美食基于风土的在地性。黄元米果的传承,在基于其制作技艺和精神寓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地方文化认同,创建文化感知系统,增强群体间的文化互动,重塑和再创地方意义,强化其作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及传播性。  相似文献   

17.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随着消费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学徒制形式又回归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该文就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学徒制传承手工技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制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2009年宣纸制造技艺以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传承方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宣纸制造技艺的价值和关注度也随之提高。本文通过简述宣纸制造的发展史、技艺特点、制作过程,展示了宣纸的魅力。然而,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进步,宣纸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危机与挑战。文章强调了目前宣纸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宣纸制造技艺的遗传与发展的价值体系思考出发,提出宣纸制造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与挑战性,对其遗传与发展问题提出策略性思考与  相似文献   

19.
苗绣是苗族女性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是贵州苗族文化的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时期,其存在的短板愈加明显,苗绣如何在产业化、市场化规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成为一个值得重点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以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阐述贵州苗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苗绣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推动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贵州苗绣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提出对策,对推进贵州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近代四川棉纺织技术和没备的变迁,论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四川棉纺及棉织经历的从手工到改良,再发展到动力纺织的演变过程。在纺纱方 经历了从手摇单锭纺纱到手摇多锭纺纱,再到动力机器纺纱的过程;在织布方面,从丢梭木机开始,经历了拉梭木机到铁轮织机,再到动力机器织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