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开创“中国之声”专刊,发表了一些海外华裔科学家对中国科研工作评估与改进建议的文章,获得了科学界的广泛反响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刊曾选摘其部分内容,载于去年的2月号上。10个月之后,《自然》杂志(2004年11月18日)再奏“中国之声”,又请多位更加熟悉中国科研工作状况,包括有较长期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目前已在国内科研机构任职的著名科学家,或对我国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或对某一领域科研工作的成就与问题,坦率陈词,进一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有的意见,即或只是一得之见,但亦都有所据,而且出于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真诚与热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刊再予择要摘载(部分标题本刊编者作了适当改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去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开创“中国之声”专刊,发表了一些海外华裔科学家对中国科研工作评估与改进建议的文章,获得了科学界的广泛反响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刊曾选摘其部分内容,栽于去年的2月号上。10个月之后,《自然》杂志(2004年11月18日)再奏“中国之声”。又请多位更加熟悉中国科研工作状况,包括有较长期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目前已在国内科研机构任职的著名科学家,或对我国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或对某一领域科研工作的成就与问题,坦率陈词,进一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有的意见,即或只是一得之见,但亦都有所据,而且出于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真诚与热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刊再予择要摘载(部分标题本刊编者作了适当改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05,(12):46-48,F0003
一、科技政策、科学与社会、探索与假设、技术预见、格物论坛、专稿、观察与思考英国《自然》杂志再奏“中国之声”:中国科学发展的“瓶颈”和改革的方向((((((([1-2]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1-3]大科学和小科学(((((([1-4]如何看待中国科研机构领导的年轻化(((((((([1-6]更好地吸引海外的优秀人才([1-8]关注科学不端行为(((([1-10]中国做好应对重大流行性传染病威胁的准备了吗(([1-12]中国能否融入分子医学主流([1-13]从大坝修建看科学家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渠道((([1-14]更有效地利用中国的灵长类科研资源((((((([1…  相似文献   

4.
来信摘登     
去年以来的《自然杂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改进,看了以后很高兴.为了进一步办好贵刊,我想提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供您们参考. (1)建议开辟“学术讨论”或“学术争鸣”专栏.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一样,对许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看法,即使对一篇文章的评价也如此.除了通过实验检验与  相似文献   

5.
中外科技桥梁正当我应美国科学院院士阿亚拉(F.J.Ayala)教授之邀赴美工作之际,收到《自然杂志》编辑部为创刊10周年纪念专辑而发的约稿函。很多外国朋友都知道有一种“中国的Nature杂志”,并且交口称赞,足见《自然杂志》影响之广。十年来,《自然杂志》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通过《自然杂志》两次预言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  相似文献   

6.
塑人 《科学之友》2003,(7):21-21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歌手朱迪科林斯曾与座头鲸一起歌唱,融合了热带各种动物叫声的唱片《雨水之声》曾在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自然音乐”风靡一时。但动物们到底会不会唱歌呢?美国《科学》杂志前不久载文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科学》2007,59(5):F0002-F0002
王淦昌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王淦昌先生也是《科学》杂志的名誉编委,为纪念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本刊特选登部分照片,以此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8,(3):1-1
我们开辟“编读往来”这个栏目,旨在加强读者与编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只有一个:了解并尽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把杂志办得更好。辽宁大连的读者徐继渝最近致信本刊,提出他对本刊的几点建议。《大自然探索》以“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为办刊宗旨,徐继渝的意见十分中肯,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大自然探索》办得更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伟 《世界科学》2004,(1):29-30
中国青年学者王磊因其在实验中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扩充了生物体的遗传密码,获得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这一成果被学术界誉为“将来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突破。同时被《科学》评出的5位区域奖荣得者中,中国学者陈清因其在感觉刺激和信号传导方面的新见解而获奖。 王磊是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的惟一获得者,是继时松海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时松海因其在大脑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于2001年获此大奖)。本刊在介绍王磊及5位区域奖获得者的同时,将王磊发表在《科学》上的“扩展遗传密码”一文摘译给读者,便于对其研究领域及应用前景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近来,对科学界“巨头”的抱怨之声时有所闻。《科学》杂志不时刊出报道,给人这样的印象,即大实验室的老板们就象十九世纪资本家那样盘剥他们的雇员。一些日报抓住每一次机会将科学家描绘成一些挥霍无忌的败家子和骗取钱财的窃贼,却始终未能对科学上每一次最终导致问鼎诺贝尔奖金的巨大突破加以报道,反而每每以醒目标题披露有些科学家的科研丑闻,大肆渲染。如今,《细胞》杂志也开辟篇幅向“大型科研”发难。也许,现在正是对这些观点、意见表示异议的时候了。许多这类抱怨者似乎不明白,科研组合大型化已  相似文献   

11.
在非典肆虐后的2年时间里,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实验,期望早日攻克这种超级病毒。在去年9月的世界顶级科学刊物《自然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一项突破性科技成果:他们找到了一种新途径,能让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猴子,服药后病毒复制量减少75%,肺部损伤明显减轻。“小干扰核酸”药物对传染病细胞有治疗作用2003年4月,中国许多地方非典肆虐。面对严峻的疫情,著名生物技术专家李宝健教授提出了一种研制非典特效药的设想,这就是应用“小干扰核酸”来研制非典特效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机械工业海外情报》杂志每年5月发表一篇有关中国工业的综合性文章,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资料多半来源于《红旗杂志》、《人民日报》、中央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国通信》、《香港大公报》等。文中数字,本刊未作核对,仅供参考。内容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13.
姚诗煌 《科学》2007,59(5):1-2
创新之风的吹拂,嫣红了中国科学百花园。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科学》周刊、《自然》周刊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不断有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发表,在物理、生物、信息、数学、考古等许多领域,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令人瞩目。春风熏人、意气风发,于是媒体上不时有“我们何时能获诺贝尔奖”的讨论。然而,许多人对此热闹景象却头脑清醒。  相似文献   

14.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2,(4):30-30,29
就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维持生命的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自然》杂志采访了“浮游植物的力量”作者、美国罗格斯大学环境科学家保罗·法尔科斯基(Paul Falkowski)。  相似文献   

15.
编后记     
在《大自然探索》杂志创刊三周年之际,方毅同志为我刊题词:“追求科学真理,探索自然奥秘”,给予我们很大鞭策和鼓励。钱人元教授为我刊“科学家论坛”撰文《导电高聚物的一些问题》以及景遐斌,朱道本和曹镛等人的“聚合物导体研究”专栏文章,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导电性高聚物新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许多成就。本期继续发表钱学森同志向本刊推荐的谭暑生同志关于时空理论研究成组文章之二《标准时空论力学》。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末日之钟”:地球毁灭只有5分钟今年1月17日,《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宣布: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时53分拨快2分钟,至晚11时55分。该组织是1945年由参与研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创立的,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两年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了“末日之钟”。“末日之钟”表盘上只有4个圆点,划分从晚11时45分至午夜零时的15分钟。“末日之钟”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令地球科学家们猝不及防。一年过去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们在回顾这次地震时仍在为因缺乏预见而自责。5月14日出版的《自然》以“沉睡的巨龙”(The Sleeping Dragon)为题刊发杂志首席记者亚历山德拉·威茨(Alexandra Witze)从地震灾区发回的报道以及《自然》为地震一周年回顾专题配发的社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报道指出,与其他地震相比,这次地震更加暴露出地震灾害研究领域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正>值此英国皇家学会举行其350年庆典之际,《自然》杂志撰文主张:科学院应该更多的吸收女性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并积极参与到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去。《自然》杂志最近采访了几位法国青少年,当问及他们对科学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7,(3):1-1
今年1月17日,《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宣布: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时53分拨快2分钟,至晚11时55分。该组织是1945年由参与研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创立的,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两年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了“末日之钟”。“末日之钟”表盘上只有4个圆点,划分从晚11时45分至午夜零时的15分钟。  相似文献   

20.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1984年6月7~13日刊载了欧洲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个特殊小国组成的一个微观欧洲的代表所反映出的当代问题,该文出自该杂志总编之手,是迄今介绍欧洲低地国家较科学概况系统、全面的科学文章;也是本刊继去年7月份刊出的《日本科学面面观》后又一组系列文章,现摘其主要内容译出,以供读者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