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无聊的课、开无聊的会,处处可见哈欠连连。引发人们打哈欠的“导火索”是什么?对身体来说,打哈欠有什么好处呢?还有,为什么看到别人打哈欠的时候,自己也想打呢? 相似文献
2.
4.
5.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此观点既有所见也有所蔽。文章通过对其所见与所蔽的梳理和分析,批驳了“哲学无用”论的浅见与近视,阐明哲学的“无用”乃是一种大用;哲学作为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思想,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为美好的幸福的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对待哲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立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1):61-62
“者”之本义,学界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赞同何金松先生的观点,释“者”为“附著”,正因其有“附着”义,故而“者”作为虚词,只能附著于其他词语之后显示其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晒客”,无疑是当今网络最流行的词汇之一。我们身处其间,亦被烙上“晒时代”的记号。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衷于表现自己或者窥视他人,也从来没有激发过如此疯狂,不遗余力地发掘任一细节,并迫不及待地向公众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15.
“喝一杯?”“不喝了,要开车。”近段时间,饭桌上总是会响起类似这样的对话声,“醉驾入刑”成为饭桌上的热门话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逐渐成为了中国饭局不端酒杯的最佳挡箭牌。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似乎依然是个道德的国度——很多人认为道德高于一切,但麻烦的是,我们并不清楚道德的边界,道德审查的权力因而也往往越界恣行。没想到,在中国,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居然也“涉黄”了。7月9日是国家博物馆建馆一百年纪念日。为此,国博推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9目中午11点49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琪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此后央视复播的新闻却去掉了马赛克。对此,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新闻宫表示,央视或是为保护最敏感的观众群体,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肮脏、混乱、虚无的现实使他找寻不到重整乾坤的希望和生存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迫使哈姆莱特将自我流放到疯狂、自杀的边沿。 相似文献
18.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一句可谓一语中的,道破了卦变的根本,也是对前四个分句的小结,更是对《易经》核心内容的纲要统领。无论是吉凶、悔吝,亦或是变化、刚柔,总括起来就是六爻之“象”与三极之“理”的对应关系,即具体的卦象和抽象的道理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见惯了老师笑脸的学生,是否也想看看老师严肃的一面呢?通过作弊一事,我深刻体会到: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是你展开教育工作的前提,适当的耍耍脾气,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