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研究了Bi2O3气相扩散及其热扩散工艺条件对半导化SrTiO3基陶瓷的介电性能(ε)、介电损耗(D)、非线性系数(α)及电阻率(ρ)的影响,用SEM和EPA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Bi2O3主要集中在晶界附近.用SrTiO3气相扩散法成功地获得了εapp>50000,D<0.01,α>6.0,ρ>5×1010Ω·cm的SrTiO3基多功能陶瓷.  相似文献   

2.
水热合成Ba(ZrxTi1-x)O3的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40℃加热14h的水热方法制备出Ba(ZrxTi1-x)O3(x=0,0.1%,0.2%,0.5%)粉体。研究了1200℃到1280℃的烧结效果。XRD物相分析证明其结构为单一钙钛矿相,在水热法合成过程中,引入Na^+离子,使晶格半径减小。SEM结果显示,在1250℃烧结得到的陶瓷晶粒生长较好,结构致密,晶粒分布均匀。与固相反应法相比,水热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烧结温度,合成的陶瓷密度可达92.4%。介电测量表明,作为矿化剂的Na^+部分取代Ba^2+,会导致Ba(ZrxTi1-x)O3样品的介电峰明显宽化。实验观察到样品在40℃时出现了明显的损耗峰,可能是钠离子替代钡离子并产生氧空位所致。介电常数随Zr掺杂量的增多呈上升趋势,居里点温度随Zr掺杂量的增多向低温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3.
应用传统的陶瓷制备工艺制备Ba0.7Sr0.3TiO3陶瓷靶材,讨论了Ba0.7Sr0.3TiO3陶瓷靶材的最佳工艺条件.用XRD衍射仪分析了预烧粉料的物相结构,并结合热失重(TG)分析确定了BST(70/30)粉料的预烧温度,用SEM观察了Ba0.7Sr0.3TiO3陶瓷靶材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显微结构,用Agilent 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测得BST靶材的介电性能,用Precise-Workshop测试BST靶材的铁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陶瓷制备工艺制得晶粒较为均匀、结构致密的Ba0.7Sr0.3TiO3陶瓷靶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940℃预烧2h,13000C烧结2h.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b0.93La0.07(Zr0.57Ti0.43_0.9825O3的纳米粉体,并用其烧结陶瓷,制备出细晶粒PLZT陶瓷.讨论纳米粉体粒径的大小、物相的形成条件及其对细晶粒PLZT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粉体尺寸的减小,PLZT陶瓷晶粒尺寸降低,与传统固相法烧结的陶瓷相比,细晶粒PLZT陶瓷的室温介电常数增加,压电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Zn—V-B玻璃料的添加对(Ba,Sr)TiO3PTC陶瓷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玻璃料增强PTC效应的原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240℃烧结后玻璃料促进了晶粒长大,但1280℃烧结后对晶粒生长影响不大.玻璃料一方面有助于晶粒长大和室温电阻率的降低;另一方面高阻的玻璃料存在于晶界增大了晶界电阻随玻璃料加入量增加,1240℃烧结后室温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烧结温度高于1240℃,室温电阻率单调增大.通过分析Mn02和V205在ZnO压敏陶瓷中的变价以及Mn提高BaTiO3陶瓷PTC效应的机理,初步认为V的变价是玻璃料显著改善PTC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Nd3+浓度(0.1mol%~2mol%)掺杂的BaTiO3陶瓷的电性能.结果表明,当Nd3+浓度为0.1mol%~0.2mol%时,轻度Nd3+掺杂的BaTiO3陶瓷是半导性,而当Nd3+为0.6mol%~2mol%时呈绝缘性.BaTiO3陶瓷室温下的体电阻车ρV随Nd3+浓度的变化呈U型特性曲线,当Nd3+=0.15mol%时材料具有最低的ρV和最佳的正温系数(PTCR)效应,相应于最大的平均晶粒尺寸AGS和介电常数ε。随着Nd3+浓度的增加.材料的ε和居里常数C下降,同时ε与C值密切相关.SEM照片显示了Nd3+含量对材料晶粒尺寸的强烈影响.此外,还分析了ZrO2对(Ba1-xNdx)TiO3系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过量PbO对0.25Pb(Mg1/2W1/2)O3-0.41Pb(Ni1/3Nb2/3)O3-0.34PbTiO3+5% WO3+0.25%MnO2+xPbO陶瓷(简写为PMW-PNN-PT基陶瓷,x=0,0.04,0.06,0.08)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用半化学法制备了PMW-PNN-PT基陶瓷,通过对预烧粉体和陶瓷的XRD分析确定其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陶瓷的微观形貌,用LCR测试仪测试陶瓷的介电性能。结果随PbO含量的增加,预烧粉体中立方焦绿石相Pb3Nb4O13(简写为P3N2)逐渐减少,三方焦绿石相Pb2Nb2O7(简写为P2N)逐渐增多;过量PbO可以增加陶瓷中的钙钛矿相含量,减少P3N2和Pb2WO5的含量,使陶瓷的晶界逐渐清晰,晶粒发育良好,陶瓷的介电常数逐渐增大,但介电温度稳定性逐渐变差。结论采用半化学法制得了高介电温度稳定性的未过量PbO的PM-PNN-PT基陶瓷,其介电常数高于日本TDK公司的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a^2+离子(<50mol%)对Na扩散(Sr,Ca)TiO3系电容-压敏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XRD及IR吸收谱的实验结果表明,Ca^2+离子的加入,使立方钙钛矿结构发生畸变。这些结构上的变化,使得当Ca^2+离子含量增加时,晶粒电阻率上升,晶粒尺寸减小;在Ca^2+离子的含量约小于30mol%时,随Ca^2+离子含量的增加,经Na扩散热处理后陶瓷的视在介电系数增加,压敏电压降低。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制备Mn掺杂的PLZT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陶瓷进行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PLZT室温下是纯四方相晶体,Mn掺杂会增强PLZT的四方对称性,而过多的Mn掺杂会抑制晶粒长大.介电性能测试表明,该陶瓷体系具有明显的弥散相变特征,Mn掺杂会使PLZT的居里温度降低,一定量Mn掺杂会增大介电常数,但损耗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电子陶瓷工艺,制备了Ba0.6Sr0.4TiO3/MgO/Mg2SiO4复相陶瓷(MgO和Mg2SiO4按相同重量加入),研究了MgO和Mg2SiO4含量对复相陶瓷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及介电可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O和Mg2SiO4含量的增加,陶瓷的晶粒尺寸略有增大,低频(100kHz)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可调度和介电常数温度系数降低.随着偏置电场的增强,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变化不大(均在10^-3量级).当MaO和Mg2SiO4的百分含量均为30%时,获得了室温介电常数为101.6、介电损耗为0.0017及1.79kV/mm偏置电场下介电可调度为12.19%、介电常数温度系数为0.009℃^-1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1.
ZnO压敏陶瓷次晶界及其对对陶瓷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与等温烧结时间对ZnO晶粒中次晶界的影响及次晶界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作用,结果发现随烧结温度升高,等温烧结时间延长,次晶界趋于消失,次晶界的存在将增大ZnO晶粒的电阻率、削弱ZnO压敏陶瓷的脉冲能量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与等温烧结时间对ZnO晶粒中次晶界的影响及次晶界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作用,结果发现随烧结温度升高、等温烧结时间延长,次晶界趋于消失,次晶界的存在将增大ZnO晶粒的电阻率、削弱ZnO压敏陶瓷的脉冲能量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借助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无铅压电陶瓷压电、介电性能的测试,研究了BaTiO3含量、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对(1-x)(Bi1/2Na1/2)TiO3-xBaTiO3(简写为BNBT-100x)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BNBT系陶瓷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BaTiO3摩尔分数x=0.06、预烧温度850℃、烧结温度1130℃、保温时间2h。通过XRD分析了BNBT系压电陶瓷的晶体结构类型、晶胞参数及晶格畸变随着BaTiO3摩尔分数的变化,确定了该体系的三方-四方的准同型相界在x=0.06~0.08之间。  相似文献   

14.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SrBi2Nb2O9陶瓷,研究烧结温度对陶瓷的密度,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制备的陶瓷致密性好,晶粒较小,为单一的层状钙钛矿结构,并显示出良好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ZrO2对Cr2O3-Al2O3复合陶瓷的增韧性能,利用WES-100型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研究了ZrO2在Cr2O3-Al2O3陶瓷中的烧结行为以及热处理制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XRD和SEM分析了陶瓷的韧性与晶体结构及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ZrO2质量分数的增加,Cr2O3-Al2O3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烧成的陶瓷的致密度提高。ZrO2晶内的(Cr0.6Al0.4)2O3晶粒能产生巨大的热压应力,阻止裂纹扩散,产生明显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陶瓷制备方法制备了单组分锆钛酸铅(PZT)和梯度PZT铁电陶瓷材料.对两者的介电特性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单组分样品在相变处介电常数出现峰值,而通过热扩散形成的梯度铁电陶瓷能拓宽相变区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较高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7.
以Bi3TiNbO9和TiO2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Bi3TiNbO9(BTN)压电陶瓷.用X线衍射仪和电子显微镜等对陶瓷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固相法可在较低烧结温度下制备出单相的BTN陶瓷.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BTN压电陶瓷的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较高的成型压强可以制得致密且均匀的BTN陶瓷.再结晶可以使晶粒生长均匀,且能够承受较高的极化场强.在8kV/mm场强下极化的BTN陶瓷的压电常数d33为5.6pC/N.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Mg4Nb2O9(MN)微波介质陶瓷,研究了V2O5和Li2CO3共掺杂对MgaNb2O9陶瓷烧结行为、相结构、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V2O5和1.5%Li2CO3共掺杂,能够将Mg4Nb2O9(135O℃)陶瓷的烧结温度降至925℃,且有助于Mg4Nb2O9单相的形成.3.0%(V2O5,Li2CO3)共掺杂样品在925℃空气中烧结5h可获得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13.7,品质因数为77975GHz).  相似文献   

19.
Dy2O3掺杂对BaTiO3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进行稀土氧化物Dy2O3掺杂改性,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气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离子取代行为和晶格参数与固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Dy2O3掺杂量对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y2O3在陶瓷的烧结过程中可抑制晶粒生长,使晶粒尺寸变小,提高了陶瓷的致密度.当掺杂量w(Dy2O3)为0.6%时,陶瓷晶粒的晶格常数达到最大值,此时晶粒内部缺位浓度最低,常温介电常数提高到4100,在-15~100℃范围内,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率为±10%,交流击穿场强为3 2kV/mm.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Nd掺杂Bi4-xNdxTi3O12(%=0,0.25,0.5,0.75,1)层状铋系钙态矿无铅介电陶瓷。利用XRD、SEM和宽频IZR数字电桥测试手段研究了Nd掺量、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Bi4-xNdxTi3O12(BNT)陶瓷晶相、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实验中Nd的最佳质量掺量为0.75,最佳烧结温度为1050℃,保温时间为4h,BNT陶瓷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