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健 《科技信息》2009,(29):I0231-I0232
近年来,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料被译成英文,其中不乏佳作,同时也存在问题。本文从合作原则角度对徐应庚畅销书籍《西湖细语》中“西湖十景”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杭州旅游资料的英译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发展国际旅游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早的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旅游区建设比较成熟,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以及宋城、未来世界、各种专业博物馆等,国内是享有盛名,在国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又连续获得“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旅游业是杭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企业,2003年旅游收入达294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6.5%。但是从来杭旅游的游客种类来看国内的游客占到了绝大多数,入境游客仅占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总数的比重不足4%。这也是目前杭州旅游也发展的最大问题。据国家旅游…  相似文献   

3.
西湖,“山川秀发,景物华丽,自唐以来,为东南游赏胜处。”她在杭州的城市发展史上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作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西湖依然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同时,人们对西湖成因的探讨,也可谓是其源亦远,其流亦长。  相似文献   

4.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6):I0014-I0017
开发钱塘船菜文化,将西湖旅游延伸到郊区邻县去,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议题。杭州自古就是旅游天堂,从吴越国、北宋开始,各地游客源源不绝地来到杭州。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湖旅游软硬件的增加,每年更是吸引一大批中外游客涌来。特别是节假日,西湖旅游人满为患。如何将西湖游客分流到周边县市去,让邻县居民也分享西湖旅游资源,弘扬著名的钱塘船菜文化,将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引伸到近郊邻县去,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杭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象一颗璀灿的明珠,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旅游人数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着,1985年国际游客近25万人,国内游客在1500万人以上。然而,西湖风景区目前开放的各类景点仅50多个,总占地面积也只有4千余亩,以致灵隐、岳坟等“旅游热点”,在旺季时游人超过合理密度十倍以上,灵隐高峰日的游客达5~6万人次,真所谓“人挤人,人  相似文献   

6.
推动和加强杭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杭州旅游尽快融入长江三角洲,是市委、市政府的既定方针,如何能让杭州更多地分享“金三角”旅游业的“蛋糕”,更好地发挥出杭州西湖的品牌效应。现提出以下设想:一、杭州城市的定位,决定了旅游业必须大力推进经过50多年的实践,证明了杭州城市发展目标最准确的定位,就是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这一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打响“游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小平同志早在10年前就说过,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发挥好杭州这个优势,加快资源优势转变成生产力优势,目前…  相似文献   

7.
一、永嘉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人唤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①。这是北宋诗人杨蟠于绍圣二年(1095)任温州知州时歌咏温州首邑永嘉县的诗。杨蟠是王安石、苏轼的诗友,《宋史·文苑四》有传。诗中的“西湖”指温州会昌湖的西湖。在这里杨蟠是以诗人的想象来夸大永嘉城市的繁华呢?抑或真有其事。北宋中期以来,两浙路除杭州是最繁华的城市外,温州的永嘉县(大致包括今日温州市  相似文献   

8.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杭州金衙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清嘉道间诗人龚自珍曾品评金衙庄为“天下名园居第四”(己亥杂诗),清染章巨亦以为“杭州城中园林之胜,以金衙庄为最”(《浪迹丛谈》)。杭州古园林建筑大都依西湖,濒临青山绿水而筑。而金衙庄筑于城中,远离山水,依城墙建园,别具一格,竟列入天下名园。这是因为金衙庄有水势浩茫、古树郁葱、景色幽渺、地博野趣的特色。金衙庄在漫长的岁月中,吸引着明清两代官僚、文人,他们相争购置,作为晚年休息、娱老之地。  相似文献   

10.
李仁 《杭州科技》2005,(2):12-14
明媚春光的俯照下,温柔美丽的西子湖畔,送来了濒湖茶山的缕缕清香。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阵阵龙井茶香中隆重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云集杭州,共享这美妙的一刻。在本次茶文化博览会上,杭州被授予了“中国茶都”的称号。杭州这座城市,与茶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杭州产茶的文字记载,见诸于桐君所著的《桐君采药录》。书中曾述“:武昌、庐江(今安徽境内)、晋陵(今江苏武进)好茗,而不及桐庐。”据考证,桐君系距今4000多年的黄帝时人,是我国医药史上卓有成效的中医药学家,他曾在杭州桐庐一带采药。可见,杭州起码已有4000多年的产茶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杭州检索到了像白居易、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在西湖的山林石泉边雅聚品茗的身影,也听到了乾隆对西湖龙井茶的由衷赞叹,更寻觅到径山茶宴步出国门、东渡日本的脚印……这些历史的印痕弥漫开来,使这座城市的饮茶习俗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绵延至今,兴盛不衰。为了让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茶文化的浓厚,本刊特选了获得本次“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高级论坛论文一等奖的2篇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它那秀丽的景色从来令人神往。古人诗云:“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游人置身其间,无异于置身天然图画中。然而西湖的天生丽质却给建设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2.
大都市发展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政治经济中心,这三个方面的特质相互依托、完整统一地体现了杭州城市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总特色。然而,正因为杭州城市与湖山的大空间布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布局,以及一些人文景观之间的布局过于追求和谐,才给杭州城市空间的拓展和旧城改造及旅游风景点的修缮、建设增加了难度。整体越自然和谐,局部的突破越容易遭致非议,突破之后而又要保持原貌的整体和谐也就越来越难。因此,历史文化保护在杭州更显得异常重要,而又长期得不到理想的解决方案。市委市政府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分重视,日前《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通过评审,即将组织实施。为配合这项工作的展开,部分专家学者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情况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杭州确定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依托钱塘江,寻找杭州新的发展空间。2004年,UT斯达康南下,率先完成了“跨江大计”。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二日,鲁迅在写《〈肥料〉译后附记》一文时,下署“洛文记于西湖之避暑吟诗堂”。查《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八月九日,记有“夜译短篇《肥料》讫”。四天后写“译后附记”,在时间上是完全吻合的,可是,在这几天里,鲁迅并没有离开过上海,也就没有到过杭州西湖。为此,这“西湖之避暑吟诗堂”,一直来被人认为是不知所指。  相似文献   

15.
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是东海之滨的风景名城。景色秀丽的西子湖座落于她的西面,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翠山碧峰之间;气势雄伟的钱塘江奔流在她的东面,似一条巨龙喷洒出雪浪卷空的怒潮。唐宋以来,游人不绝,佳话频传,文人墨客所赋之诗词,斗量车载,不胜枚举,而今成为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6.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9):I0018-I0024
杭州自古就有“天竺佛国”之称,早在五代、唐宋时期,西湖周边的许多庙宇,如,天竺、灵隐、昭庆、净寺、吴山、东岳庙等就有香市活动。西湖旅游雉形,源于吴越国时的早期佛教旅游,一直延续至今。南宋定都临安,皇帝每年御驾天竺焚香礼佛,文武官员拈香拜佛。上行下效,四乡农蚕也以杭州为天竺佛国,为祈求平安丰收朝山进香。世世代代,家家户户,相沿成俗,形成了杭州一年一度的“春汛佛事”。  相似文献   

17.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区因西湖而得名。西湖区位于杭州市西面,平原山水相依,总面积3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下辖7个乡镇、6个街道。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的游览中心,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辖区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西湖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高校众多,智力雄厚,以浙江大学领衔的上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遍布全区,浙大紫金港新校区和小和山高教园区的建成,更为西湖区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依托。西湖区也成为集风景区、文教区、行政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娱乐…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是历代广大人民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创造、享有和传承的整个文化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跟其他重要的社会文化事象密切相关联,并同样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存在和发展。杭州民俗文化,悠久古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也是随着二千一百多年杭州历史的发展,以及杭州人民世代创造传承,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的,是灿烂的杭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传承的古老风俗,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增添了乡土气息;她以绮丽的民间文化,为我国著名的六十二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杭州,带来了东方情趣;她以灿烂的奇情异趣,为这座闻名海内外的风景旅游城市,频添了江南风情。正是这些优秀的、传统的民俗文化,为美丽的杭州赢得了“世风更比西湖美”的光荣赞誉。  相似文献   

19.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柳永歌咏杭州西湖的词章《望海潮》(东南形胜)里的名句。对“桂子”一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唐宋词选》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一百首》都径直注之为:“桂花”。其实不确。“桂子”一词,最早似出自唐、宋之问《灵隐寺》诗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联。《南部新书》里有段话与“桂子”的含义有关,兹引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斌 《杭州科技》2008,(6):63-64
西溪是杭州著名的"三西"(西湖、西溪、西泠)之一,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如何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的水体,改善湿地水质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