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油松容器育苗相关技术的叠加效应,试验研究了遮阴网、植物动力2003、ABT-3号与常规容器育苗技术集成后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遮阴网加容器、常规容器、常规大田三种育苗方式比较,测定对发芽天数、出苗天数、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量和成苗率等指标的影响。采用植物动力2003不同浓度梯度比较,以苗高、地径指标确定最适喷施浓度;以植物动力2003与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比较,测定对苗高、地径指标的影响。采用ABT-3号4种浓度梯度比较,以出苗率确定最适拌种浓度;以最适浓度拌种,测定对苗高、地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网加容器育苗能显著促进油松容器苗的生长;植物动力2003稀释1500倍喷施效果最佳,叶面喷施可明显增加油松容器苗的生长量;ABT-3号拌种浓度以50 mg/kg效果最好,使用该浓度拌种1a生油松容器苗苗高增加0.8cm,地径增加0.04cm。  相似文献   

2.
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大力推广生物菌肥。研究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试验材料,研究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2)喷施固氮菌肥+化肥配施;处理(3)固氮菌肥拌种;处理(4)喷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收获期调查株高、分蘖数、穗长、穗重、单株产量、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菌肥后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效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菌肥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棉花施用新美丰牌全元素动力微肥的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地小区的对比试验,棉花拌种和喷施新美丰牌全元素动力微肥(肥精1号、2号 两剂型),具有较好的增产、抗逆效果,增产12.7%,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麦业丰结果表明,成穗数和穗粒数随喷施浓度增高有一定降低,并能有效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但对株高没有影响,从而增强了小麦抗倒能力。原剂型375-750ml/hm^2处理增产6.8%-11.2%;新剂型375ml/hm^2处理增产14.2%。麦业丰拌种试验表明,高浓度麦业丰拌种,可抑制小麦出苗和降低株高,影响产量,但主要器官干物重则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5.
体外实验,对家兔全血或血浆用8%(0.72M)CaCl_2溶液9∶1做抗凝剂,用常规实验测定了8%CaCl_2抗凝血的可逆性,样本放置不同时间后,37℃,用生理盐水1∶1、1∶1.5、1∶2稀释,测血样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一期法)实验测外源性凝血系统在样本中的凝血活性;白陶土非特异粘附实验测接触因子或血小板生理活性。结果证明:8%CaCl_2溶液可逆性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对抗凝血系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河套平原临河站点监测的春小麦“永良4号”品种为例,运用DSSAT-CERES-Wheat模型,经过参数校正和验证,模拟不同生育期多种灌溉配额组合下的春小麦产量,优化灌溉方案,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1)DSSAT-CERES-Whe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套平原春小麦“永良4号”的生长过程;2)春小麦的灌溉水生产效益随总灌溉量增加呈下降趋势;3)分蘖期灌溉是保证春小麦产量的基础,拔节期的灌溉量对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益作用最为明显,春小麦产量对乳熟期灌溉量的响应最不敏感;4)春小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分别灌溉30、105、30和30 mm的水量,为河套平原春小麦“永良4号”品种的最优节水灌溉方案,优化后的方案可保证春小麦产量,并且能提高春小麦灌溉水生产效益与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铜大师不同比例拌种、灌根和喷施,对棉花苗期的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均有防治效果,使三种病发病晚、发病轻、增强无病区的免疫能力,同时对棉花生育也有促进作用。其中拌种、灌根、叶面喷施以800倍液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达83.84%-69.62%。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应用“高巧”种子包衣剂在张易镇种植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当地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庄薯3号为供试品种。试验设3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10m×6m=60m2,等行距排列,排距80cm,行距60cm,株距0.28cm,667m2播种4000株,每小区播种10行,360株马铃薯。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高巧包衣剂拌种平均产量达到1581.6kg/666.7m2,比不拌种增产19.8%,比常规拌种剂增产11.7%,产值达到1518.3元/666.7m2,净产值达到813.7元/666.7m2,比不拌种净增产值17.07元/666.7m2,投产比达到1:2.1,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抗旱剂一号”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新型抗旱药剂,在农作物和果树上喷施有明显的生理效应和抗旱增产效果。农作物方面已有了较详细的报导。1989—1990年我们在盆栽苹果上喷施使用,也得到了类似的效果。本项研究是用抗旱剂一号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根芽的生长进行了测量记载。为抗旱药剂浸种的抗旱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麦饭石拌种的田间实际效果,以甜菜为试材,开展了麦饭石不同剂量的排种试验,并与稀土、多元微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的麦饭石拌种效果最好,其次是2.5%的稀土拌种。因此,麦饭石拌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革春小麦传统的撒播种植方式,提高产量,1999年,我们在临潭县新城农技站试验田开展了春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新城乡农技站的试验地上,海拔2700m,年均气温3.8℃,年均降水量512mm,相对无霜期82d,土壤为栗钙土,前茬为油菜。耕层有机质2.2%、碱解N60PPm、速效p2O58PPm、速效K2O250PPm、肥力中等。1.2 试验设计与方法共设3个不同处理:地膜穴播机播种;三行人力播种机播种;露地撒播(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3×10m),供试春小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磁光增产素及植光素拌种、喷施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光增产素及植光素均使大白菜叶球重及产量比对照组增加15—30%,且品质有所改善,其中以磁光增产素拌种加喷施和植光素喷施增产效果较佳。本文还对二种新产品的增产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青花菜的10叶期开始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青花菜产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其中喷施浓渡为0.3%时花球直径最大(14.17cm),产量最高(25835.13kg/hm^2),增产率最高(50.13%)。经方差分析,0.3%的磷酸二氢钾处理与对照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青花菜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喷施0.3%磷酸二氢钾时,青花菜花蕾中Vc、钙、镁、磷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下青海省春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关键期,本试验以阿勃春小麦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条播、沟播、浅旋沟播与免耕4种耕作措施,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杂草防除时期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耕作措施下,杂草均在5月下旬达到出苗最高峰,6月下旬出苗结束,且对春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和发生量的影响表现为正常条播>免耕>浅旋沟播>沟播。进一步研究发现,沟播措施2叶期除草,春小麦每公顷产量(3 348.75±2.38)kg最大,播种后2~4叶期除草,较其他时期有利于春小麦分蘖数、穗长、株高及千粒重的增加。研究结果得出,沟播抑草效果最好,且在春小麦2~4叶期除草有利于其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60%异丙隆·炔草酯WP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采用茎叶喷雾法,评价不同剂量下60%异丙隆·炔草酯WP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用60%异丙隆·炔草酯WP(有效量900~1 080 g/hm~2)在春小麦3叶至5叶一心期进行茎叶喷施,防除一年生杂草株防效果达80%以上,鲜重防效80%以上,各处理区小麦增产12.47%以上。施药后对小麦叶色进行观察,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异。该药剂对春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效果显著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6.
1.1品种选择四月慢、五月慢、上海青帮。1.2种子处理根据病害种类选其一。a.用种子重量的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霜霉病)。b.用种子重量的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的0.2%~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防黑斑病、炭疽病)。c.用农抗751按种子量的1%~1.5%拌种(防软腐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适宜在我区棉田应用的杀菌剂 ,通过对50 %立枯净、35 %棉壮可湿性粉剂不同用量、不同配方试验 ,认为用35%棉壮0.3 %、0.5 %拌种量效果较好 ,尤其是以0.5 %拌种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应用稀土元素提高天然草原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天然草原上的稀土元素喷施浓度、时间、次数和不同化合物的比较研究表明:适宜的喷施浓度为10×10 ̄(-4)~15×10 ̄(-4),可增产8.67%~15.45%;适宜的喷施时间为6月下旬,可增产20.20%;以喷3或4次的生物量较高,增产25.75%~35.14%;不同化合物的比较试验初步证明,是稀土元素起增产作用,而不是硝酸根中的氮;532hm ̄2的中间试验,3年平均增产11.87%,幅度为8.99%~15.63%.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粳稻合系22-2为材料,研究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喷施乙酰水杨酸和EDTA抗旱剂对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喷施乙酰水杨酸和EDTA有利于促进粳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提高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和保水能力,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细胞膜伤害,有利于抗旱保苗。两种抗旱剂中乙酰水杨酸处理对提高粳稻幼苗抗旱能力的效果较EDTA强,浓度均以1g/L较佳。  相似文献   

20.
1.氮肥对害虫有刺激、腐蚀.熏蒸作用。用2%尿素溶液或1%碳酸氢铵或0.5%的氨水液在根外喷施.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对蚜虫、红蜘蛛等体形小、耐力弱的害虫.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