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郎欢 《科技信息》2012,(22):163-163
诗是文学中最优美的艺术。译诗,则是创造美的艺术。译者在译诗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诗歌的审美体验,力求发掘和再现诗歌之美,并努力引导译语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美的共鸣,获取心灵的愉悦。  相似文献   

2.
(一) 汉诗兼有音(韵律、节奏)美、形(诗体格式)美、景(物象、事态)美、情(情思、意趣)美。汉诗英译如何处理原诗的音、形、景、情,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诗言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白居易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古人论诗、评诗,多重在志、思、情、义。因此,诗情,即诗的志、思、情、义,是一首诗的根本。汉诗英译,首先要准确传达原诗所表达、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所谓诗情。否则,便要产生根本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著名的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一首小诗谈开,并试译4种,供读者比较。作者认为,译诗,应有两种忠诚:一是对原诗形式的努力追求;二是对原诗意境的准确把握。最后本人需强调的是,译诗的起点和归宿都应是对原诗意境的深层挖掘和忠实诠释。  相似文献   

4.
本从我国名的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一首小诗谈开,并试译4种,供读比较。作认为,译诗,应有两种忠诚:一是对原诗形式的努力追求;二是对原诗意境的准确把握。最后本人需强调的是,译诗的起点和归宿都应是对原诗意境的深层挖掘和忠实诠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古诗《饮酒(五)》和其英译诗的美学共性和个性比较,探析原诗和英译诗中的美学思想1.质朴清逸美;2.禅境哲理美;3.空灵充实美。  相似文献   

6.
向婷婷 《科技信息》2010,(23):I0243-I0243,I0318
诗歌是文学艺术宝库的瑰宝,其语言高度凝炼且表意丰富、韵律则有音乐之美,也因此难以译好。如何评价译诗优劣,许渊冲的"三美论"为我们提供参考标准。本文根据"三美论"分析"WhenYouAreOld"两译本各自所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主张"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其"风韵译"理论在诗歌翻译界独树一帜。《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后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偶成"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通过比较李白《赠汪伦》一诗的两种译文的异同,来说明诗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以及复译的客观现实必要性和主观努力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刘禹锡《竹枝词》 (一首 )的六种英文译诗 ,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评价 ,探讨其优劣得失 ,并评出一首最佳诗译 ,以说明译事之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英诗作中存在的虚实特征,即对尚质求真的英文诗和尚意求美的中文诗的审美特质略作分析,揭示中西诗歌对译中的互通性和互补性。进而探求译诗“传真”与“传神”的关系和运用以及对译作“后起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古诗主要有格律诗、五言诗、七言诗,其结构紧凑,用字含蓄委婉,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感寥寥几行就表现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或一个优美的意境,且兼用了对称、押韵、双关、谐音等修辞方法,使之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不过,要在译文中把原诗的音美、意美、形美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对于译者来说是一件难事。不仅是译诗,就是翻译过来的译文,也没有一篇能与原文完完全全地对等,也就是说,无论是从风格上、形式上、用词上原文与译文总有差距,而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译诗是翻译中的难点,译文与原文的…  相似文献   

13.
李明  董瑞虎 《科技信息》2010,(8):I0174-I0174,I0176
由于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语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诗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即译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然后提出要解决不可译性,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清平调》三章诗问世千多年来,注释家蜂起,各家所见不一,是三章难解亦难译的诗。作者较深入地研究了本诗,于文中提出了“花人合一”之说,并将其译成英文。本文阐述了作者这一观点:译诗者必须具有译诗的素质,诗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类交际空间的不断缩小、人类相互了解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可译。  相似文献   

15.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入手探讨诗歌翻译问题,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美,就必须在译诗中寻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契合.还从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角度,对比了《春晓》原文及其四种译文,并对四种译文的审美品质做出了评价.经过分析讨论,发现这一标准不仅可以作为翻译诗歌审美评价的标准,同时也可以成为诗歌翻译实践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撰写目的是研究英诗汉译中传递节奏音乐美的原则和方法。在传递节奏产生的音乐性时,论者提出应遵循两个原则:1)译者有权利对原诗的音乐性进行再创造,但须以原作为基础;2)译诗中应该有原诗的总体音乐效果。论者主张以“顿”代“步”,并补充一条:译诗的“音顿”须和原诗的“音步”一致,须讲究“顿格”。  相似文献   

17.
王婷 《科技信息》2009,(25):183-183
诗歌是语言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音美、形美、意美合而为一的典范。关于诗歌翻译的理论,许渊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独具见解地提出了译诗的“三美原则”。彭斯的爱情诗“A Red Red Rose”广为流传,有诸多译本,本文将对四个译本对比分析,探讨其中“三美”的再现与得失。  相似文献   

18.
“一年之计在于春”,世人无不爱春光。然而,真正善于发现春光韵致的还是诗人。他们不仅用眼去欣赏美,而且还用心去创造美。多情的心孕育了无数姿态纷呈的诗花,灵巧的笔描绘出万紫千红的春色。当我们漫步咏春诗苑,领略其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会享受到更优雅更丰富的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雷克斯洛斯的中国译诗集《中国诗一百首》的分析,可见他在翻译中国诗时尝试运用中国诗歌的创作方法,表现出了一定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雷克斯洛斯的译诗,融合了西方翻译诗学和他本人对中国古诗特点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人译诗风格。他的译诗讲究节奏,以单音节的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他的译诗动词使用精当,以一个传神的动词描绘动态的场景,以动态意象取胜;他的译诗注重追求意境,追求原诗的整体美学效果,通过一些隐含意义取胜。雷氏译诗既是好诗又是好译。  相似文献   

20.
李白《静夜思》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李白《静友思》的五种译文,尝试探讨汉诗英译的真谛。汉诗英译不应是亦步亦趋地复制和模仿原诗,而是在充分理解原诗内容的基础上,将原诗的韵致、意象和情愫跃然纸上,以求译诗像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