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田静 《泰山学院学报》2011,33(2):111-116
进入后危机时代,各国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复苏将是后危机时代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模式。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法律框架、政策措施和机构设置方面为"低碳"复苏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也面临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瓶颈"的严峻挑战。在这方面,作为发达经济体代表的美国和德国的做法可以给我国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历经了前两年经济危机,整个世界,全球股市、企业、汇市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行业,中国旅游行业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处于不景气的经济条件下,也需要我们认清它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处于经济低迷时我国旅游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3.
在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增强的支撑下,2019年货币供应量增长平稳,社会融资规模多增较多。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平稳,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落。人民币汇率跌破"7"后运行稳定,跨境资金总体偏"净流出"。2020年我国金融运行与调控面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各国货币政策掀起宽松潮的外部环境,也面临猪肉价格阶段性抬高CPI涨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等内部问题。金融开放步伐加快使得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更易带来外部风险冲击。2020年货币政策要在"稳增长""防风险""控通胀预期"等多重目标间权衡和相机抉择,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俄美大国角力的焦点。中国的经济腾飞带动了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而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是中国突破能源运输安全瓶颈的选择之一。中国需要积极务实地展开外交活动,直面国际竞争,充分发挥中国市场优势,与中亚各国有效合作,最终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为经济崛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转化为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各同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救市,但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进出口衰退的趋势在短时期内很难逆转.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现阶段各国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传统的"两反一保"措施外,"购买国货"成为一个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孙壮志 《世界知识》2014,(10):52-55
持续半年的乌克兰政治危机,逐步演化成俄罗斯与西方的正面对抗。随着美、欧对俄罗斯制裁的升级,俄罗斯的外交也越来越强硬,有人惊呼“冷战”第二季已经拉开帷幕。与此同时,俄罗斯加强了与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合作,被西方从G8中“开除”的俄罗斯是否会经历一次重大的外交调整?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不同经济体形势严重"分化",大宗商品市场巨幅"暴跌",新兴经济体风险全面"暴露"。一定程度上,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2015年比2008年更加艰难。展望2016年,全球经济"后危机时代"仍将延续,整体呈现一个弱复苏格局,分化的态势仍未实质性改变,美国经济相对稳健,欧日复苏仍将疲软,新兴经济体的风险层  相似文献   

8.
以2013年9月21—22日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为背景,在深入探讨反思会议上争论的主要政治地理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概括出目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4个政治地理热点问题:(1)从"综合国家竞争力"到"国家地理竞争力";(2)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到"奥林匹克地缘政治经济运动会";(3)从中国古代"三国之争"方略到世界现代"三个大国博弈"的战略;(4)从国外的地缘战略论到重新发现毛泽东的地缘战略思想.以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和具体战略,认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有新政治地理观念、思维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地缘的临近性,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交往与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一直稳步发展。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这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合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亚各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和政治转轨、社会转型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0,(19):44-45
<正>打经济牌"生不逢时";搞政治改革心浮气躁;岛内舆论评说不一——马英九上台两年有余,其执政风格和能力与民众期待存在较大落差,民调满意度持续低迷。11月即将举行的台北、新北、大台中、大高雄和大台南等五大"直辖市长"选举,囊括全台约60%的人口,被视为攸关2012年台湾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领土扩张和势力范围争夺,转向合作构建伙伴关系,谋求共同安全、发展和繁荣。当前,大陆塑造和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海洋国际规则不断演化。拓展于已有利的海洋空间是各国海洋竞争的核心,对塑造海洋地缘政治格局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世界,并肩在路上。这是国人绘制的全球科技合作新蓝图。从2001年至今,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已启动实施了11年,这一纸蓝图铺开,自此耕耘不辍,在多项国际科技合作中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全球对地测系统、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欧盟“伽利略”计划……无不有黑发黄肤的身影参与其中。科技外交:一马当先,处于我国外交战线的前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价值链快速分解,人们的创新活动日益连成整体,也让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相互合作。“十一五”期间,中国科技外交进入重要发展阶段,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国际标准制定等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日益成为外交领域的重要议题。科技外交已处于我国外交战线的前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合作迎来了历史性新机遇。中国油气企业与中亚国家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与中亚国家开展油气资源合作的风险,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根据专家意见,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风险具体划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安全风险、资源及技术风险。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亚国家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亚五国由于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经济等原因,中国与其在油气资源合作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其中塔吉克斯坦为最高,哈萨克斯坦为最低。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国经济复苏出现了放慢的迹象,英国经济近来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英国从1979年7月发生经济危机,到1981年5月下降到最低点,共经历了23个月。同英国历史上的各次危机比较,是仅次于1929—32年那次大危机的第二次严重危机。从1981年6月份开始到1982年年末,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基本上是停滞不前。从1983年初开始,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今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3月份民  相似文献   

15.
正正如9.11事件对国际秩序所起的催化作用那样,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地缘政治经济震荡将会持续下去。在其影响下,国际政治的连贯性几乎完全丧失,世界正面临三重危机叠加的局面:疫情在全球蔓延以及再次失控的风险、持续的无法轻易摆脱的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及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争端。其中,疫情蔓延与经  相似文献   

16.
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负面影响巨大,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持续低迷,投资存在不可持续性的情况下,我国及时启动了拉动内需的宏观政策。本为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特现象分析入手,在分析内需不足的原因后提出了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对拉动内需政策几点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使我国国家安全深受影响和挑战。为铸造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一要加强与邻国之间的战略交流与合作,构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二要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营造和平和谐的国际环境;三要全面加强国防军事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复苏需要新的驱动,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国家实现经济共享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应时代要求,我国有意愿在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共享的过程中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方案。然而,阻碍经济共享实现的挑战很多,需要沿线国家着眼经济共享的远大前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协调利益分配、深化伙伴关系、建立联合安全机制、加强次区域组织合作,推动经济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与台湾以防疫为名,关系持续走近,而中美、两岸间的良性合作却呼之不出。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下,台海地区既有的矛盾、风险不但没有缓解,反而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偏见作祟,中国与美国、大陆与台湾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疫情之外,美国签署《台北法案》,就台湾拓展国际参与问题大做文章;中美两军在台海周边军事活动的针对性逐步加强,传统地缘安全风险大大提高。在后疫情时期,美台关系的走向正成为台海地区高度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了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该文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厘清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指出其已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单链研究,向多链交叉、异链融合和全链延长的战略延伸.在此基础上,建立“采掘—加工—消费—回收”的全链思维,并将其作为研究边界,融合传统的安全评价思路,综合考虑初级矿物供给安全、基础工艺技术产权安全、地缘政治格局安全和环境、人权问题带来的贸易安全等维度,从资源供给安全、贸易流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回收及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准确识别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断链”、“短链”和“弱链”风险点,提高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和贸易竞争等引发的重大安全问题奠定基础.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