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命运、历史与真实——读余华《活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著作。汤因比先生在这部著作中之所以能够驾驭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 ,主要在于他有一个科学的系统观作为方法论。他正是运用整体性观点、动态分析等观点 ,才得以构筑起一个坚实的史学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和对外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全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迈向21世纪之际,为纪念马克思诞生18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重新阐明并强化《共产党宣言》一书发表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一、《宣言》的历史意义探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应当置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考察。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继《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合写的又一部力作。在《宣言》问世前夕;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科学技术都已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德国和其它一些东南欧国家也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已经日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威廉·沃尔什的著作《历史哲学导论》在西方世界很有影响,本文立足于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这一核心问题,进行阐释,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有机会读到黎菱同志所著《印度妇女:历史、现实、新觉醒》一书的清样。黎菱同志曾在印度逗留过较长的时间,她搜集阅读了大量有关印度妇女的文献和资料,会见并访问过印度各界妇女的精英,还深入到某些基层,进行了解和考察。她把这些材料整理之后,严肃地撰写了此书。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许多中国妇女,可能象我一样,关心印度妇女的历史、现实和新觉醒:古代和现代印度妇女的生活和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她们为改善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位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数学史家汉克尔(H.Hankel,1839—1873)对数学的发展做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往往被下一代人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唯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在讲解数学科学的特点时,一般人津津乐道的有三点:高度的抽象性;体系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往往忽视了它的第四个特点:发展的连续性.纵观整个数学的发展历史,任何一个分支莫不如汉克尔指出的那样,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因此可以说,数学是历史的科学,是由历史成果积累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批批中国历史学者奔赴美国学习。时光荏苒,当初青涩的留学生大多已在学术上打开一片天地。功成名就的背后,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甘苦。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31位当初在美国立身扎根的学者们或叙或议,讲述那一代在美国的中国历史人的种种经历。这部回忆录集的作者们虽然个人经历千差万别、研究方向迥异,但让笔者印象深刻共鸣阵阵的是感怀恩师的那些篇章。这些学者每每谈起当年导师对自己的扶助与关怀,感激、感动、感慨之情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8.
独倚轩窗,手捧香茗,细读散文集《让梦想照进现实》,我深有感触。这本书把我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让我进行了一场心灵之旅。关于梦想,作者在文章《让梦想照进现实》中是这么说的:有梦就要追。也许,不是每颗种子都能开花,但是不努力发芽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不是每条小船都能到达彼岸,但是如果不下水搏击风浪。  相似文献   

9.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黄宗羲有没有民族气节?他的《明夷待访录》究竟为谁而作?第二,黄宗羲是否朱明孤臣?他的思想是否地主阶级在野派的回光返照?第三,黄宗羲的主张是否曾产生启蒙作用?能否把他的政治思想看作民主思想的萌芽、新时代的曙光?作者通过对黄宗羲写作的两篇著作《留书》和《明夷待访录》的比较分析,对谢刚先生在《<明夷待访录>与清初文字狱》一文中提出的全盘否定黄宗羲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反驳,并从正面论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先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也是半个多世纪来具有很大影响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专著。书中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独到见解。本文试图就此略加述评,有解释不当之处,请各位史学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梁启超研究历史人物所持的历史观的核心是英雄史观。正如他指出的,“罗素曾言:‘一部世界史,试将其中十余人抽出,恐局面或将全变。’此论吾侪不能不认为确含一部分真理。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问如?佛学界失一道安,失一智,失一玄奘,失一慧能,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其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看待历史──读《成吉思汗全传》刘曙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当中,大概只有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然而,正是这些对于西方的征服战争,引来了国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日本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也是日本战争遗留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右翼分子,企图为历史翻案,拒绝承担侵华战争历史责任。若槻泰雄作为一个具有理性与良知的日本学,针对这股反历史潮流之风,在其名的《日本的战争责任》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应正视历史的责任,战争根源于天皇与天皇制。此言既出,冲击了日本国内出现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使日本民众从更高的理论角度认识那段历史、去认知战争的性质与责任。  相似文献   

14.
结合表现主义理论,分析库切著作《彼得堡的大师》中情节、人物和叙事的特征,展现库切通过重塑历史人物和事件,描述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和心理状态,目的是揭示现实世界中南非种族隔离猖獗继而解体这个过程中人的状态和作者本身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叶雷 《科技潮》2013,(4):65-65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不是培养,也不是灌输。更不是强制性的东西。它应该是使人生长”。著名作家、西南民族大学老师宋石男,在为大学新生撰写的寄语中说:“站在大学门口,我们要明白,独立而有尊严的生活。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曾经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沈括就是北宋时代地主阶级的进步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军事家。他积极参加王安石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7.
李慧 《科技信息》2010,(17):I0142-I0142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完整而科学的概括,是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三个方面的统一体,正确理解"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林举的《玉米大地》凝神于一草一木的生死荣枯,聆听来自地层和天空的音响,寻觅人类与自然的神秘互动,挖掘凡俗生活背后的人文内涵。他悉心洞察历史与现实的脉动,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连绵衔接处呼吸吐纳,神游于先辈的传奇故事和自己的童年记忆中,胸怀历史,接纳现实并展望未来,体验生命的尊严、人文的光辉和历史的厚重。  相似文献   

19.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是对小说主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伟大文献——《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到今年三月一日已经问世七十三年了。在党中央一再号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两个文明建设的今天,重温这一光辉篇章,犹如春风拂面,使人耳目清新。文中,有关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的阐述,读来更给人无穷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