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协会在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同行业或某经济领域中的经营秩序和竞争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行业协会行政依附性强,受政府干预大,无明确的地位,已有法规、规章分散、零乱,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足。行业协会法律地位的缺失,是其不能成为有效接管政府让渡职能的社会载体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完善,行业协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主体,在经济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原有的经济法律关系带来变革。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公立高等学校被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但其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并不明确,成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界定公立高等学校行政主体法律地位为研究思路,在全面分析公立高等学校多重法律身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公立高等学校的公务法人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以法律来规制公立高等学校的行政权力,构建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公立高等学校被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但其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并不明确.成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界定公立高等学校行政主体法律地位为研究思路,在全面分析公立高等学校多重法律身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公立高等学校的公务法人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以法律来规制公立高等学校的行政权力,构建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4.
行政合同概念之检讨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是研究进而规范行政合同的基础。长期以来,学界关于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多有分歧,主要表现在行政合同主体的范围、行政合同法律关系的归属、行政合同主体的意思自治程度、行政合同主体的地位等方面。从行政合同的主体要素、内容要素、意思要素、目的要素、地位要素和形式要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行政合同作如下界定,即所谓"行政合同",是指为了公共目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依法设立、变更、终止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及以之为载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体系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团体。但法律对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组织的团体并无统一规定,人们根据企业等经营主体所组织团体的行业性和自律性,通常把这类团体称之为"行业团体"、"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或者"自律组织"。实践中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模糊,规范混乱,行业协会在其发展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发生角色冲突。本文试对行业协会相关概念、规制主体适格问题及缺陷完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在行政问责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公民的积极参与,才会使政府负起责任。"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是行政问责制度核心宗旨,也规定了只有人民才能作为问责制度真正的主体。本文正是在此理念上简单浅析了一些我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治理逐渐成为行政治理模式的主流,行政主体理论逐渐难以自洽。应将行政主体分为职权行政主体和职能行政主体,赋予履行行政职能的私主体职能行政主体地位。解除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之间的连带关系,公私合作被告的确认先判断私主体是否为职能性行政主体。扩大行政调解范围,摆脱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诉讼制度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行政主体在实施赋权或授益性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被称为添负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添负行政程序属于程序瑕疵,与"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规定不得为"的依法行政原则不相符。添负行政程序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推诿转嫁责任的一种手段,并且其与不作为行政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当前要解决添负行政程序行为这一问题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行政可诉性,故能从建立行政监管纠错机制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两方面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权利救济,以推进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审判过程的经验表明,利益衡量(价值判断)不仅存在于对最终的司法认定的"完整事实"赋予法律效果的阶段,同样也存在于对构成最终事实的若干构成要件的判断阶段.行政审判的经验还表明,人民法院更倾向于选择在事实构成要件的判断阶段适用利益衡量方法,而不是在对最终"完整事实"赋予法律效果的阶段.因此,应遵循立法规定,于"两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完整的行政听证主体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行政行为民主、公开、公正的要求,因此以行政听证主体为对象,通过与各国听证主体制度的比较,解析我国行政听证主体制度的不足,并通过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及挖掘我国地方立法实践运作的创新举措来探讨我国行政听证主体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