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杨健,陈晓丹,朱兰妃(海南医学院附院儿科,海口570102)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31.2随着实验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骨髓移植(BMT)已成为近20年以来新兴的临床应用科学,并已经使白血病,淋巴瘤,神...  相似文献   

2.
胎儿脐血作为富含CD34+细胞等造血干/祖细胞一个新来源,具有细胞增殖速度快,来源充足,收集安全等特点;脐血移植同样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随着脐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成功,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建立大规模脐血库以满足临床需求。建立脐血库技术上要求改善细胞冷冻保护剂组成,控制降温速率和细胞复苏方法,以获得理想的脐血干/祖细胞收率。同时由于脐血库液氮保存设备费用昂贵,需要预先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减少样本冻存体积,以满足建库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搜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住院的视神经损伤患者23人,其中男15人,女8人,年龄在5-77岁之间,平均年龄30.1岁,其中原发性视神经萎缩12人,遗传性Lebers病5人,视神经发育不良者1人,视隔发育不良者2人,视网膜色素变性者3人。治疗前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乙肝表面抗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甲胎球蛋白、癌胚抗原检查,眼科检查视力、眼压、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等,采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收集的23位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每次(给药间隔3-5天,每次给予5*107个干细胞)。对视神经损伤患者治疗前后检测实验室指标及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的进行对比,分析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结果: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眼压无显著性差异,视力、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的潜时、波幅变化明显。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患者的过程安全可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4.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肝脏迁徙途径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体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方法:采集新鲜人脐血,梯度离心及低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将2.0~5.0×106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模型鼠,24、48、72 h、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模型鼠,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结果: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一绿色荧光影像.细胞移植24 h内可见荧光信号由进针孔迁徙至汇管区,移植治疗48 h时移植细胞定居于汇管区,48 h后荧光信号向坏死病灶区域迁徙,1周后在肝脏坏死局部区域可见稳定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示踪体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动物实验证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在肝脏局部经历了"进针孔至汇管区","汇管区至病灶区"的二次迁徙模式.  相似文献   

5.
也许您还记得,20年前,有部日本电视剧叫《血凝》,叙说了一位美丽可爱姑娘患有白血病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在当时,白血病是一种被称为“血癌”的绝症,而近年来,这个不治之症的堡垒,已被攻破。目前干细胞源骨髓由他人志愿捐助,来源毕竟太少,而且受体还会有异体免疫排斥反应。能否找到更安全更普遍的来源呢?能!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伴随着新生命降临时清澈的啼哭声,母与子相连的脐带随之被剪断、被丢弃,在这被丢弃的垃圾中就有着这种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脐血。它不仅有重要的用途,更能挽救生命。脐血含有大量造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体积分数5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疾病模型,测定ALT/AST水平、肝脏切片HE染色评估造模效果.治疗+模型组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将其置于MesencultT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利用贴壁法进行纯化、扩增.扩增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含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的H-DMEM持续诱导.采用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定量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及其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变圆而且聚集成团;细胞的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而且细胞能分泌少量胰岛素,并对糖刺激具有反应性.结论:在高糖环境中,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当今细胞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主要热点之一,从干细胞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分类等方面对干细胞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干细胞在移植治疗、克隆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它能长期地自我更新,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分化形成多种终末细胞的能力,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分化潜能各异。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到所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本文概述了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它的可塑性,综述了分离培养技术及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上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影响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与检测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分离方法、血浆(血清)、渗透压、细胞因子的保存等因素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和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明胶沉降加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两步法分离比传统方法能分离到更多的单个核细胞;混合脐血血浆比胎牛血清更能支持造血细胞的生长;高渗透压对集落形成有一定影响,而低渗透压对集落形成更为有害;在37℃下保存细胞因子,其生物活性下降最快,-30℃冷冻保藏较好地保持其活性,解冻次数对生物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天然雌激素雌二醇为代表,以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为手段,检验了六氯苯与雌二醇共同作用时的内分泌干扰活性及其机理.结果发现六氯苯具有强烈的内分泌干扰活性,但与雌二醇混合后,呈现明显的拮抗效应,内分泌干扰活性被显著抑制.机理分析表明六氯苯、雌二醇、二者混合物都可以干扰雌激素受体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激活转录因子、诱导细胞增殖.路径分析表明,六氯苯与雌二醇的拮抗作用与雌激素受体通路无关,主要原因是雌二醇降低了六氯苯对ERK的活化程度、降低了p-ERK蛋白的表达、从而干扰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分析表明,雌二醇弱化六氯苯内分泌干扰活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c-Myc蛋白表达.上述发现为六氯苯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六氯苯污染沉积物的电Fenton法处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牺牲阳极电Fenton工艺对被六氯苯污染的沉积物进行处理的方法,分析了电Fenton方法对河流沉积物中六氯苯的去除能力,研究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以探索河流沉积物修复的新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以不锈钢片作为电极对模拟沉积物进行电Fenton处理,在外加电压15V、初始pH值为3的条件下,2h处理后六氯苯的去除率可达56.7%。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圆双折射光纤的偏振特性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个能确定高圆双折射光纤保偏性能的特性参数.文中还给出了对线偏振光输入、出射光消光比满足一定设计值下高圆双折射光纤固有线双折射及弯曲半径与光纤扭转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这些结果为这类光纤的设计及性能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构建电力运检知识图谱的关键步骤之一的电力运检命名实体识别问题,通过构建一种基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隐马尔可夫-条件随机场-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hidden Markov-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HCB)模型方法研究了电力运检命名实体识别问题。HCB模型分为两层,第一层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模型进行训练预测,再将预测结果输入第二层的CRF模型进行训练,经过双层模型训练预测得出最后的命名实体。结果表明:在电力运检命名实体识别问题上HCB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及F1值等指标明显优于单模型以及其他的融合模型。可见HCB模型能有效解决电力运检命名实体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太湖周边土壤中8种有机氯杀虫剂残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集的环太湖周边35个土壤表层的样品,利用ASE萃取技术,使用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氯苯、氯丹、滴滴涕类物质(∑DDTs)、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和灭蚁灵。结果表明,太湖周边土壤中六氯苯、∑DDTs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7.1%,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未检出。总有机氯杀虫剂平均含量为68.9μg.kg^-1。其中∑DDTs占97.6%,是太湖周边土壤中有机氯杀虫剂的主要成分,其残留来源有历史造成的,也有最近施用含滴滴涕杀虫剂造成的。六氯苯是太湖周边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但残留量很低。  相似文献   

16.
选取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作为采样点,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松针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进行了研究,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表面清洗和不清洗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对一年生松针样本进行清洗和不进行清洗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HCB和HCH:的残留量在各采样点分布差异较小;DDTs浓度较高,各点变异较大,部分公园松针中富集的DDTs有三氯杀螨醇输人的贡献特征.北京公园松针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降低较多,但DDTs有较高的残留,HCB的残留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γ辐照降解HCB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2%的H2O2以及10-2mol/L的NaNO3溶液体系中,γ辐照技术降解六氯苯的降解效果的差异,分析研究了其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前后溶液体系的Cl-浓度;另外对γ辐照降解HCB的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的异丙醇和10-2mol/L的NaNO3溶液体系对γ辐照降解HCB具有抑制作用,而在低剂量下1.2%的H2O2对γ辐照降解HCB具有促进作用,空白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异丙醇溶液体系拟合效果最差;γ辐照降解HCB的降解产物主要为氯苯类化合物,且反应体系中Cl-浓度是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γ辐照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六氯苯进行脱氯.  相似文献   

18.
以六氯苯为例,用超声波辐射及与其它高级氧化技术(AOPs)相结合来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结果表明,当超声波辐射与紫外线辐射结合时,六氯苯的降解率与单一超声波辐射降解率几乎相同,分别为39.7%和40.0%;而当超声波辐射与光催化相结合时,由于所添加的TiO2颗粒促进了空穴的形成,降解率可提高到49.4%;当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提高到0.1%时,降解率可提高到49.2%;当用双频超声波辐射时,六氯苯的降解率高于任一单频超声波辐射.经过1h超声波辐射,20/176kHz双频、20kHz单频和176单频条件下,六氯苯降解率分别为57.5%,3.67%和41.0%.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组织蛋白酶B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组织蛋白酶B作外源基因重组构建克隆载体,自重组菌株HCB-DH10Bac、Histag-HCB-DH10Bac中提取穿梭质粒,脂质体法转染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系Sf21细胞,转染液再感染细胞,收集感染3~4d的上清液,提取芽生病毒的DNA,PCR法鉴定外源HCB基因,感染上清进行SDS-PAGE、Western-blotting、蛋白酶活性检测.结果:感染上清中的芽生病毒的DNA作模板扩增出预期的1700bp片段,SDS-PAGE、westem-blotcing检测均在28ku处有明显表达产物,且表达产物有蛋白水解活性.  相似文献   

20.
The feasibility of poplar (P. tomentosa) foliages as passive biomonitors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ir was explored.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poplar foliages for HCHs, DDTs and HCB were similar, the amount of HCHs, DDTs and HCB increased with foliage growth in spring,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There was no obvious distinction in the accumulation styles between the adult leaf and the leaf-litter. This accumulation pattern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poplar foliage, and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our work, giving an evidence for the “bud burst effect” in plants. The technical HCH and DDT were used largely in history and not used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was a little usage of lindane and new input of o,p’-DDT in recent years, and dicofol usage may be the main source of o,p’-DDT. Concentrations of HCHs, DDTs and HCB in poplar foliag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pine needles at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 there is a positiv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OCP concentration data of two kinds of trees. It presents no difference in the accumulation style between two kinds of trees. The level of OCPs in the poplar foliage reflected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OCPs in air. The result of this work showed that the poplar foliage can be used as the bio-monitor of OCPs in air. 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Basic Research of China (Grant No. 2003CB415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