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晨 《科学之友》2007,(7A):51-51
胡杨是唯一一种生活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胡杨仍然是“死亡之海”——沙漠的生命之魂。  相似文献   

2.
生命与环境     
徐晓白 《现代化》1989,11(9):42-43
  相似文献   

3.
生命     
《科学之友》2005,(8):16-16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人体可望“种”出耳朵;单性繁殖可望成现实;世界最早字母文本被破译;鸟类爱“污染”白色汽车……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则与外星生命有关的信息引起国内外很多人的注意:7月10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经过几年讨论,完成了一份名为"行星系统有机生命的限制"的研究报告。报告围绕"生命构成是否有别的样式"这个核心问题,反思了以地球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认为人类以自己习惯的对生命模式的理解、搜寻外星生命的努力迄今尚无进展,这至少提醒人类应该以某种新的眼光来理解"生命",并以此扩大外星生命搜寻范围;而不久前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则报道了科学家对外星生命的新研究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顽强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超乎寻常地顽强,哪怕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也会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苦难。在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任何物种都不会泯灭离世!极端环境里的极端生命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6.
极端干旱荒漠的“荒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龙骏 《科学通报》2011,56(31):2616-2626
本文所研究的极端干旱荒漠(简称极干荒漠)的“荒漠化”是指, 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极端干旱荒漠的土地退化. 极干荒漠占中国干旱区总面积的36.9%左右, 包括部分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盐渍化土地、“吐加依”和劣地等类型, 其中约50%左右的土地有一定的生产力, 而且往往是荒漠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系统的终端, 不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新发现的巨大潜势, 并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前沿阵地, 在能源、矿产、水资源、生态、生物多样性、旅游和特色农业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今人口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少的全球化的世界, 面对这些大面积还具有生产潜力的“边缘”土地, 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 由于极干荒漠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 沙尘暴肆虐,土地退化极为严重, 面临全球变化和愈来愈严重的人类干扰的挑战, 发生了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的重大事件. 如荒漠盆地生物地理结构与格局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遭到极大的改变和破坏; 荒漠中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和珍贵基因的丧失; 荒漠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丧失等. 极干荒漠的荒漠化的客观存在, 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灾难, 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强大实力和需求下, 充分发挥科学的作用, 打造出由土地-水-荒漠化防治的高端技术, 建立极干荒漠的荒漠化新概念及其治理与保育的时机已成熟. 本文根据多年考查实验, 提出极干荒漠的荒漠化分类、特征、保育和重建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周俊 《世界科学》1997,(8):13-16
1993年,笔者曾在《世界科学》(1993.[2])上发表了“地球原始有机圈与生命起源同源说”一文,其中重点有三:一是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原始有机圈的起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讨,即‘以“地球原始有机物(圈)及生命的起源”这一命题来代替传统提法“地球生命的起源”’;二是提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诞生不仅仅是原始(太阳系)尘云物质的凝聚、集结,而且是自前地球尘云时期起,到地球形成,直至生命出现,形成生物圈,其中有机物与无机物都是同源共生、同步演化和相关发展的”,即“地球由原始弥漫态星云到凝聚态星球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如果其它世界存在着微生物,NASA成立不久的宇宙生物学研究所的领头人则计划找到它们。  相似文献   

9.
专门研究动物物种进化历史的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道加尔·狄克逊撰写了一本书---《人类灭绝之后的动物》,对没有人类的世界——"后人类时代"进行预测。道加尔讲述的故事从人类之后5000万年开始。那时,大陆漂移的动力使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和北美洲重新连为一体,而南美洲则成为唯一的岛屿。尽管那时的动物在很多方面与现在的动物还是基本类似的,但差异已经出现,动物们快速进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此外,人类消失所留下的空间刺激新的动物种群出现。这是一些你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动物,比如会滑翔的猴子,会冲浪的蝙蝠,长着盔甲似的角的山羊,长着花瓣一样耳朵的老鼠,等等。它们成功地开拓自己的栖息地:森林、山地、苔原、沙漠、岛屿……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道加尔对未来动物的描述并非全部虚构,而是依据基本生态规则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征得作者和出版者的同意,我们摘取书中部分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在宇宙中寻找水和生命屡遭挫折后,有科学家认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这句话至少在地球上被认为是真理。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在搜索宇宙中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时,也着重于寻找水的存在。可是至今为止,从火星的表面下层到其他星球上,仍一无所获。不禁令人思索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就像深海鲸尸生态群落一样,生命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为此,科学家到地球上最寒冷、最炎热以及其他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地方去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结果他们发现了数以十亿计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2.
早期火星的气候是否与早期地球的气候相似 ,过去有过许多理论解释地球生命的起源 ,因此科学家更加关注火星上可能曾有过生命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最小基因组与生命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家睿 《科学》2004,56(5):18-19
生命最本质的特征是。每一个生物体都拥有一份控制其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图”.这份“设计图”还可以一代代地遗传下去。在孟德尔和摩尔根时代,这份“设计图”被称为“遗传因子”或者“基因”,而在后基因组时代则被称为“基因组”。如果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关心的是物种起源。那么今天的进化论研究者则是把视野聚集在基因组的起源。此外,寻找最早基因组的工作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维持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生物个体的基因组应该有多大。换句话说,能否得到一个满足生命活动最低需求的最小基因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惊动美国政府的文章。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数十名科学家历时十余年,花费4000万美元,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之后该成果在《科学》上发表。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博士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并将它命名为"辛西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以地面观测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有关天体运动的理论,并以地球为基地开始了探索宇宙之旅。最早的地心说认为,宇宙中的恒星都是围绕地球运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众多行星之一,而太阳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不点。 从1957年起,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射了无数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6.
谢懿 《世界科学》2011,(12):24-24
根据一项由美国和法国天文学家联合进行的新研究,在火星历史的早期。最有可能拥有微生物的地点是火星表面之下由热液活动造就的温暖潮湿环境。  相似文献   

17.
腾月 《知识就是力量》2008,(11):F0002-F0002,1
以下为2008年英国维康基金图片奖获奖作品。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是一家独立的资助科学研究的慈善机构,由亨利·威康爵士于1936年创办。基金来源于私人捐款,并以长期稳定的方式经营管理。维康基金的用途是“发展用于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科学研究”,主要资助对象是英国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8.
拥有30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美国史密森学会发布了一份地球上本不该有生命迹象的十大生命生存环境奇迹的排行榜单。在这些地方的极端环境条件中,人们都已经发现了微生物和动物。这也许意味着,在火星上发现生命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鼓励研究人员和摄影爱好者更好地发现显微镜头下的生命之美,奥林巴斯公司从2004年开始举办"生物显微摄影大赛"。最近,2011年大赛获奖名单揭晓,10件摄影作品获得优胜奖,64件作品获得提名奖。虽然这些获奖作品所展示的生命世界大多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用肉眼是很难看到如此清晰的生物表面纹理和内部结构的。显微摄影师们所展...  相似文献   

20.
一、选题目的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抑制环境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2000年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次扬沙、沙尘暴,进入2001年以来,我国北方又发生了5次大范围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恶化的环境威胁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