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浙江大学主办的第3届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在医学和实验室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2.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9):55-55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依托温州医学院建设,实验室主任由温州医学院副院长吕建新教授担任。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医学遗传学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采用现代细胞遗传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某些遗传病,特别是与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的遗传病的遗传基础及其发病机制,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第3届国际数量遗传学大会(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ntitative Genetics)于2007年8月19~24日在浙江大学召开。这次会议距1987年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召开的第2届国际数量遗传学大会已时隔20年。这段期间,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大量新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数量遗传学在动植物育种、人类遗传和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各种新型标记的不断被开发、各种基因组数据的大量累积也给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和研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对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已将人类遗传学带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极为广泛的范围内研究人类基因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因组学的发展正面临着从“以大规模测序为目的”到“以大规模测序为手段解决科学问题”的一个转型。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基因组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高测序适量转变为如何利用新的测序技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藉此,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中国遗传学会于2009年10月21-23日在北京市举办“2009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  相似文献   

6.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1,(3):7-7
“人类基因组项目”发表人类基因组序列初稿10周年。为了进行周年纪念,杂志发表了三篇关于人类基因组学的重要论文。来自“美国国家人类基冈组研究所”的EricGreen和MarkGuyer等人介绍了关于基因组医学未来的一个设想。见证了‘八类基因组项目”诞生的EriCLander回顾了基因组学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前景作了推测。ElaineMardisi讨论了在过去10年推动基因组研究快速发展的DNA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7.
《国际学术动态》2008,(2):31-33
首届中美统计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15~18日在山东青岛举行,与会专家与代表共计150余名,其中美国专家18名。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共提交论文28篇,其中外国代表提交论文14篇,其论文涉及系统生物学与统计遗传学的发展现状,特别是介绍了国际上在统计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学领域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技术,让国内的代表有机会与国际前沿接轨,为推动我国学者运用统计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将成为我国基因组医学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因组学的真正起点,是1983年前后酝酿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系列公开讨论和会议,距今整整30年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共同体"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完成图的绘制结束是2003年,距今也已整整10年。10年沧桑也好,30年沧桑也好,"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组学研究发展所造成的巨变正在发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本期的特别策划文章就是深入介绍这沧桑和巨变的:从彻底解读一个人的基因组到有能力解读每个人的基因组。现在我们再来展望未来的基因组学与基因组生物学,谈谈这个基因组"新纪元"里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首先是基因组学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从基因组学研究的诸多"路线图"(用来描述学科发展前景的学科规划)说起。科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造福社会。基因组学研究在医学方向上的路线图是: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生物学—疾病生物学—医学科学—医疗保障。前两个是  相似文献   

9.
<正>简介:王志敏,生于1978年,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遗传学部研究组长、上海市疾病与健康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青年PI、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海席勒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在干细胞、肿瘤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和多基因疾病、生物医学转化应用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与地方各大项目、人才基金,参与多项973、863课题,发表文章30余篇。  相似文献   

10.
《科学观察》2011,(3):59-5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研究员分别应新创国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美国植物科学杂志》)和Frontiers in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植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前沿》)的邀请,从2011年1月1日起担任该两期刊编委。  相似文献   

11.
茶树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茶树基因组进化的了解.利用44篇参考文献,综述近10年来国内外在茶树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表观遗传学、起源与驯化、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前景和可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科技》2008,7(3):51-51
由中国、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协作组”,22日在深圳、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宣布: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这一宏伟计划将测定选自全世界各地的至少一千个人类个体的全基因组DNA序列,绘制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图谱。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7月2~6日,第四届国际昆虫基因组学大会暨第七届国际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南大学、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及柑桔主要病虫害持续控制基础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承办。会议以"昆虫科学与昆虫产业"为主题,旨在促进交流昆虫基因组学、昆虫生理生化、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探讨害虫防治和昆虫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本文从叶绿体起源,叶绿体DNA的遗传方式,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四个方面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另外,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居群遗传学、谱系地理学和叶绿体基因工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15.
科技大观     
神经遗传学芯片有望于2003年问世 一个加拿大神经基因组学实验室2002年6月下旬宣布,已步入其与当地私人、公共和学术组织合作开发神经遗传学芯片工具两年计划的第二年。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神经退行性变疾病。 该实验室隶属加拿大安大略省生物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  相似文献   

16.
进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对于人类疾病基因鉴定、家畜和作物有用基因克隆、有用药物分子设计等均有重要指导作用,也会帮助阐明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和基因组机制,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进行的益生乳酸菌L.casei Zhang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历时15个月,近日全部完成。这是我国第一个独立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基因全序列测定,标志着我国在乳酸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8.
5月17日.“第二届后基因组高峰会议”在北京大观园酒店隆重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基因组学时代的医学”,着重探讨基因组学研究在医学,制药以及临床实践上的应用,会议为期3天,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印度、荷兰、新加坡和台湾以及中国内地的共260多名科学家出席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第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的概况,特别指出发育遗传学是遗传学走向下一世纪的主流,对于物种基因组的研究也是当代遗传学的重点之一。作者回顾了第15-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的特点。期望1998年将在北举行的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到得成功。大遗传学是指在理论遗传学的框架内对于物表面型各个方面的遗传控制机理进行研究的发育遗传学,因此更进一步将生命科学各个分支成一体,成为生物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W.Fiers等人1972年首次破译基因序列,开辟了遗传学的新时代,即基因组学时代。此后,很多生物的基因序列被破译。这些里程碑式的发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出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克隆技术。基因组图实验、克隆基因、转录等过程中的大量数据需要分析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