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身是建立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环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然而,由于受人类中心主义历史演进的影响,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这种哲学基础地位受到了种种质疑。对这些质疑的有力驳斥,成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的最好辨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进行分析,认为弱式人类中心主义是对强式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超越,而可持续发展是对弱式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环境伦理观成为当今环境伦理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分析这两种环境伦理理论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所遭受到的困境,论证了环境伦理只有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才是目前更具有适用性的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沿人类中心主义的路一直要走下去。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一直是其热点问题.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三个层面上。本文主要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关系演化为线索,在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两大派系在对抗阶段的主要观点及争论的焦点与实质:在第二部分阐述在变革阶段两大派系的新发展,从而为二者的兼容带来了希望;在第三部分兼容阶段在各自的局限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人类中心主义”对“非人类中心主义”兼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等人地关系理论的分析 ,认为不同的关系论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认识 ,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以往人们都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的,在这种传统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战胜自然,创造了当今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就如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这种传统价值观在带领人类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带来当今威胁人类基本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对危机,走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唯一选择,由此便产生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征 ,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 ,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 ,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自然最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9.
郭哲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35-138
目前,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以及生态失衡都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为解决这些问题,西方学者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思想虽然有着重要的警醒作用,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理论层面的局限性,在现实操作层面也不具备可行性。为此,笔者认为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科学发展观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下,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高扬,它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人口的过度繁衍。反思当前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人口的过度增长有关。人类已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我们就要理性地规约自身的生产,讲求人口正义,使人口的增长控制在自然可以承载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人是创造人的世界的主体。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也显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奉行的是互利互惠的准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为满足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自然生态环境因盲目开采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与生态旅游具有共同的价值指向,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当然,非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分膨胀有"矫枉"价值,但本身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3.
誉嘉挥 《广东科技》2011,20(19):21-25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开始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走出当前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基本要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改变传统世界观,树立生态世界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持久健康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并自觉扬弃人类中心主义,这是"自然辩证法"教学中颇具难度的问题之一。讲授人类中心主义,首先要从各种纷乱的概念中厘清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其次要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剖析它的诸多理论局限,最后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流观点,为下一堂课的重点讲授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挖掘培根、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可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推崇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对自然采用粗暴蛮横的行为方式,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侵犯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权,加深了人的异化。要走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阴影,应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罗倩 《安徽科技》2014,(1):34-3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基础,其本身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环境要素。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史,土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总是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相关联。伴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断地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因此,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协调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思想和战略,它起源于古代朴素可持续性思想,发展到今天,它不仅克服了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而且不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一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一一事实与价值的辨证统一,事实与价值共同构成完整的人类活动的内容。走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这是新世纪最强烈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区域系统的人类生态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借鉴20世纪初美国学者哈伦·巴罗斯提出的“人类生态学”观点,指出可用生态学观点解决地理学上的“人地关系”问题,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态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精神的主体。而美国个人主义在西部边疆开拓时期曾表现出野蛮性、掠夺性和夸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电影《与狼共舞》就是对美国西部征服中边疆个人主义精神的反思,其宣扬的宝贵的生态思想对处理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