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私募基金管理者与基金外部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合约关系。从基金管理者存在代理问题的角度出发,研究一个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模型。在该模型中,基金管理者必须尽职工作以缓解动态道德风险问题,且收益率作为扩散随机过程,其漂移项由基金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资产管理规模决定。基于将过往收益率作为状态变量,通过求解微分方程能够得到最优资产管理规模与分成比例的显性表达式,进而深入分析两者的性质。研究表明:私募基金最优管理规模是有限的且受市场风险的影响;适当的资产管理规模及提高分成比例有助于缓解私募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只有在私募基金管理者的过往业绩达到一定水平时,过往业绩越大,最优分成比例才会越高。  相似文献   

2.
修正的Sharpe 指数及其在基金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迅速增长和基金发行规模的不断增加,证券投资基金已经超过券商、保险、私募基金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因此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基金的业绩以及度量它们所面临的风险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最常用的风险调整后的绩效度量指标—Sharpe指数使用标准差来度量投资风险及假设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开放式基金收益率序列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性和有偏性.为此,提出用非对称Laplace分布来拟合收益率分布,它充分考虑了收益率分布的有偏性、尖峰和厚尾性,因此能更好的度量基金的投资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基于非对称Laplace分布标准差和VaR值的修正的Sharpe指数;然后对31只开放式基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Sharpe指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基金的盈利能力、组合资产的流动性、经理的投资能力、二级市场(针对封闭式基金)的表现等几个方面设计基金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弥补已有研究大多只侧重于基金风险调整收益一个方面的不足。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来求解非线性的基金综合评价目标规划模型,并给出29只样本基金在评价期内各分指标的最优权重、综合评分和排序。  相似文献   

4.
在经典的Merton连续时间资产组合框架内引入非流动性的私募股权基金,探讨流动性约束对投资组合配置的影响.假设投资者具有终端投资组合财富的后悔厌恶型效用函数,通过求解动态承诺与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最优的向私募股权基金承诺资本,以及如何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最优的动态再调整.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后悔厌恶型投资者和CRRA型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由于私募股权基金非流动性的影响,后悔厌恶型投资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承诺比率低于CRRA型投资者的承诺比率,从而获得较低的投资组合财富.  相似文献   

5.
开放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军 《系统工程》2005,23(12):30-34
以经典单因素模型,利用日数据,对我国续存期超过两年的17只开放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水平,分2003、2004两个年度进行了评价。主要结论是:基金业绩与市场状况密切相关.在市场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基金虽然能够跑赢指数,但部分没有超过银行存款利率,为了应付赎回压力,基金经理采取更为进取的投资策略.导致风险水平偏高。  相似文献   

6.
当前,私募基金市场中市场主体逐渐出现分化趋势,市场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从合作博弈出发,将私募基金市场抽象为由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构成的联盟,引入Shapley值构建模型探讨市场结构变化对收益分配的影响机制以及人力资本激励问题.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相对稀缺性表现及作用机制有所区别,货币资本在收益分配中占据优势地位,提高专业能力是扩大基金管理人收益占比的关键.市场货币资本集中程度的上升能够激励人力资本投入,而货币资本增加带来的人力资本激励呈边际递减趋势.政府应当鼓励和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在竞争中实现共赢.政府引导基金应当重点关注和培育中小型私募基金,从而更好发挥其人力资本激励作用,优化市场结构,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中短期持续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胡畏  聂曙光  张明 《系统工程》2004,22(4):44-48
利用几个常见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进行检验,不同的指标得出相似的结果。检验结果表明短期内不存在持续性.但当考察期较长时.中国的基金业绩有一定的持续性。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反映出市场存在一定的非有效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基金的选择提高收益或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评价模型挖掘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信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基于CAPM、APT等经典投资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如Sharp ratio、Treynor指数等)只能反映基金事后的总体风险收益水平的缺点,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允许深入探查输入输出指标这一优点,构建合理的基金评价概念模型,将投资基金的风险、超额收益分别做进一步的归属分解之后作为输入输出指标代入DEA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超额收益、系统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充分挖掘了基金的管理信息,给出了未来投资的建议.实证显示,该方法得出了其他基金评价方法所无法得到的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条件下基金收益与风险的动态变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健  庄新田 《系统工程》2006,24(6):64-67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建立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时的交易模型,分析基金收益和风险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与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程度以及交易成功的次数均成正比例变动。另外。随着交易持续进行,若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为高能力投资者,则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将收敛至高能力基金经理进行理性交易时的水平;若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为低能力投资者,当其过度自信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将收敛至低能力基金经理进行理性交易时的水平。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丰富的工作经验会使基金经理变得理性,而过度自信对基金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也并非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投资基金的模糊评价及其投资和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基金(MutualFund)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和大众化的投资手段,近年来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基于现代投资理论(MIT)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给出了上市基金运行的模糊评价方法,提出了上市基金投资项目优选方法及其收益和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虑在离散投资环境中,基金投资委托人与管理人之间的线性最优契约问题.在指数效用函数和管理人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将问题描述为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运用多目标优化条件求出问题的解析最优解,即最优线性契约和最优投资组合.进一步论证表明,基金管理人的最优业绩报酬应包含部分固定费用、管理成本以及超额投资收益,同时证明了管理人的最优投资组合符合经典的两基金分离定理形式.  相似文献   

12.
生态治理中政府部门代理人道德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存在政府部门代理人道德风险的社会现象,认为影响代理人个人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诚实履约的正常收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贴现因子、道德风险行为的额外收益以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后的次优收益,并且以预期收益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政府部门代理人个人道德风险行为动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展模型,讨论了社会监督成本以及随机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监督、激励及协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道德风险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分别针对事后信息对称和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 ,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相应的保险契约分析模型 ,对两种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我们证明了信息对称时 ,最优保险契约要求完全保险 ,从而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风险分担 ,而且此时最优保险费等于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期望值 ;存在道德风险时 ,出于激励的目的 ,最优保险契约要求只提供部分保险 ,最优保险费小于意外事件造成的期望损失 ,而且随着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增大 ,投保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也应该增大 .在两种情况下 ,最优保险费都与投保财产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道德风险下私有信息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是对道德风险下私有信息价值的一个初步探讨。在对这种价值的数量化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价值的上下界限,同时指出这些上下界限与效用函数曲率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5.
投资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初值比较法分析了投资系统发展方程在定常状态下解的渐近稳定性,得到了当时间趋于无穷时其解的极限是存在的,且在空间C1[0,am]上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假定风险类型和努力水平均连续的情形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建立了纯逆向选择模型、纯道德风险模型,并在二者的基础上给出了连续型保险契约的混合模型,研究了各模型所对应的保险契约的性质和所达到的保险程度.研究指出:当仅存在逆向选择时,随着代理人风险的提高,最优保险契约要求其交纳的保险费率严格单调递增,委托人需要赔偿的比例也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当仅存在道德风险时,最优保险契约要求代理人所受的实际损失是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递增函数,而最优保费小于损失的期望值;当同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最优保险契约要求部分保险,与单独存在道德风险时相比,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严格减少,所得效用严格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一类道德风险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投保人的行为影响所保事件发生 ,但不影响损失大小的情况 ,使用委托 -代理理论建立了相应的保险契约分析模型 ,对这种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我们证明这种情况下 ,最优保险契约要求部分保险 ,但所保事件发生后 ,投保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与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无关 ,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风险分担 .最优保险费与投保财产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中的双重道德风险与最优合约安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青  李珏 《系统工程》2004,22(11):71-73
分析风险投资中的双重道德风险问题,构造一个模型就如何签订最佳合约来达到对双方的激励进行分析,为风险投资中的双重道德风险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及其简化的数值模拟,得出了与传统的共享资源合作治理研究有较大分歧的结论:道德风险可能并不像传统理论所表明的那样必然对共享资源的合作治理存在负效应,而单纯一味的追求降低道德风险,有时可能并不利于共享资源的合作治理.在异质群体的规模较大而初始组织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当个体的努力水平不可观测时,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尽管对个体的努力水平有削弱作用,但相对于没有道德风险的场景下,它激励了更多的个体加入到发起人组织,扩大了发起人组织的规模,有利于共享资源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